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1章 不花一文(二更)(1 / 2)鼠猫狗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1章 不一文二更

范仲淹也明白有些改革的事,不可操之过急。

不过他当年来书院苦读也不是完全的埋首四书五经的儒生,故而也不希望来求学的学子只晓得为了功名读书,心中没有为天下人做事的理念。

“晏知府说的对,倒是我操之过急了。”

范仲淹也不过于迂腐之人,一旦提出什么观点,就必须要做出来。

尤其是目前自己初到书院,还没有显示出来自己的能力,这些人抱着保守的态度,范仲淹也理解。

“最主要的还是要筹措更多的资金,方能让书院变得更好。”

晏殊虽然是一府主官,但并不是所有钱都能用的,尤其是宋朝的地方监察系统。

上面的就不用说了,无论是通判还是地方上的县令,甚至连同级别的府州军监级别官员都可以对他这个知府进行监察。

大家的制衡是相互的,北宋的官员系统就是一层层相互叠压,避免出现叛乱之事。

这同样也造成了大量冗官现象,不仅是朝廷中枢要分宰相的权力相互制衡,地方上也是一样。

“不错。”

杨子墨作为书院的二代,他自是知道父辈创立书院的艰苦。

没钱什么都干不成。

书院只能给学子们提供一个集体住宿的地方,吃喝衣服都得自己解决,都是需要不少钱的。

再加上笔墨纸砚书本之类的,开销不会小。

冬日里手上长冻疮的学子不在少数,并不是所有学子都盖的起被的。

慕名前来读书家世好的学子也不少,许多都是家里平民出身的,他们都想着自己能忍过来,免得家里压力过大。

毕竟一个壮劳力不参与生产,又要做这种费钱的事,大多都是举全家之力供应的,他们家里人也都是节衣缩食,盖着稻草过冬。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宋绶摸着胡须长叹一声。

学子们读书费钱,书院就更费钱了。

就在他们几个人话音落下的时候,宋煊出现在了门外。

几个人见到正主来了,就是笑。

宋煊进来之后先行礼问好。

然后便瞧见除了宋绶冷着脸外,其余人都是挂着笑。

他想着大抵是宋绶天生冷脸吧。

至于宋绶对上他看好的学子张方平是什么脸色,宋煊倒是没见过。

因为宋绶一般都是只给张方平单独开小灶的。

此番张方平在入院考试当中考了第一名,可是让宋绶脸上极为有光。

但是一想到宋煊这个不安分的主,拐带一向安分的张方平坐牢这事,宋绶就看宋煊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当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宋绶又没法子强硬的告诉张方平不要与宋煊来往。

因为这不符合他心中的道义。

宋煊并没有做出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反倒是“为民除害”,但这也太危险了!

宋绶认为张方平总是跟宋煊在一起厮混,太没有安全感了,容易闯出祸来。

倒是晏殊最先开口笑道:“十二哥儿,你可是惹了大祸。”

“哦?”宋煊先是一愣,随即笑嘻嘻:“此事不是已经解决了吗?”

“呵。”晏殊伸出手指了指宋煊:

“我就说他消息灵通吧,兴许比咱们还早知道东京的一些消息。”

范仲淹也是见识过了宋煊的手段,对于晏殊的话并不怀疑。

唯有张师德以及杨子墨这两个书院老人,不是很懂晏殊话里的意思。

“晏知府这话,嗨挺有玄机的,小子一时间没懂,还望晏知府能够指点迷津。”

宋煊依旧是装糊涂。

晏殊却是不理会宋煊的话茬,而是对着一旁的范仲淹道:

“希文,你最大的缺点便是不会装糊涂,这才朝廷里很是不好的行为,你再瞧瞧宋十二,他可是装糊涂的高手。”

范仲淹无奈的笑了一身,他若是会糊涂,当年也不会离家出走,来到应天书院求学五年,都不回家。

宋煊嘿嘿笑了两声:“晏知府,范掌教他改不了的,是天生的。”

“你听听,你们都听听。”

晏殊对宋煊的观感很好,毕竟大家都是神童圈子的,有些话并不需要说的那么明白。

“这才是装糊涂的高手,十二哥儿将来在官场上定然能够如鱼得水!”

宋绶却立即给泼了一盆冷水:

“同叔的话未免过于肯定到了,以我观之,他宋十二有本事是不假,可他惹事闯祸的本事更大!”

“范掌教还是好好磨一磨他的性子为好,免得将来在朝廷之上不管不顾就怼了太后与官家,怕是要去岭南吃虫子,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开。”

宋绶这话,范仲淹自己个都做不到。

他兴许是在宋煊前头,就先把太后与官家给怼了!

指望着范仲淹拦着宋煊兴许是能拦住,必须得他范仲淹先上去嘲讽开怼才行,你们站我后面尽情输出。

范仲淹无奈的摇摇头:“宋通判不要总是以异样的眼光看向他人,这不好。”

张师德与杨子晋虽然不知道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误会,但也能从他们的话里听出来,各自对宋煊不同的态度。

其实张师德还是蛮欣赏宋煊的,他对于自己儿子能够与宋煊一同坐牢,还是极为肯定的。

自家儿子虽然在读书上可能没有继承自己的优点,但是在人品上继承了自己的优点,这比前者更让他看重。

尤其是自家儿子把在监狱里发生的事,事无巨细的全都给他讲了。

张师德就觉得宋煊这小子绝非常人,是个有心思的人,这样人的今后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张师德因为是他爹老年得子,精子质量不行,以至于他体弱多病。

尽管跟他爹一样考取了状元,延续了张家在应天府的威名。

但是张师德在官途上并没有太大的进步,主要是身体遭不住,皇帝想重用他都是在害他。

故而张师德希望自己教出来的学生,能够在官途上展现出极大的实力,帮助他完成此生未曾完成的遗憾之事。

现在宋煊进入了他的眼帘。

而杨子晋只想着完成父亲的遗愿,把应天书院好好的传承下去,培养更多的读书人出来。

如果这些人为官后,不求有多大的官位,但是能够治理一方出成绩,让百姓感念,那书院便没有白培养他们。

宋绶则是摇头不语,事都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空口无凭说出来的。

他宋煊不该这惹祸的性子,少年人过于锋芒毕露,这不好。

此次有晏殊等人给他托举,那一下次他再惹祸呢!

你们还能托举他几次?

这一次就敢强硬的对峙翰林学士,下一次他是不是敢怼当朝宰相了?能当上宰相的人,可不是如窦臭这般没有脑子。

人家都用不着自己亲自出面,自是有许多人为他前后奔走效力。

尤其是人家打压你一个学子,简直是易如反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