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师倒是好办,掀不起多大的风浪来!”多铎又插嘴道。
其实,多尔衮一直犹豫不决,便是因为明廷的实力,已经让他感到紧张和畏惧,明军现在已经是在正面战场,堂而皇之击败过满八旗主力了。
这对于多尔衮,甚至满清八旗大军上上下下的打击,是前所未有。
“可明帝若是拿下了河南,必定会继续北上,甚至直接北伐,直取京城。明军水师若是占了莱登,恐怕进军截断运河,也并非难事。”
“这个倒是,咱们在莱登,还说要部署一些人马。”多铎点头赞同道:
“这些现在暂时只能如此了,明帝实力雄厚,便是再派大军南下,一时之间也很难击败。现在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若是明军北上,咱们能将其击败,或许局势还有挽回的余地。”
多尔衮不是看不清楚局势的人,但他已经别无选择。
“若是陕西还能挽救,那局势也不至于差到这个地步。”多铎随即又道。
多尔衮闻言,脸上随即挤出了笑容,道:
“那就看南阳的局势了,若是南阳的局势进一步恶化,明帝必定会趁着这个时机,拿下整个河南,甚至黄河以南,以明军现在的实力,这绝对是有可能的。”
多铎一边听,一边点头,他在局势分析上,远不如多尔衮。他看着脸色难看,很明显是心情烦躁的多尔衮,又咽了咽口水道:
“不过,若是南阳真的打不开局面,咱们恐怕就真的不要再浪费时间了,必须想办法撤回关外,北直隶,陕西,山东等地,还有百万尼堪,掳到关外,足够咱们撑几年了.”
多尔衮听罢,心中猛然一惊,他终于知道多铎今天为什么总怪怪的了,原来早就存了放弃关内一切的心思,刚刚和他说的那些,都不过是欲盖弥彰而已。
“怎么,你想和明帝谈判?”
且说,多尔衮其实也有想过,和明帝重启和谈的事情,但又担心自取其辱,特别是影响到自己的政治名声,最终并没有在大臣之间商议,除了朝中的少数高层以外,并无任何人知晓。
多铎看到多尔衮的反应,随即又拱手抱拳道:
“明帝现在已经控制了整个南面,全都是富饶民稠之地,每年可以收获大量的粮草和军需,其麾下还有数十万能战之兵,按照明帝的练兵速度,一年之后,必定能编练十万新军,到时候单单是野战的骑兵,恐怕就会超过五万。
到了那时,恐怕咱们再想与之对抗,就不大可能了。大清已经没有实力再打下去了,睿亲王,你得知道这一点。”
多尔衮听了之后并没说话,还是直直地看着墙壁之上挂着地图。
和谈的事情,他已经不敢想象,但直接撤出关外,和自杀也没什么区别。但明帝确实太强了,若是明年北伐,他其实也没有信心抵挡。
换言之,现实根本不容许多尔衮在其中抉择什么,只要他还想大清继续存在下去,就必须得选择坚守关内,否则他拿什么和明帝对抗?
只能说,多铎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而且,多尔衮根本不敢撤出关外,否则,他会第一个死。
这个杀他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多铎。
他可不相信自己的这个小兄弟,会对自己仁至义尽。
不过,多尔衮现如今面临的最主要困境,还不是这个,他只是需要提防一下多铎,阿济格等人罢了。
现在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其实还是打胜仗,只要他能打胜仗,那局势就能改观,他就能活着,大清也就不会亡。
“西安那边,现在的情况如何?”多尔衮没有回答多铎的问题,话锋一转,直接开口问道。
多铎知道多尔衮问这话是什么意思,他这段时间在军中的威望还是十分低,也不敢直接跳反,随即有些气馁道:
“明军现在估计不需要两个月,就能攻下西安了,孟乔芳已经很久没有传出消息,明帝在襄阳大胜的消息传到陕西之后,地方的许多绿营军,还有许多地方的官员,都被明军拉拢了。陕西的局势,很快就要不在控制之内了。”
多尔衮对此其实也十分无奈,但他只能寄希望于孟乔芳再多坚持一阵子,为他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南阳,或者是江北战场上取胜,只要仗打赢了,所有的问题都不会是问题。”
“多尔衮,你真的要转头去打江北?”多铎见状,不由得担心道,他早就听到风声了,并不看好这一战略转变。
“江北可不好打,那里河道纵横,堡垒众多,咱们的兵马根本过不去,打江北还不如继续攻打湖广呢!”
多尔衮哪里能不知道这些,只见他摇了摇头,道:
“明军的主力现在还在湖广,湖广绝对攻不下。”
“但明军兵马那么多,野战虽然不行,可守城却是绰绰有余的。”多铎当即反驳道。
“那你是什么意思?”多尔衮不耐烦道。“无论如何,本王都得派兵干扰明军,不能让他们消停,否则山西,山东就危险了。”
多铎一听,似乎也明白了什么,但又好像没明白,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但他知道,无论是什么,似乎都只是徒劳而已,他根本不觉得有用。
而多尔衮见状,又继续道:
“明帝现在兵强马壮,绝无可能容忍我大清染指江北。咱们要打江北,明帝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