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出巡的队伍, 加仆从护卫共有两千人。
沿路城邑都会给刘盈供给吃穿用度,这两千人自然是养得起的,但刘盈就是抠门,南下的路上, 他陆陆续续送回了几百有各种技艺, 可以让他过得很舒服的仆从。
身为太子宫大管家, 宋昌劝说:“太子尊贵之躯, 巡游天下怎能没有仆从?昔日秦始皇游历天下, 随从者数万……”
宋昌话未说完, 就被刘盈打断。
刘盈吊着眼角, 尾音上扬:“所以他二世而亡了啊。”
宋昌语塞。
把吃白饭的人赶回栎阳, 刘盈又在路上边走边练兵,跟不上的也送回去。
等到了南阳郡的时候, 刘盈的队伍已经精简到了一千人。
南阳郡守准备的是两千人的吃食,见太子麾下只有一千人, 还以为太子遇袭, 吓得立刻要披甲。
“我只是为了一人能吃两人的食物,把没本事的人都赶回去了。”刘盈安抚道。
南阳郡守哭笑不得。
他虽不是什么有名气, 能封爵的将领, 也是跟随刘邦多年的老汉将。比起一些身为降将的高官,他对刘盈的本性还更熟悉一些。
大汉的老将们, 都单方面很熟悉刘盈。刘盈的存在感太高了。
他们十分不理解,为什么敌人和后来的将领居然不了解太子。
太子还需要了解吗?他从来把自己是什么人都写在了脸上。
“若太子需要更多的食物, 提前告知我一声便是。”曾经的泥腿子汉将, 被文书腌入味后,用词也变温文尔雅了。
刘盈笑话道:“南阳都快被阿父和项羽打烂了,这才休养生息几年?快别说大话了。”
刘盈知道南阳郡守不是说大话。
真要拿出四千人的粮草, 身为一个大郡,当然凑得出来。
南阳郡守也知道刘盈的话中真正的含义。
太子心善,见不得加重庶民负担而已。
南阳郡守便不再在这个问题上多言,只悉心照顾太子。
南阳郡守身边的下属看见郡守和太子相谈甚欢,战战兢兢。
郡守不是说,和太子没有交情吗?
南阳郡守回家后一想,也吓出了一身冷汗。
自己怎么就胆子这么大,一副和太子很熟稔的模样?
刘盈收起智障光环,结束了套话。
南阳郡守虽没什么才干,但品行不错,没有过多干涉庶民的生活,所以南阳的秩序恢复得不错。
如曹参在齐国所做的那样,在生产力低下时,对休养生息而言,一位有本事有抱负的地方官,可能不如一位鲁钝但心善的地方官。
刘盈在南阳郡小住了几日,检查南阳郡守的工作。
他只工作半日。剩下半日,南阳郡守自己要工作,他则躺在府邸的走廊地板上,借着白日的光看书。
刘盈翻看的是叔孙通整理的孟子学说。
孟子的“弱政府”理论,在后世的中国人看来很可笑,但是孟子看多了战国乱世中的悲剧,所得出的符合他所在时代情况的治国良方。
修路、修水利、整治河道等确实是促进生产的事,但前提是有多余的生产力可做徭役。如果人口和生产力低下到在赋税不高、风调雨顺的王朝都会饿死人,尽量让庶民少被种地果腹之外的所有事打扰,可能真的是唯一的治国良方。
刘盈将书卷丢到身旁,砸出好大一声响。
纸张产量太低,刘盈每日看书,都像是在拿着哑铃锻炼腕力臂力似的。
他笑话宋之前的书生各个能提刀上马,恐怕就是用看书锻炼身体,看的书越多,身体就越强壮。
读书破万卷,就等于举了一万遍的哑铃,能不强吗?
刘盈曲起一臂,遮住眼睛。
“好羡慕隋炀帝,可以有那么多人口,那么多粮食霍霍啊。”
汉圣宗圣皇帝想成为一代开疆扩土的雄主。无奈破破烂烂的大汉,配不上汉圣宗圣皇帝的雄才大略。
刘盈翻了个身,睡午觉,在梦中当他的雄才大略皇帝,顺带欺负小孩。
后几日,刘盈没有再用降智光环。他认认真真和南阳郡守讨论了民生、缉盗等问题,又督促南阳郡守做好察举的工作,才继续南下。
南阳郡的南端,便可到达汉水。
从汉水入长沙国,虽然绕了道,但在这个时候,坐船远比车马劳顿舒服,也更省粮食。
刘盈自然在南阳郡换船,继续南下。
南阳郡守在刘盈离开后,很激动地将这几日见闻写了下来,带进了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