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6章 世间安得两全法?(2 / 2)鼠猫狗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看起来倒是挺能装模做样的,也不知道他是真会,还是故意给大家施加心理压力。

因为题目困难,许多学子不可避免的要抬头打探一下其他人的动向,以此来缓解自己焦虑的情绪。

若是看见大家都被难住了,那心里便好受些。可是看见的是宋煊快速开写,许多人额头上的热汗瞬间都闷出来了,脑瓜子开始发懵,愣愣的看着试卷,不知道要写什么。

至于苏洵他连断句都没学会就不学了。

此时还有些猜不透出题人的含义。

然后苏洵瞥见十二哥已经开始在那写上了,一时间瞪大了眼睛。

如此快就读懂了出卷人的题意了?

苏洵是通过张方平的话语当中,晓得宋煊是大本事在身的。

此时他见宋煊在写试卷稍微有些惊奇便接受了。

只是苏洵发现周遭人怎么看完题目后。

全都愁眉苦脸的?

这题,当真有如此难吗?

十二哥他写的就及其顺利啊!

苏洵看完了后了左右学子的脸色后,再次认真审题。

然后他发现自己,真的看不懂。

那算了。

反正自己也没打算考上这里。

宋煊按照议论文的标准格式,先在开头抛出自己的观点。

“世间安得两全法?”

“唐太宗曰,夷狄,禽兽也。”

“蛮夷自古以来便是畏威不畏德!”

只有强大的暴力,他们才会害怕你。

你对他们好,他们觉得理所当然是神灵的作用,而不是你这个中原皇帝的恩赐。

他们大多数人是不懂得感恩的。

光靠着书中的教化是不足以让他们能静下心来听你道理,唯有你的拳头打的他眼冒金星,他才会心平气和听你讲道理。

这种情况,朝廷自是要选择先打蛮夷。

如此既能维护边疆百姓稳定的生活,更能维持住朝廷的体面。

否则堂堂大宋,也要向昔日的藩属国西夏进献岁币吗?

如此耻辱之事,传扬出去。

还有何大国威严可言?

徒徒让后世子孙嗤笑。

战场上得不到的结果,诸位妄图在谈判桌上守住底线。

简直是痴心妄想!

当年宋辽两个澶渊之盟,那也是大宋守将张瑰,射杀了敌方萧挞览才达成的和谈的。

若是萧挞览不死。

宋辽两方能否和谈还是未知数呢。

再观西夏李德明狼子野心,他的政策是“依辽和宋”。

同时向辽、宋称臣,接受两国封号,并伺机向西发展。

数年间,西攻吐蕃和回鹘,夺取西凉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

其势力范围扩展至玉门关及整个河西走廊。

由于“依辽和宋”能麻痹辽、宋,“国家”得以和平,对内也能专注于经济发展,使辖区内农业有较大的发展。

天禧四年,他把政治中心由西平府迁至怀远镇,改名兴州后来的大夏的国都银川。

李明德称王不会是尽头,必然会称帝。

不肯臣服于两国。

到了那时,无论宋辽全都处于尴尬的境界。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