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瞧了满场?”
“倒是幸运。”
郑戬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茶。闻听此言范仲淹一口气没上来,缓了一会:
“那你为何不制止?”
范仲淹不希望还没考试,就发生这种集体性事件。
“我为何要制止?”郑戬放下手中的笔:
“俗话说理越辩越明,满场看下来,我观宋煊此子倒是有些急智。”
“而且他表现的对那首八岁所作侍的署名权,并不是很在意,反倒越发证明那首诗是他写的,足可以写出更好的诗词来。”
“看来晏相公那一句之师,还真不是吹出来的。”
听到郑戬的评价,范仲淹摸了摸胡须:
“他岂止是有些急智?”
悉心培养后,范仲淹认为宋煊定能够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
将来处于宰相的位置也说的过去。
郑戬倒是没料到自己这个姐夫对于宋煊更加看好,也不再多说什么。
此番他在此停留,没有着急上任,也不差这几天了。
不管看好不看好,总归是要在科举场上滚过来才行,否则一切都是白搭。
范仲淹得到学子的通报,说韩智轩醒了,他表示知道了。
铺子门口。
伙计焦明正在摆弄着一些器具,趁着天气尚热,摆个小摊子,卖点凉浆打发时间。
其余人去采购米粮,主要是宋煊觉得天气炎热干旱,粮价会上涨,先屯一批稻米以及小麦。
整个河南都是小麦种植大区,院子里有麦窖实属正常,除了养狗外,也要养猫,避免被老鼠安了家。
反正陈米也能吃。
目前大宋这个小农经济,许多百姓都不舍得吃新米。
至于占城稻这种早熟以及耐旱,成熟期短的品种,从前几年宋真宗才开始官方下令,在江淮、两浙等地推广。
目前的并没有全面铺开,大宋的粮食还是处于不足的状态。
宋煊到了自家店铺门口,先接过一杯放好的凉浆,递给张方平,自己又拿起一杯:
“买卖如何?”
“倒是有几个赶路的学子买去解渴,不过大部分学子都是直接走的。”
宋煊颔首,并不是许多学子都能负担得起除了吃饭外,还有额外享受的资本。
尤其是读书都一贯灌输苦读之类的思想。
“恩,卖不出去也行,回头咱自己喝喽。”宋煊想了想又嘱咐一句:
“若是实在喝不完,便送给路过的人解渴,咱们不留过夜的,若是曲泽过来,就全都送给他。”
“好的,少爷。”焦明应了一声。
宋煊便大步流星的走进铺子,到了二楼,解开外衣,直接躺在躺椅上扇风。
张方平同样坐在一旁扇风。
如今天气越发炎热,过几天考试,全都闷在一个屋子里,怕是会有中暑的学子。
“许多人聚集在封闭的屋子里答题考试,可能会中暑。”宋煊想了想开口道:
“方平,看样子咱们还需要提前准备一下煮熟的绿豆汤备着,以防万一。”
“十二哥安排就是。”
张方平又郑重的从书包里拿出一沓子策论的试题:
“这些全都是宋通判给我批改过的,十二哥多看看,兴许将来答题的时候,也能有所启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