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9章 主动登门拜访(三更)(2 / 2)鼠猫狗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怕不是没有烧掉,传出去定然能够令人传颂一时。宋十二对自己要求也未免太严格了些。

当真是可惜啊!

“十二郎之言,大善。”

柳三变攥住眼前的杯子:

“此番落第后,我决心离开东京再也不参加科举,可是这一路缓行,我又过不了心里的那关,始终是不肯放弃。”

“但经过数次的科举失败,着实是消耗了我太多的心气,在考场上每次都瞻前顾后,生怕自己这次又是白考,浪费时间也浪费银钱。”

“还望十二郎能够为我指点迷津。”

柳三变觉得宋煊年纪轻轻就能取得好成绩,必然是有着过人之处。

今日前来主动结交,他也是存了一些私心,想要向宋煊讨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只要能够考中进士,柳三变不觉得向年纪比自己小的人请教有什么不对的。

这些年,越来越多比他岁数小的人都考中了进士,而他依旧是落榜生。

多年的失败生活,早就磨灭了他心中的傲气。

现在只想着要抓住一切稻草上岸!

“十二郎,俺也一样。”

石延年也是与柳三变一样的,他们俩从第一次到最后一次,都是同届落榜生。

要不然缘分怎么就这么近呢!

反观作为陪客的刘潜,他还没有经历过落榜,自是没有那种急切的心情。

他只是想要看一看宋煊的新作,到时候也更快的赏析一二,拿来下酒用。

宋煊发现,他们这些在科举上失败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心态不行。

或许是仕途是他们唯一的追求,以至于过于沉重,许多人都背负了太多太多的压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柳三变是年岁大了能考上进士,是宋仁宗赵祯亲政,特地开的恩科,对于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他跟他哥才一同考上的。

这种是宋太祖开的头,主要是在省试、殿试落第十五、十次以上的。

“柳兄,石兄,你们二人在应对科举这件事上,心态就不对了。

太多次的失败就是会磨灭人的自信的,唯有心智坚强的少数人才不会受到影响。”

“哦?”

柳三变知道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但是他也无力改变。

每次上考场前都会告诫自己一定要如何如何。

可真坐在那里考试的时候,就全都忘光了。

“十二郎说的是在理,我也意识到了,但还是没有办法克服。”

“俺也一样!”

石延年也迫切的想要考中进士,以此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更是可以证明他能不靠着家世,靠着自己当官。

按照历史的进程,石延年最后也没有考中进士,而是听从了宰相张知白的劝告,有条件靠家里就靠,没必要非得跟自己较劲。

难不成等你七老八十考中进士后再当官,今后还如何延续家族的荣耀,为百姓,为朝廷做事啊?

柳三变却是晓得石延年的缺点:

“曼卿,你读书只通大略,不专治章句,能考上应天书院便是幸运,若是想要更进一步,还是要苦读诗书才行。”

宋煊惊诧的看了柳三变一眼,他属实是久病成医了,但却医不了自己个。

石延年承认柳三变说的对,他现在是越来越心浮气躁,一有些事,便想要饮酒。

先快活快活再说其他。

他很喜欢那种“微醺”的状态!

宋煊不知道他们的功底,但是按照固有印象老落榜生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觉得自己啥都熟悉,可一到见真章考试时,就全都陌生。

“按照柳兄的说法,石兄还需要加强基本功,方能更进一步。”

柳三变摆弄完了石延年,又热切的看向宋煊。

“若是柳兄心态不行,俺觉得你还是要先进一步的进行脱敏训练。”

宋煊饮了口凉浆:“柳兄多参加考试就行,考的麻木了,兴许心态就不一样了,参加任何考试心里不紧张了,兴许柳兄就能考出来。”

柳三变想了想,倒也是一种思路。

本来就是想要与宋煊求取宝贵经验的,届时游学也可认真请教一二范掌教。

“那十二郎平日里是如何温习功课的?”

“俺的法子是笨法子。”

宋煊又给柳三变讲了一下所谓的题海战术,就是做题嘛。

搜集一下历届科举考试的真题,从解试到省试再到殿试。

但是依照他的财力,如今也只是收集到了一点。

毕竟那些考题不一定会流传到民间,所有学子的试卷全都是官府进行保管。

哪怕是所谓的“满分作文”,大多数时候都不会流传出来的。

比如那些状元试卷,有多少能保存且在民间流传?

柳三变与石延年对视一眼,他们都晓得宋煊聪慧。

但是真是没有料到聪明人反倒是使用这种笨方法!

着实有些让他们无法理解。

宋煊看出来他们眼中的迟疑,主动解释:

“三位,别看这法子笨,但却是历练人,主打一个熟能生巧。”

“许多题型你看了之后,在考场上遇到,便一点都不觉得慌,仿佛跟平日里做题一个样。”

“回头我便试一试。”

柳三变这个老落榜生,也是病急乱投医。

他真的太想上岸了!

考公这种事虽然在大宋没有年龄限制,可一旦年老考上,一辈子都耗费在这上,纵然是考上心中那口气也泄了,兴许死的更早。

“柳兄见多识广,可是认识这种纸?”

柳三变见宋煊拿出楮纸,颔首:

“十二郎家境颇厚,用这种纸张书写吗?”

“俺哪里会用这些?”宋煊脸上带着笑:

“是俺老家有个朋友,想要大量收购一下这种纸张,托俺打听打听,没太大的事。”

柳三变倒是信了宋煊这话,乡党之间相互帮忙实在是太正常了。

“我在东京的时候,便见过不少书铺里卖这成都楮纸,但大多都是被官府采购。”

“寻常学子也不会用如此昂贵的,但科举考试是要用这种纸张的。”

“所以有不少学子在考试前是要买一些这些纸来熟悉一下书写,方能配合适的墨水,更方便书写,不会晕染开来,污了考卷。”

“哦?还有这种事!”

宋煊以为是官府大量办公用,他没有经历过正式的科举考试,应天书院的入院考试用的也不是这种纸。

既然科举考试指定纸张,那说明制造不会少,想要采购就是受到渠道的限制。

宋煊收起纸张,他目前真的缺渠道。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