从索额图被罢免,她就知道明珠也长久不了。
这是平衡被打破了,明珠的倒台是必然。
皇帝有想要御驾亲征的意思,朝中定然不会留一个能威胁到皇权的权臣。
原来的时间线上,明珠也是在皇帝御驾亲征前被清算,这里讨伐准噶尔的时间被提前,明珠被清算的时间自然也提前。
她也明白皇帝跟她通气是什么意思,这是顾忌着她的脸面。
在外界看来,明珠跟她是同族,两人写不出第二个叶赫那拉来。
明珠倒台,她也势必会受到影响。
只是她会在乎吗?
从入宫前她就知道明珠倒台是迟早的事,早跟他撇清了关系,要说两人联系最多的,也不过是从借明珠的手提拔了她的人。
手里的折子也不只是弹劾明珠结党营私,关键是收受贿赂。
皇帝有些生气,“山西那边的官职快被明珠给卖光了!”
[还是明码标价。]
她是知道这件事的,山西官场有多乱,她能不知道?
上回地震她可是借着赈灾机会入驻山西,如今山西已经成了她的大本营之一。
弹劾明珠的罪名除了卖官鬻爵还有收受贿赂。
这贿赂收得还挺刁钻,没收现银和银票,也不是什么雅贿。
直接送了盐引。
盐引可是比银子还要值钱,有了盐引就能光明正大卖盐。
除了官员,还能偷卖私盐。
这年头就没有哪个盐商不卖私盐的,只卖官盐可积攒不了多大财富。
“没必要跟我说,你觉得对的事我都支持。”
她一派温婉模样。
“不过,还请皇上留他一条性命。”
明珠被剥去官身,他在朝中经营的势力总该有人接手不是?
皇帝缓缓道:“这是自然,明珠对朝廷有功,他是做了错事,不至于丢了性命。”
他不放心失势的明珠留在京城,若是御驾亲征肯定是要带上,不然等他打完仗回来,见到的怕只有明珠的尸体。
他可不认为太子监国期间,索额图会放过明珠。
同时知道了未来,他对索额图也起了防备之心。
皇位考验人心。
若是他在外打仗,索额图在背后捣鬼,哪怕只是拖延几日粮草,对战事来说都是不利。
他也有将她作为后手准备的意思,此刻看穿了她的打算也默许了。
住进园子的第九日,园子里终于传出了消息。
皇上龙体已经安康,不说索党的失望,明党的欣喜。
在君王暗示下,中立官员开始默契弹劾起了明珠。
索党见势大为惊喜,一个个激昂慷慨添一把火,短短时间内,弹劾明珠的奏章铺天盖地,倒明形势严峻。
一夜之间明珠成为喊打喊杀的存在,民间种种小道消息流传。
明珠可是宰相首辅一般的人物,这样的大人物被冠上罪大恶极罪名,这谁能不关注?
一早官报小报卖得起飞。
畅春园前面大殿被紧急收拾出来,龙椅缺着,只好搬来了宫里常用的座椅。
皇帝身体康复后的第一次大朝,官员均严阵以待,前一晚就借住了二十里外商贾们的园子,天未亮就借着路灯赶往畅春园。
不得不说这宫外也不是没有好处,路途是远了些,可这水泥大道平坦,沿途还亮着电灯,只这条件就比京城里上朝强。
二十里路快马也就一刻钟,再加上其他原因导致最晚也不超过两刻钟。
这比在京城坐轿子快多了。
所以不少人打着哈欠下马,掏出怀表一看,卧槽,起早了。
这是在城里三更起床起习惯了,忘记了在城外可以骑马,一下子来早了。
早得还不是一时半刻,而是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得少睡多少觉?
有人打着哈欠,躲在桥边上避风地打瞌睡。
等天色微微发亮,越来越多人抵达桥头时,才磨磨蹭蹭挤进去。
错估时间的人不在少数,不少都是提前来,怕出中途差错延误时间。
也有人喝了不少西北风,酝酿出不少怒火。
园子内灯火明亮,大殿内更是亮如白昼。
皇帝穿着龙袍坐下,官员行完大礼,立刻有人站出来。
“微臣要弹劾明珠,他有一安姓家奴放出府,这家奴摇身一变成了天津卫的大盐商,明珠这是打着家奴名头为自己谋取私利!”
明珠自是辩驳。
“那奴才是自赎其身,本官公务繁忙,又岂会在意一家奴下落,说本官谋取私利简直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