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6章 两难境地(2 / 2)胜者即正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清军虽不至于天真地以为这场突袭能彻底摧毁明军水师,但他们清楚。

此时是最佳突破时机——沧州城以北的运河河段,是附近最窄的横渡点,东西之间的距离不足数百步。

只要能够迅速渡河,便有逃出生天的希望。多铎站在城墙上,最后深深地望了一眼下方的战场。

纳塔克正率领一千多八旗甲兵奋力抵挡明军的猛攻,还有部分包衣兵也加入了战斗。

马蹄声、惨叫声、爆炸声和火枪声混杂在一起。

战场上火光四起,干草柴枝在爆炸中被点燃,火光照亮了漆黑的夜空。

多铎心中清楚,纳塔克为了阻挡明军的进攻,牺牲了许多人手。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在这个宗室亲王面前,纳塔克没有任何优先撤退的权利。

他反而因为丰富的战斗经验,被多铎留下来负责阻击明军。

就在多铎思索之间,他的亲兵头子匆匆赶来,神色慌张地禀报:

“王爷,快走!尼堪从南面开始攻城了,带了不下万人!再不撤退就来不及了!”

多铎闻言,心中一惊,迅速理清了整个战局。

东面和西面的明军为何未能展现出预料中的强大战力。

现在终于有了答案——原来朱慈烺早已留有后手,保留了大批军队用于攻城。

朱慈烺显然预料到清军可能会重返城中,因此决意不让他们有任何回退的机会,誓要一举歼灭。

多铎脸色沉重,他意识到,明军的策略步步为营,紧逼不舍。

他们不仅在东、西两线牵制住了清军,还在背后悄悄集结了大军,准备对沧州城发动最后的攻势。

此时的他,陷入了两难境地:

若继续坚守,沧州将面临彻底沦陷的危险;

若仓促撤退,又恐被明军围剿于途中,腹背受敌。

战局愈加紧张,时间紧迫,多铎心知,片刻的犹豫都可能决定生死。

他猛然转身,对亲兵们厉声下令:

“立刻撤退!所有人准备登船,务必趁着明军水师混乱之际,冲出大清河!”

他的声音在夜空中显得格外急促。

汉岱的脚步加快,城下的清军已经开始按照命令集结登船,尽管他们大多数已经筋疲力尽,但生存的欲望让他们咬紧牙关,拼命行动。

明军水师的炮火还在江面上轰鸣,江面被火光和爆炸点缀得宛如一片混乱的战场,而这正是清军突围的最后一线希望。

就在此时,多铎的目光扫过远处,他看到明军水师的几艘主力舰船开始重新集结,战场上的混乱逐渐被压制。

显然,明军水师的指挥官已经意识到了清军的突围意图,开始迅速反应。

时间紧迫,再晚一步,他们将陷入明军的全面围攻。

多铎深知局势凶险,心中默念,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也是他们逃出生天的唯一希望。

多铎远眺明军的动向,心中既焦虑又复杂。

他知道自己所处的形势并不乐观,但仍然认为或许还有机会突破朱慈烺的重围。

朱慈烺虽在沧州周围布置了重兵,但兵力有限,不可能在每个方向都占据绝对优势。

尤其是在东面,明军因地形不利,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让多铎产生了一丝侥幸心理,认为西面或许是突破的最佳路径。

他内心安慰自己,明军虽然强势,但过于分散兵力,无法集中力量对自己形成致命打击。

只要能够抓住时机突破,从西面顺利突围,然后渡过护城河,北上直奔河岸,便有可能脱身而出。

然而,他没有意识到,这一切不过是朱慈烺精心布下的陷阱。

明军在表面上的分兵行动,实则是为了引导清军主力向特定的方向进发,最后一举将其包围歼灭。

朱慈烺深知,清军会选择从西面突围,故意示弱,将多铎引向这一条早已布满伏兵的道路。

即便清军成功渡过运河,明军也早已在河流以西的岸边悄悄设伏,随时准备截断他们的退路。

多铎完全没有意识到,无论他选择哪个方向,最终都无法逃脱朱慈烺的掌控。

所有的路径,所有的决策,实际上都在朱慈烺的预料之中。

西面的战事延缓,正是为了让多铎相信突破的可能性,而实际上,朱慈烺在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

一旦清军主力出动,朱慈烺会立刻下令早已蓄势待发的两个混编营和两个骑兵营迅速发动全面进攻,将清军彻底包围在狭窄的区域内。

多铎以为自己在实行巧妙的计划,但殊不知,他的每一步行动都在朱慈烺的掌控中,这场突围注定是一次无望的挣扎。

“天佑大清!“

多铎心中默念了一声,尽管他心知此刻形势凶险,仍抱有最后一丝侥幸。

他带领着亲卫巴牙喇步下城墙,准备亲自指挥这场突围。他相信,凭借清军的勇猛和突围的经验,或许还能带领一些人马杀出重围。

然而,他没有料到的是,朱慈烺的伏兵早已在各个关键地点做好准备,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与此同时,沧州城南面,明军的攻城行动进行得异常顺利。

几乎没有遭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突袭的明军士兵很快借助云梯攀上城墙,迅速占领了南面的两座城门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闸楼、月楼、瓮城和城楼。

明军主力随即从这些城门顺利进入城中,开始了全面的进攻。清军在城中的防御显得极为薄弱,几乎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为了进一步压缩清军的活动空间,明军调动了数千精锐的殿前军,他们沿着城墙快速推进,目标是迅速控制住西面的几座关键城门。

这一行动的目的非常明确:防止西面的清军主力在突围失败后试图重新退回城中,以求自保。

朱慈烺选择在这个时刻发动攻城,并非仅仅为了占领沧州,而是为了迫使多铎加速决断。他深知清军在城中已是强弩之末,必须在突围和防守之间作出选择。

通过攻占南面的城门,朱慈烺给予多铎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他误以为明军的全面进攻即将展开,从而被迫加快突围的行动。

但无论他选择哪条路,结果都已注定。

这场战役,朱慈烺早已胜券在握,多铎不过是在困兽犹斗罢了。

夜幕下,明军的行动迅速而果断,清军的防线逐渐崩溃。

多铎最终下定决心,选择从西面突围,但他心中的不安却在逐渐加重。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