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城头变幻大王旗
诺贝尔奖这种事儿,举个很直观的例子,其实就和武侠小说里的内容差不多,黄裳写出了《九阴真经,独孤求败写出了《独孤九剑,这种成就是划时代的,不管谁当评委都无法忽视,肯定得给一个诺贝尔奖。
然而这样的天才实在是太少才会出现一个,寻常年份,来争夺诺贝尔奖的,大多都是丘处机,乃至柯镇恶一般的人物。
章星九当初能拿下首届诺贝尔奖,是因为他的成就无可争议,他拿出来的成果,和《九阴真经、《独孤九剑是一个档次的,而且还有诸多势力帮他摇旗呐喊。
这就好比章星九写出了《九阳真经,背后又有少林、武当、峨眉帮着呐喊,这要是还不给奖项,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就该受到质疑了。
而现在伍连德拿出了诸多防疫的办法,就好比韩小莹改良了《越女剑的剑法,这成就要说得诺贝尔奖也够了,却不像《九阴真经、《九阳真经、《独孤九剑这般无可置疑。
得奖的资格肯定有,但是不给他也说得过去,所以这时候就得考验背后的运作能力了,伍连德自己是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的,剑桥大学博士的身份固然荣耀,然而剑桥每年能拿出来争取诺奖的人选绝对不止他一个,与其把资源给伍连德,还不如给某个出生在英国,学习在剑桥的人选。
伍连德的成就肯定值得一个诺奖,然而跟他同样有资格争取诺奖的人选还有很多,这时候就得考验候选者背后有多少势力支持了,伍连德在这方面无疑是弱项。
所以这时候就得章星九发力了,他先联系了索邦大学的关系,给他们阐述了伍连德的贡献,同时暗示他们,如今华夏正处于历史变革的关键时期,谁要是支持伍连德获奖,就能赢得华夏青年的好感。
然后是剑桥大学,剑桥在学术界的地位毋庸置疑,现在可不是美国大学实力暴涨的后世,剑桥和牛津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少林、武当在武林中的地位差相仿佛,如果剑桥支持伍连德,那他获奖就容易多了。
而在今年之前,剑桥还没有哪位学者获得过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伍连德的成就对他们也有不小的吸引力。
紧接着是美国,章星九通过无线电报,已经和美国的高校及财团达成了较为密切的关系,对他们来说,要是能通过诺贝尔奖,获得一些无线电报上的便利,这笔生意肯定划算。
很快,章星九就收到了回复,索邦大学非常坦白地说道,他们眼下的攻关重点是本校的夏尔罗贝尔里歇教授,他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绝对值得一个诺奖。
对此,章星九表示了理解,并且表态愿意动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夏尔罗贝尔里歇教授争取这一奖项,唯一的要求就是等夏尔罗贝尔里歇教授获奖之后,再帮助伍连德获奖。
索邦大学一想,章星九在学术界,还有产业界都拥有不俗的影响力,这笔生意绝对不亏,于是爽快地答应下来,答应等夏尔罗贝尔里歇教授获得诺奖之后,就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伍连德获奖。
剑桥大学也没啥意见,最近几年他们也缺乏可以争取诺贝尔奖的人选,伍连德已经是最佳人选了,要是能得到法兰西学术界的支持,那么伍连德获奖的几率只会更大。美国那边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也想给洛克菲勒医学中心的亚历克西卡雷尔争取诺奖,要是能得到章星九还有英法两国的支持,获奖概率无疑更高。
于是几方很快达成了协议,章星九故意把伍连德往后拖了些,因为他知道,再过六七年,就会爆发西班牙流感,这次流感将席卷全球,而伍连德提出的很多防疫方法在这次流感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这才是他获奖的最佳时机,所以先让英法美等国欠下人情,等西班牙流感爆发时再兑现正好合适。
讨论结束,章星九找到伍连德说了这些事情,明确地告诉他,现在排队的人比较多,他想获奖还得等几年,要是运气好,或许会在八九年后获奖。
对此,伍连德的态度非常洒脱,“能帮助华夏子民少受瘟疫之苦,我已经很满足了,能不能得奖倒是不怎么在意。”
章星九郑重地回答,“伍先生,你在防备东北鼠疫过程中开创的诸多办法,堪称人类防范瘟疫的典范,这些方法必定会成为人类防范大规模传染病的标准方法,这一成就无论如何也值得一个诺贝尔奖,要是主办方不颁发给你,只能解释为种族歧视,而现在的华夏非常需要您获奖来提升民族自信心,所以这并不是你一个人事情!”
“我明白了,需要我做什么,你说一声就行。”伍连德现在也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
“你现在最好及时联系剑桥的老师学生,和他们聊聊东北鼠疫的经过,论文里能提到他们的名字就尽量多提,你要是能获奖,不仅是华夏的荣誉,同样也是剑桥乃至英国医学界的荣誉。”章星九提醒道。
“明白,明白。”现在伍连德也知晓了评奖的门道,对诺贝尔奖也开始祛魅了。
伍连德给剑桥老师、同学的电报还没有发出,华夏政局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孙逸仙的临时大统领才刚刚当了一个多月,就被逼的不得不辞职。
然后袁项城接替孙逸仙成为大统领,这真应了阿张日后诗里的一句话,“城头变化大王旗。”
华夏距离进入现代社会依旧任重道远,袁项城就任大统领之后,马上就公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也有关于章星九的。
袁项城在电报里盛赞章星九的学术成就,称他为华夏最杰出的学术、教育人才,盛情邀请他前往京城,担任京师大学堂的校长。
章星九很清楚,以袁项城的学术功底,肯定无法理解自己的成就,发出这样的邀请,只是冲着他在学术界、教育界,更重要的是在洋人心里的地位罢了。
那么,到底该不该答应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