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章 真是刮目相看(2 / 2)荒野悲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浩然问:“有金融贷什么的?”

“啊?”孟学民微微一怔,“什么金融贷?”周浩然道:“就是跟金融机构合作,拿啤酒厂的订单提成作抵押。我先从金融机构里拿到钱。等台里发提成了,就直接把提成发给金融机构,多出来的几百块钱算作服务费。”

孟学民神色严肃,“金融可不是闹着玩的!”

周浩然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时代的限制。

没办法。

别说这前卫的金融贷了,很多大企业甚至连现代企业该有的预算制都没建立起来呢。

就比如这次跟海港啤酒厂的合作。

啤酒厂为什么要以1996年9月1997年9月来计算一个广告财年?

就是因为没有现代化的预算制。

缺乏金融的灵活性,不会寅吃卯粮。

今年的前几个月,要先赚钱。

要看赚了多少钱,再来计划接下来要投放多少广告。

这就太耽误时间了。

如果是预算制,就是在年初的时候,对今年这个财年的收入、支出做出一个全面的规划。然后,根据今年的总体营收情况,进行相应的营销预算的分配。

如果账上没钱,那就先借短期债。

借款打广告。

等赚钱了之后再去偿还借款。

不过这也的确为难了海港啤酒厂。

现代化的预算机制往往是一个现代化企业的标志,是一家企业从“看不见”走向“看得见”的过程。

只有“看得见”了,市场和投资方才会对你更有信心,对你的财务情况有更充分的了解,才能加进合作。

如果“看不见”,一切都是暗箱操作,谁也不知道你这企业到底怎么样,会加大合作难度不说,也容易滋生内部腐败。

只可惜,哪怕是二三十年之后,绝大部分的企业还是“看不见”的属性。

……

下午,销售部的业务员们,都纷纷回来了。

要开本周的工作总结会。

邵空红光满面,一露面就兴致勃勃,大声道:“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众人看着他。

却没人回应。

邵空心头冷笑,精神振奋的说:“上个月,我们部门出现了一些事故。本月,销售部完成了重组,需要有人带个头,为我们这个新销售部,签下第一单!”

业务员谢和平就忍不住问:“老邵,你这话什么意思?有人签单了?”

“差不多!”

邵空微微一笑。

谢和平问:“谁啊?”

“还能是谁?”邵空的眼神环顾左右,就看到了那一双双惊诧的眼神,嘴角勾起,“本月之内,我就会签下北岸鞋厂的订单,交易额至少10万!”

谢和平睁大眼睛,“真的假的?”

邵空笑哈哈,“那还有假?”

谢和平很振奋的说:“可以啊老邵,你这是要给我们大家来个开门红啊!”

因为对周浩然的粗暴对待,办公室的同事们,对邵空都没什么好印象。

却没想到,邵空竟然要签单了!

销售嘛,本来就是以签单作为唯一的衡量指标。

这一下,大家对他就刮目相看了。

业务员陈泰东笑着说:“邵师傅,你这效率也太高了吧?这才几天啊,就跑下来了一单?”

“工作嘛,还是得上心!”

邵空迈着四方大步,昂首挺胸的在同事们殷切的目光下去了自己的办公位上。

周浩然不在场。

董志业却在。

看到这一幕,着实就有些惊愕。

这啥情况?

我下周签单,都没能抢到开门红的头衔,都在垂头丧气呢,都觉得害臊的抬不起头,没抢过一个销售学徒……

你这什么意思?

这就显摆上了?

高兴太早了吧?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