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5章 他以为汉王已死(1 / 2)木兰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邦已经做足了他认为的准备。

但局势败得之快, 他始料未及。

镇守萧县的是刘邦的连襟,樊哙。

樊哙自沛县起事就一直跟随刘邦,有许多战功。刘邦让樊哙镇守汉军的退路,除了与樊哙亲近, 也是信任樊哙的能力。

项羽却夜里突袭, 日中便击败樊哙。

樊哙一边收溃兵撤退, 一边派人去彭城送信。

但他的信使到达彭城的时候, 项羽的骑兵也到达了彭城。

项羽从齐地带回的三万楚卒皆是精锐, 且是三万骑兵。

战国时, 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 成建制的骑兵才首先出现在中原战场。

那之前, 中原的骑兵以“车骑”为主,即驾驶战车, 很少单独骑马作战。

秦人擅长养马,和赵国的骑兵碰过几次后, 迅速跟上赵国“胡服骑射”的改革, 后来成为超越赵国的骑兵强国。

白起便擅长用轻骑兵。

即使秦人后来扫平天下时,因是大军团作战, 王翦多用车骑, 曾是蒙恬统领的长城军团也有一支强大的骑兵。

秦国的骑兵在王离、章邯与项羽一战中损失惨重。项羽阬杀秦卒后,秦国已经没有骑兵。

刘邦入秦, 没有继承到秦国的军事资源。

秦国的骑兵资源,被项羽悉数吸收。恰好, 项羽擅长的突袭打法, 正好适合骑兵。

诸侯联军近六十万,各自为主,战意不强。这件事刘邦早已经知道。

他以为, 汉军肯定是能与楚兵碰一碰的。

当项羽的骑兵撞进步卒中,汉军兵卒阵型瞬间溃散,刘邦站在战车上,满目茫然。

项羽现在军中兵数不止三万。

彭城是项羽的都城,是西楚国的腹地。项羽即使带走了西楚国大半精锐,各地守城将士仍在。

那些将士在汉军攻来的时候都纷纷退走。当项羽率领精锐回来时,他们也迅速整合在项羽身后。

三万骑兵,三万精锐骑兵,就像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尖刀,狠狠扎进诸侯联军之间的薄弱处。

哪里有令旗,他们就杀入哪里。

当令旗倒下,兵卒就变成了无头的苍蝇,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如果是面对秦军,他们心有仇恨,就算没有令旗,兵卒也会扑向看上去像秦人的敌人。

楚军与诸侯的军队却没有太大的仇恨。兵卒打仗有的为了当兵吃粮,有的甚至是被迫入伍。

死亡的阴影罩下,本就没有经过太多训练的兵卒立刻溃散。

汉军虽然多是精锐,若是他们单独面对楚军,阵型不一定会被打散。但诸侯的兵卒一逃,最先遭殃的就是友军的阵型。

有的汉军甚至还未和楚军短兵相接,就被友军的溃军冲破阵型。

汉军兵卒被裹挟在溃兵中,即使不想逃,也只能顺着人流,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彭城战场上有谷水、泗水两条河流。

几十万的溃兵满战场乱窜,已经分不清敌我,也分不清路。

骑兵很显眼,他们便远离有马的地方。

楚国骑兵到处游走,把溃兵朝着谷水和泗水驱赶。

就算有河边的兵卒发现无法渡河,身后看不到河的溃兵也不会允许他们回头。

拥挤、推攘、践踏……楚国的骑兵的刀子还未砍钝,谷水和泗水上已经飘满了浮尸。

刘邦闭上了双眼,居然还能笑出来:“我想起曾经和章邯作战时,章邯的护卫也是这样的骑兵,与章邯一起瞬间跑得没了踪影。那时我就想,我也要这样的兵。”

可没有战马,没有骑将,他自己更是对骑兵一窍不通。

在亲眼看到项羽领着骑兵作战前,刘邦还以为骑兵的优点只是赶路快呢。

要怎么骑在马上作战?要怎么骑在马上保持阵型?要怎样的兵卒才能成为骑兵?

楚国步卒的质量还不如汉军兵卒。他们跟在项羽亲自率领的三万骑兵身后,收割溃兵却像是割草一样容易。

刘邦还未下令,只看见这战场的形势,就知道败局已定。

他又想起了章邯。

曾经他嘲笑章邯还未与自己兵锋接触,便带着护卫转头逃跑,胆子实在太小。

原来有的战斗,真的可以在主将还未下令之前,就已经看到了惨败的未来。

“撤退。”刘邦解开战车的缰绳,骑到马上。

他身边护卫皆解开战车的缰绳,成了一支骑兵小队。

这支骑兵小队只有不到百人。而这就是刘邦在看到章邯的护卫后,匆匆为自己培养的所有骑兵护卫数量。

他曾向蒙恬和章邯请教培养骑兵,蒙恬和章邯却摇头道,没有战马哪来的骑兵?

秦国的优良战马都被项羽所虏获。项羽杀降卒,可不会杀战马。

就算刘邦比原本历史中的汉高祖做了更多准备,溃败之势仍旧没有任何改变。甚至汉军被诸侯的逃兵裹挟,伤亡率也没有比原本历史中好到哪里去。

刘邦顶多撤退得从容一点,逃跑时没有太惊心动魄。

骑兵、骑兵、骑兵……

这两个字在刘邦心中生了根,仿佛梦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