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1 / 2)鹿子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叶满枝对着四张摊开的信纸凝视良久, 心中五味杂陈。

她就说嘛,那天让吴峥嵘给朋友写信,他怎么那么快就写完了!

原来只在信纸上写了一句话!

而且吴峥嵘那个混蛋, 竟然连内容都懒得改。

除了将老刘变成了老陈、老马和冬子,后面的部分居然一模一样!

这是多么真实、质朴, 又敷衍的战友情啊……

叶满枝抿着嘴生了会儿闷气, 面前的四张信纸, 让她那颗贤惠的, 想要表现的心,显得有点多余。

她要是真的买了礼物上门给人送信, 这几个朋友兴许还会写信或打电话调侃吴峥嵘呢。

又盯着信纸上那句“这是我媳妇”看了一会儿, 叶满枝心里好气又好笑, 隐约还有点愉悦。

她收起信纸, 而后翻出了自己的钱包。

透明的塑料夹层后面,是他们一家三口的合影。

她扒着夹层, 窸窸窣窣鼓捣了一阵, 不多时便从合影后面抽出一张2寸相片来。

相片上的男人穿着军装礼服, 神情严肃, 目光坚定, 肩上的五角星和胸前的军功章一样耀眼夺目。

她将这张相片要过来时, 给出的理由是, 穿军装打领带的吴峥嵘比较罕见。

实则是因为这张相片上的吴大博士, 看起来年轻英俊,还有种成熟男人的奇异魅力。

既有军人的威严, 又有高知的睿智,反正完完全全长在她的审美上。

叶满枝捏着相片边边,与上面的男人对视片刻。

然后, 她曲起拇指和中指,在对方的脑门上弹了一下。

混蛋吴峥嵘,浪费她感情!

吃你媳妇一记脑瓜嘣!

对着相片单方面输出了一阵,她又弥补似的在那张惹人稀罕的脸蛋子上啵了一口,掏出手绢在相片上擦了擦,无事发生一般,重新塞回了钱包夹层里。

*

前一晚的小意外并没有影响叶满枝的心情。

翌日一早,刚吃过早饭,她就陪同夏竹筠和贺处长,前往开会的大礼堂了。

全国工业政治工作会议的开幕时间是周一上午九点。

九点之后,仍留在会场外的,要么是记者,要么是领导秘书。

目送夏竹筠进入会议厅以后,叶满枝并没马上离开。

秘书扎堆的地方,也是消息最多的地方。

她难得能碰到这么多外省市的干部,还想凑过去听听热闹呢。

因着时常跟随领导进京开会,碰面的次数多了,秘书们渐渐就混熟了。

其他人三三两两聊天时,叶满枝找了一个女同志比较多的人堆,自然而然地挤了进去。

几人正在谈论丝绸总公司刚在杭州举办的那场丝绸展。

二十个优秀产品中,江苏占8个,上海占4个,北方只有北京和山东各评上一个。

一位江苏女干部指向自己脖子上的丝巾,介绍说是她们吴江印染厂获奖的产品。

叶满枝仔细瞅了瞅那丝巾,打眼一瞧就是好东西。

“丝织品确实是江南的强项,不过,这几年北方丝绸的工艺也进步很多。我之前得到一块真丝双绉的料子,好像是北京丝绸厂生产的,做夏天的衬衫和裙子特别凉快。”

“你还蛮识货的,”来自上海的大姐笑道,“去年搞生产竞赛的时候,我们市里派了师傅去北京丝绸厂做过技术指导,经过调整以后,北京这家厂的工艺确实精进了不少。”

叶满枝不关心谁家的丝绸更好,她站在人堆里旁听半天,抓住一个关键信息。

“孙主任,你们去年跟北京搞过生产竞赛啊?效果咋样?哪边获胜了?”叶满枝问。

“嗯,我们组织轻工企业竞赛了半年,今年春节前才结束的,”孙主任含蓄道,“效果挺不错的,十七家企业各有胜负,我们这边有九家企业取得了佳绩。”

也就是说,北京和上海搞生产竞赛,上海以9:8的成绩略胜一筹。

叶满枝心里隐隐有点不妙的预感。

这两个城市刚组织过大规模的生产竞赛,今年还会再次参加其他竞赛吗?

……

领导们的会议要开一整天,秘书不用一直在会场外面守着,凑在一起寒暄一阵,很快便散了场。

叶满枝出门时,包里并没带吴峥嵘写给朋友的信。

人家的战友关系挺铁,似乎并不需要她多此一举,而且她也实在不好意思将那样的信送进人家手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