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8章(1 / 2)玄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高三蒙头干了十天每天都有七八分, 最高的时候甚至是九分,赚九分那天累得四肢酸涩,隔日手臂都隐隐作痛, 后来觉得不划算,这也太耽误第二天干活了。

至于赵廷文让他记下的分,去换分票的时候才知道, 他记得那些根本不作数,一天总共才10分,他记得那些分不过是给赵廷文做个参考。

不知不觉十天过去了, 等他爹带着他大哥来替他的时候, 他都忘记了这回事了。

“啥?回去,我不回去。”

高三使劲摇头, 出点力算什么, 这里吃得好, 他看中了一头犁, 嘿嘿, 一身是铁,不用想, 他就知道这个家伙放在田里面会有多好用。

摊贩那里犁就一百个, 换完了就没有了, 一百个听着挺多的, 关键是他们这里有一万多人呢。

要不是这个犁需要五百分, 早就被换完了。

好东西谁不知道,别人也不傻,一些大庄子早打算凑分买了,剩下的为数不多再不买就来不及了。

高三领着爹和大哥去看了犁,然后在高庄头带领下找到高庄的人挨个借分。

“唉?叔, 我分不够,拿来换罐头了!”

高庄头皱眉,“有多少给多少。多个犁对于咱庄是大事。”

就这样在高庄头的带领他挨个地撸分,再加上高三自己存下的很快到了五百分。

高庄头领着两个儿子高高兴兴去换了犁,然后去找赵廷文说换班的事。

赵廷文自然是无所谓换不换人,只跟高山说了一句。

“记分的事我找个人接手,你可以走了。”

高三很是失望,回家有什么好的,不还得在田地里干活,吃得还没有这里好。

然而不管他怎么说不想走都没用,高三递给自己大兄一个心碎眼神,然后被高庄头高高兴兴连人带犁拉回家了。

只是隔天下午高三又回到了门头沟这边,这回他带着自己弟弟一块过来。

赵廷文将手里的工作放下准备去放个水,刚出站着就看到昨日离开的人又出现。

高三搓了搓手挤出笑容道:“赵哥,我能回来继续干活儿吗?不要分,给口饭吃就行。”

赵廷文挑了挑眉,“这个啊……”

“倒也不是不行。”

……

张吉午巡视水库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个峡谷内干活的人比他前两日过来要多不少,可外面也没见少人。

“难道说其他县的人已经来了?”可还没到轮换的时候。

一问才知道这多出来的人是原来被家人替换服役的人,只为一口吃的。

被叫过来问话的监工笑呵呵道:“人家来帮干活也不能委屈他们,这分还是要给的。”

不过是多送一些货物过来,什么淋了雨的瑕疵布,纸质和印刷粗糙的《三字经,玻璃簪子都是畅销货。

商行这一次出动可是掏空了京城各个商铺的陈货。

这些在京城卖不出去,庄户人家可不在意,只能说货物没有找对市场。

张吉午面色凝重,“胡闹,这多了几千人,万一粮食跟不上,让人饿了肚子岂不是要出大事?”

监工自豪道:“大人您不必担心,这粮食暂时还是足够的。”

张吉午如何不担心,这可是京城脚下,真出了事谁都跑不掉。

他非要去检查粮仓,商行这边也拦不住,便随他去检查,张吉午这才知道粮仓就设在通州。

当下张吉午就坐不住了,骑了马就往通州跑。

他甚至没有进城,绕着护城河来到东城,然后看到了呼啸而来的蒸汽火车。

火车他不算陌生,这东西每天呼哧呼哧响,京城里凡是耳目灵通的都知道这东西。

他甚至还坐过,只是这车的速度太慢,别说赶不上骑马,连自行车骑快点都能超过它。

满京贵族没将这东西当成一回事,只当是个大玩具。

偶尔还赶个时髦来坐一坐,真有急事也不坐他,太耽误时间了不说,这车票还挺贵。

蒸汽火车慢慢停下,张吉午看到车头后面一车厢一车厢的粮食,估摸了一下不少于千石。

车旁边都是等待卸货的牛车,一打听全都是要往门头沟拉的。

张吉午下了马,跟随从要了粮探子,随手往粮袋中间靠底下一扎,抽出来一看是陈米。

这陈米看着还不像放了很久的,更像是去年的陈米,今年新粮还没下来,去年的米还称不上陈米。

他这突然动作把旁边的人都吓了一跳,不过看他一身官袍,也没人敢拦着就是了。

张吉午多扎了几袋,有些袋子里是黄豆,有些袋子里是金灿灿的玉米粒。

这玉米他也吃过,去年衙门的腊八粥就放了这个,还有冬日朝廷设的粥厂也放了,滋味还不错,是个好粮。

张吉午这一连扎了上百个袋子,连石块泥土都很少,说句可笑的话比官粮还要干净。

几节车厢都扎了一遍,张吉午将粮探子丢给了随从又上马往通州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