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4章 报考热潮(2 / 2)维斯特帕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4章 报考热潮

好在范源让的技术确实过硬,尽管有这么多麻烦,震旦大学还是能拿到一些分红,那些麻烦事只能靠张謇和其他股东慢慢磨,章星九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味精的生意倒是一直很好,遇到的麻烦也比制盐少得多,因为味精是新兴产业,没有竞争对手,和那些旧有势力也没有太多纠葛。

盐业就不一样了,这门生意历来都非常麻烦,张謇开办同仁泰盐业公司也算是动了别人的蛋糕,遇到这些麻烦也在情理之中,不过也没关系,现在都是1905年了,旧有秩序即将崩溃,盐业公司很快就能迎来新的机遇,就看张謇到时候能不能把握住了。

味精和盐业的分红,再加上其他收入,震旦大学有了较为充裕的资金,便抓紧时间继续进行扩张,购买地皮,建设校舍,招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

又过了一段时间,袁项城、张香帅他们第三次正式上书,要求朝廷废除科举,这次响应者甚众,老妖婆见大势难违,态度也有所松动。

她不松动也没办法,庚子之变丢尽了朝廷的颜面,东南互保标志着地方派的影响力已经可以和朝廷相抗衡了,而戊戌七君子的牺牲又让改良派对朝廷失去了信心。

现在朝廷还能依靠谁呢?那些提笼架鸟的满人么?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老妖婆只能屈服,接受袁项城、张香帅他们的建议废除科举、开启宪政或许还能保住子孙后代的性命,依旧死硬不改,那将来这些人怕是要死无葬身之地,当年满清入关是怎么处理朱家后裔,老妖婆可是清楚的很。

所以尽管知道废除科举会让无数因循守旧的保守派对朝廷失去信心,老妖婆也不得不饮鸩止渴,因为这些做或许还能苟延残喘几年,惹得袁项城、张香帅等地方实力派和朝廷翻脸,那可就啥都没了。

要是换成二三十年前,老妖婆肯定没这么容易屈服,可她现在都七十了,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眼瞅着没多久可活了,哪还有精神和袁项城他们斗智斗勇?

明确的圣旨尚未下发,许多有心人已经从朝廷的动向里琢磨出了一些东西,于是各所新式学堂外面都挤满了报考的人。

他们想的很明白,取消科举几乎已经成了定局,那么在废除科举之后,朝廷要从哪些渠道招募人才呢?袁项城、张香帅的奏折里写的很清楚,新学学生必将取代进士、举人,成为朝廷授官的首选。

所以要是想让家中子弟将来有个当官的机会,那就赶紧送去新学学堂,入学的越早、进入的学校越好,子孙后代将来的前途就越光明。

当然也并非所有报考者都存着如此功利的想法,还有许多和阿张、钱钧夫、范源让等人一样,立志要让华夏洗刷屈辱、走向富强的青年学子,也将进入新学学堂视为唯一的出路。

震旦大学作为如今全国最知名的高校之一,自然也受到了诸多学子的青睐,各个报考点外面都排起了长队,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学子纷纷过来报名,希望能通过筛选进入震旦大学学习。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等新式学堂对此并无太多准备,突然遇到这么多学生报考,一时有些慌乱,不知道如何处理才好。

震旦大学就不一样了,章星九、严复等人去年就意识到了这种可能,早就制定好了应对策略,他们提前准备了多份试卷,只要报考的人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举行一次考试,考完立刻批改试卷放榜,免得这些学生在沪上耽搁太长时间。

基本上十天半个月就举行一次考试,很多没考上的学生都不甘心,又跑去报考点报名,震旦大学也不拦着,只要你想考,考几次都行,万一真有人第一次考试没发挥好呢?

暑假两个月,震旦大学举行了五次考试,筛选录取了近千名学生,文理各半,这一规模在全国也是第一名,不管是京师大学堂还是北洋大学堂都没有能力招收这么多新生。

消息传出,震旦大学再次名震全国,许多势力也注意到了震旦大学,朝廷发来圣旨,赐了一些银子,想借机笼络震旦大学,可惜钱还没出京城就少了一半儿,等到震旦大学手里的时候几乎不剩多少了,这笔钱不仅没能赢得震旦大学师生的好感,还让他们对朝廷的厌恶又多了几分。

驻沪上的领事们也行动起来,纷纷来到学校参观,临走前多多少少都留了点钱,他们认为清廷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以震旦大学的教学水平,他们培养出来的学子将来一定会在新政府中占据重要位置,要是能从现在就在他们心里留下个好印象,将来等他们登上高位,这些好印象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章星九和马相伯借机再次和他们聊了留学的事儿,好几名领事都满口答应,震旦大学又拿到了一些宝贵的留学名额。

袁项城、张香帅等地方实力派也纷纷派遣亲信前来沪上,送上丰厚的礼物向震旦大学道贺,好多人还是马相伯、严复、马建忠等人的老相识,言语之间多有笼络,都被马相伯、严复暂时敷衍过去。

至于来送银子捐钱的地方豪绅就更多了,哪怕马相伯一再强调就算给钱也不能干涉学校的教学工作,也很少有人放弃这个机会,依旧把银子留了下来,这倒是让震旦大学的资金情况宽裕了不少。

甚至还有人怕送银子不收,干脆买了学校周边的地,拿着地契过来要捐给震旦大学,这样连明年继续扩大学校规模的地皮都有了。

一转眼就到了开学时间,新生们刚完成报到手续,就听到一个大消息。

9月2日,朝廷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这消息犹如一道霹雳,迅速传遍全国,天下为之震动,同时也给震旦大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待会儿还有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