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章(1 / 2)鹿子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叶满枝悄咪咪地在食堂里旁听了好半晌, 终于弄清了调干生的情况。

所谓的调干生,就是被组织调派去高校学习的干部。

当然,调干生不止包括在职干部, 还有工农速成中学的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以及中小学教师。

而今年教育部提供的这批免试名额, 是针对在职干部的。

免试名额层层下拨, 从省里下到市里, 再从市里下到区县, 轮到街道和乡镇的时候,据说每个单位可以有两人报名。

即便如此, 区里这些年轻干部们也不满意, 非要把基层单位的名额调整成一个。

叶满枝自顾自埋头吃饭, 没去为基层单位争辩什么。

这些人都是伏天的蝈蝈, 叫得欢,但说话不管用。

否则也不会围着梁主任闹腾了。

她听着几人的讨论, 而后将他们所说的选拔条件, 与自己的条件一一对应。

参加选拔的干部要历史清楚——她历史挺清楚的, 否则无法跟军代表同志相亲。

还要政治上要求进步——她已经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正在以每周两篇的频率, 与刘金宝你争我夺, 积极提交思想汇报。

身体健康——她身体倍儿棒啊, 徐映雪那个病西施用她的体检报告, 都成功混过体检环节了。

高中文化程度,30岁以下的在职干部, 婚育不限。

她每一条都完全符合呀!

这免试推荐名额不就是为她准备的吗?

梁秋燕被办公室的几个年轻人闹得耳朵嗡嗡的,挥手说:“这是领导定下的选拔标准,哪是随随便便更改的?你们还是安心工作吧, 推荐名额只是推荐,所有被推荐的人选汇总到区里以后,还得统一选拔……”

“主任,这推荐名额就是一张入场券,好歹让我们先入场吧?”

“行了行了,这事我说得不算,你们找王主任商量去。”梁秋燕往叶满枝的方向指了指,“这还有同志要找我谈工作呢,你们别来捣乱。”

见状,已经用完餐的年轻人们只好收拾饭盒,不情不愿地离开了。

“小叶,你这会儿回来是不是工作有新进展了?”

“……”

叶满枝还想再听听调干生的话题呢,合作社的工作不着急,其实可以往后放一放的。

但是领导主动问了,她只好将飘远的思绪拉回来。

“梁主任,第3五金社那边还在搞动员,我们今天刚跟社长牛壮志单独谈过,具体情况要等开过社员大会以后再看。我主要是想跟您聊聊其他合作社的问题。”

梁秋燕颔首说:“既然有想法了,那就说说吧。”

“其他街道的情况我还不清楚,但是从光明街上的几家合作社的情况来看,我觉得部分社员对转成地方国营工厂,抵触情绪还是比较大的。一方面大家舍不得每年的劳动分红,另一方面,有些同志习惯了合作社的工作方式,不想改变。”

这些情况梁秋燕都是有数的,她嗯了一声没表态。

“除了将合作社转成国营工厂,我寻思咱们是不是可以根据不同合作社的情况,提供多种改革方案?”

“这些合作社都是加入了专业联社的,像光明街上的星火铁器、第3五金社都是五金专业联社的成员,不但在联社中有股金,每年还要交一笔管理费,社员们对联社很有归属感。”

“梁主任,如果遇到那种抵触情绪特别大的合作社,咱们能不能折中一下,把合作社转成联社的合作厂?其实联社能够调配的资源也很多,如果合作社变成联社的下属工厂,那么在联社内部也可以充分调配设备、资金、人员。”

梁秋燕笑道:“之前也有同志提过这个办法,不过咱们改革试点还是尽量动员大家转国营工厂,实在劝不动的再另想办法。你接着往下说……”

“另外,我觉得有些带有服务性质的合作社,应该结合基层的实际情况,让它继续以合作社的形式存在。比如我们街上的第二维修社,既能修鞋,又能修车,还能修手表收音机什么的,这个维修社给街道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如果把维修社转厂了,让那些师傅全去搞生产,那居民们需要修理日常用品时,要去哪里维修?”

梁秋燕:“这个想法好!咱们之前只将目光聚焦到大社身上,对小维修社的问题没有关注。你这个结合基层实际情况的想法很好,咱们搞改革工作终究是要为人民服务的,如果越改越让群众有意见,那还不如不改!”

她掏出钢笔,在随身的工作簿上记了几笔,然后指着其中一行给叶满枝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