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岳州之后,朱慈烺便又开始了战前的巡视,这是他敲打将领,保证自己对军队掌控的手段,同时也确保了他对一线军情的了解。
当然,在教导队,军务司和锦衣卫的多方管辖下,在他来到军队之前,各个地方,各部大军的情报,便已经放到了他的面前,大体的动向朱慈烺都是一清二楚的。朱慈烺虽然大力发展了锦衣卫的外务司,以加强对清廷军情的刺探,但锦衣卫的内务部同样不容小觑,这两年已经渗透到了南方各省,这确保了朱慈烺不会被朝中的大臣,地方的官员蒙蔽,两边的情报一对比,他便知道是哪一方说谎了。
这一次,为了骗过清军,朱慈烺并没有立马将南直隶的军队主力调到湖广,而是打算分批调度,然后在开春的时候,对南阳发动突袭。
到那个时候,必定能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等到多尔衮从北京调集兵马南下的时候,时间便到了春末,气候很快便会变得闷热,这对于清军来说,将是极其不利的情况。
这些战局,军力的方方面面,朱慈烺都在朝中各部各司的协助下,展开了缜密的行动。
而借着当前巡视各地的机会,朱慈烺也不忘与地方的关系,他每到一个府城,都会召集地方大族,更是下旨要求对方将子孙送去长沙新修缮的书院读书,参加科考,谋取一个好前程。
当朝天子都亲自发话了,这些所谓的地方元老们,自然不敢再端着,纷纷叩拜谢恩,甚至开始争着表现。
谁拥有真正的权力,什么才是真正的权力,这些老狐狸可清楚的很。
这些名门望族都是地方传承了数百年的大族,行事非常低调,地方人脉,产业都非比寻常。他们才是真正能够影响到江南乡绅,甚至是北方各地乡绅的。
当然,在场的这些大族,即使近二三十年没有出过进士了,但秀才,举人还是一抓一大把的,他们有着上百年的积累,在地方的影响力仍旧是巨大的。
不过,其中那些多年没有出过大官的家族,也确实急了,要是他们再每年都只出一群秀才,甚至举人都少,那家族的产业很快就会被侵吞。
朱慈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每到一个地方巡视,就将他们召来。
等到朱慈烺巡视完湖广各府,甚至还临幸了九江,南昌,又重新回到岳州府城坐镇指挥的时候,时间已经是二月下旬。
这个时候,南阳,襄阳,保宁,顺庆,徐州等地,明清双方交锋不断,两边都各自派出了斥候袭扰对方,破坏对方春耕的准备,每日都有数十士兵死于战场之上。
这些深入敌境的斥候,便是这个时代的军队眼线,他们从各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潜入,出击,不断试探着对面敌人的军事布置,以确定敌方的虚实,同时伺机破坏,打击敌方的军心士气。
殿前中军和天骑军的情报,虽然能倚靠高强度的训练,并依靠精良的装备,战力胜过清军的八旗精锐,但斥候这种倚靠经验和个人神勇的兵种,双方几乎没有差距,只是在交锋中,不断交换着伤亡。
与此同时,原本休整的各部大军,此时也逐渐来到了湖广,赵正东,古德富所在的天武左营,从南京乘船出发,一路逆流而上,开往湖广,准备参与定武朝的第一次北伐。
这支运送第一批出征官兵的船只在江浦,镇江,南京等江南的主要驻兵城市停靠,期间不断有军官士兵上船,等到离开南京城的时候,船上已经塞满了官兵。
这些将士所属的部队,基本上都是此前在战场上表现优异,立下功勋的,他们已经带领新补充入伍的新兵完成了出征前所必须的所有集训,包括了军阵,武器技艺,实战演练等精细化的训练,这些老兵和军官都十分擅长。
古德富还记得半年前,他带领这好十几个精锐老兵,走到一支数十人的新兵面前,从那个军务司的军官手中接过了兵册,开始一个一个点名的场景,一切都好像近在眼前一般。
那个时候,军中轮番休假,许多老兵都回乡了,他则是带着没有轮休的老兵,完成了对新兵的第一轮集训。这些新兵严格意义上大部分都不是新兵,只是远没有达到野战军的要求,训练起来倒不难。
毕竟,他带着的这些老兵,那可都是在战场上表现最为优秀,纪律操守最好的,在各方面都几乎无可挑剔,
要知道,教导总队亲自朱慈烺教官的选拔,能在一开始入选教官的老兵,各方面都是没有问题的,那些有些纪律表现不好的老兵,根本无法获得这一资格。
否则,那些老兵油子混入教官队伍之后,很容易就把军中的风气搞坏,这些地方营兵,农兵,原本风气就不算太好,要是两边一结合,到时候就是想改,恐怕也改不过来了。
军队永远都是枯燥的,反人性的,尤其是这个时代的军队,朱慈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军队的设置和管理上,异常注意。
因此,古德富在点完名,确定新兵全部到齐之后,便开始了服从性测试。殿前军作为当今的天下第一强军,即便只是一开始的集训,要求也相当严格。
当然,殿前军中的服从性测试,也并不复杂,朱慈烺要的只是士兵绝对服从命令,因此棍棒和惩罚,就绝对少不了。
毕竟,军中最重要的就是绝对的服从命令,而且在行动上要求绝对的等级。打仗是要命的,战场之上的军令容不得任何的商量,任何的犹豫。
因此,这些士兵在进行其他更深的训练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完成从性测试——用打用罚,通过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耗光士兵反抗的精力,使得他们失去思考的能力,成为军阵中,一个个只会服从命令的战争机器。
而古德富这段时间所做的事情,并不止于此。
随着军官学堂的进一步扩张,他已经跟着赵正东,参加过南京城内临时开设的军官集训,并在短短两个月内,完成了学习,最终通过考核,正式成为了把总储备军官。
这些新设的军官学堂因为缺少教官,考核项目并不算多,主要分为军官的基本素养,综合能力和识字考试,采用的是速成集训的法子,主要为了培养和提高百总及以上军官的军队指挥,兵法战术,战场应对,武器知识等能力。
当然,他们集训速成所用的教材,都是五军都督府各部军官,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和论证分析而来,已经大幅修改优化过两次,实战指导意义十分重大。
古德富平日里就得了赵正东的许多指点,在兵法战术上也有些天赋,再加上肯下功夫,在军官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考核中名列前茅,但识字差了些。
不过,大家都半斤八两,除了几个认得快的喜欢这项考试以外,其他人都不愿意认字,最后为了升官,只能咬着牙坚持,在这一块的成绩,都只是能勉强及格。
而古德富识字考试的排名虽然靠后,但他其他项目的成绩十分优秀,最终折算总分的时候,排在了那批军官中的第三,还因此得了五十两银子的奖励。
至于那些没有通过考核,原本和他同级的,则需要在下一次考核的时候,完成核验,否则便只能在北伐大战中立下战功,才能和他们一样,获得同样的机会。
但问题是,他们此时的军事素养,已经落后于那批通过考核的军官,并且在以往的战场上,表现也不如他们,这种情况下想要弯道超车,基本上不可能。
赵正东和古德富带着手下的将士乘船来到了岳州府城后,很快就入驻了城东南方向,大概三里外的一个兵营中。
这个军营是新建的,四面都是高高耸立的围墙,门前有拒马,两侧有箭塔,此外还有十几个战兵把守着大营的东大门,戒备十分森严,原本是右镇大军的训练场。
随着大军的入驻,兵营很快就变得喧闹起来,六人一列的军法队从大军入驻兵营开始,便到处巡逻,那些新兵知道这里是出征前的中转站,看起来都十分新奇,古德富则是感觉自己回到了异常熟悉的情景,瞬间觉得此前出征时候的熟悉气氛,全都回来了。
而很快,兵营的宽阔的校场上,无数将士便开始了日常训练,这是军纪中严格要求的,他们在平常也基本上保持两日一练,并要求在三个时辰以上。
数千战兵和往常一样,在校场上进行简单的列队训练,或者就是锻炼体能,训练个人武艺,他们经过大半年的野战军训练之后,已经十分熟悉各个训练项目,并熟练掌握和分辨基本的军号鼓声和战斗命令。
此时此刻,殿前军各部的将士们,都在等着北伐的开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