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3章 艰难取胜(2 / 2)胜者即正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金声桓如今掌握了很大的指挥权,表现得镇静自若,而且指挥得当,这些全都是他麾下的精锐,装备上了甲胄之后,固然还不能和八旗甲兵相比,但足以一战。

其实,不仅仅是金声桓,在原本历史上,一众投降清军的明军将领,在换了面旗之后,没了那些猪队友,或者说是有了清军的约束和粮草供应之后,战斗力马上就得到了提升。毕竟,就算是在陕北斗得阿济格束手无策,甚至使得这个满清名将在战后被多尔衮以兵马损失太大,数罪并罚,功过相抵的李过,在成为忠贞营统帅之后,也连遭败绩,多次因为文官的胡乱指挥,还有侧翼友军不动声色撤离,遭到清军突袭而惨败。

这是大明以文驭武,赏罚不明,党争不断同时作用下造成的问题,任何能战敢战的武将,在这样的体制下,都是无法发挥的。

朱慈烺将何腾蛟安排在赣北,提前大半年筹备粮草军械,其实要做的就是确保各部的粮草军械供应,同时多次勒令何腾蛟不要插手具体战事,这些兵马才得以发挥出应有的实力。

不过,金声桓麾下的精锐,在八旗马甲的猛烈打击下,各部之间因为缺乏配合,训练和装备不足的问题,也开始慢慢暴露。

赣北的各部明军虽然补充了部分军械和粮草,但根本来不及完成计划中的整训,因为阿济格大军的逼近,不得不提前出战。

若不是内线作战,有水师之利,占尽了地缘优势,恐怕连如此大规模地集结兵马,都将是问题。

随着混战的持续,缺乏充足的防护装备使得明军在面对清军的攻击时,伤亡越来越大,开始渐渐不支起来。

清军也开始在局部占据上风,若不是骑兵在两翼策应,牵制住了八旗马甲的冲击,后果不堪设想。

金声桓看着后面一波正在涌来的清军,心又不由得提了起来,对方的目标,很明显就是己方的步阵,北侧一翼的骑兵在清军的攻击下,也已经自顾不暇,双方在战力上的差距十分明显。

左梦庚,王允成,马进忠,还有徐勇,李国英的援兵此时还没有来,金声桓的决心不由得动摇了起来,但他若是不能坚持到那个时候,麾下兵马在这样的地形之下被清军击败,恐怕会全军覆没。

山口战场的两侧都是低矮山坡,山坡中上部植被茂密,大军无法通行,这让他只需要派出少数兵马,就能轻易扼住这个突围通道。

但同样的,若是大军被击溃,除了部署在两翼和后阵的兵马可以逃脱,其余的甲兵都会因为在溃败中无路可退,被杀来的敌人砍杀殆尽。

甚至,两翼和后阵的兵马若是撤离不及,或者清军在这些地方也有部署,他们同样很难逃走。

清军重新收拢兵马,发起进攻的短暂时间里,金声桓终于看到了王允成和马进忠先后出动,徐勇和李国英也派出了兵马,但他们的行动都十分缓慢,看起来是想要等他继续消耗清军。

金声桓不敢再相信他们,一番犹豫之后,当即分派麾下最后的家丁领着后阵的火枪兵到两翼山坡,背着山林列阵,加强那里的防御力量。

一旦局势不对,有这些火枪兵的策应,他至少还能阻止清军对溃兵的单方面屠杀,保住更多的兵马。左梦庚他不信,王允成和马进忠,他也不敢信。

其实,若是所有人齐心协力,这一仗原本是十拿九稳全歼这股清军的,又何以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金声桓心中越想越气,但也只能暂时采取这样的策略,确保自己的兵马不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随着鳌拜下令,清军当即发起了第三轮攻击,震天的马蹄声也由远及近,轰隆隆响起,大队八旗马甲滚滚而来。

不到一刻钟,金戈碰撞声,喊杀声,惨叫声不断的两军阵前,鳌拜亲自率领攻击明军步阵,清军的大部分马甲,很快就下马和明军的方阵展开鏖战。

而战场的两翼因为金声桓所部家丁骑兵的存在,还有数百骑兵相互间在不断缠斗,鳌拜只在后方留下了几十骑兵戒备。

他经过刚刚的战斗,意识到了明军的强悍,特别是另外几个方向的明军骑兵正在行动,他深知自己没有第四次发动进攻的机会,此时完完全全就是最后一搏的姿态。

清军在消耗了山口明军的第一波火力,很快就在阵线上撕开了一些口子,鳌拜领着巴牙喇也来到了阵前,甚至直接猛冲而上,逼迫前方的甲兵继续冲锋陷阵。

这些八旗兵原本就是强兵,他们很快在混战中破坏了明军的防线,数次来回攻击,最终一鼓作气,大喊着涌了上去,原本就已经是在苦苦支撑的明军防线上,迅速被撕开了更多的口子。

他们之前的多次进攻已经极大消耗了金声桓所部明军的战力,现在这些几乎濒临崩溃的明军士兵再次被挥舞着刀枪的八旗甲兵强冲,根本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反击能力也大大减弱。

在战场上此起彼伏的枪炮声,战鼓声中,后阵的两百余名八旗甲兵在鳌拜的指挥下,抓住了这个难得机会,直接从前方甲兵杀出的通道中,打马加速,猛冲而上,冲撞踩踏那些陷入混乱之中的明军。

山口明军阵线上的士兵刚刚经受了清军的凶猛攻势,阵型早就已经变得混乱不堪,如今又立马被这股来势汹汹的八旗马甲猛然一凿,根本支撑不住。

明军阵列登时一片大乱,在奔驰而来的清军战马面前,许多明军士兵出于本能,惊慌后撤,刚刚还勉强支撑的阵线,迅速显露出了崩溃的迹象。

前排那些失去了指挥的长枪兵刀盾手,最终不是死在了清军骑兵的刀下,就是三五成群,炸裂而逃。

金声桓猜的没错,王允成一直等到马进忠领兵赶来,才加速行动,而左梦庚,徐勇和李国英,此时依旧在观望,看着清军马上要破阵了,才打马加速赶来,根本指望不上。

但好在他早有准备,撤走了后方的兵马,并将火枪兵部署在了两翼的山坡上,这才避免了士兵溃败时候的大踩踏。

鳌拜此时也完全顾不上后方袭来的明军骑兵了,他见明军阵线被突破,随即下令其余的甲兵上马,迅速撤离这块险地。

此时,鳌拜已经意识到了局势的严峻,一旦其他几部明军合围上来,他就是想跑,恐怕也来不及了。

但冲在前面的清军骑兵在砍杀阵中来不及逃跑的明军之后,立马就遭到了两翼山坡上的明军火枪兵的攻击,那些火枪兵在军官的齐射命令下,举枪射击冲进山道中的清军骑兵。

凌乱的枪声在狭窄山道中响成了一片,队列里白色的硝烟迅速弥漫,交叉射来的数百颗铅弹给清军造成了数十骑的损伤。

不过,这依旧无法挽回山口的明军阵线完全崩溃的局面,后续冲来的清军很快杀出了一条血路,而两翼的明军骑兵,见势不妙,也随即开始撤退。

他们有山岭的树林掩护侧面,受到清军的冲击要小一些,但卓布泰还想乘胜追击的,他看到鳌拜已经开始指挥大军撤出,而身后大队明军骑兵马上就要赶来了,把目光放到了山坡侧面正在齐射的明军火枪兵阵线上,想要为大军撤离扫清障碍。

卓布泰对于明军原本就轻视,对于火枪兵,更是不放在眼里,他十分有信心一举冲垮山坡侧面的明军阵线,并利用这些溃兵挡住追来的明军骑兵,以确保大军安然撤离。

一阵轰隆隆的马蹄声之后,卓布泰领着凶猛的清军骑兵,顺着这些明军骑兵撤退时留出的通道,朝明军的火枪兵阵线冲杀而去。

数以百计的铁骨朵和短斧短剑迅速朝着山坡侧面的明军阵线袭来,一些想要从侧面阻击的明军骑兵被清军马背上一柄柄锋利的大刀挥舞着砍翻在地。

不过,他们的阻击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等清军冲到近前时,那些火枪兵也纷纷举起火枪,对着面前冲来的骑兵近距离射击。

马背上的清军骑兵眨眼间倒下了几十人,冲锋在前的卓布泰身中八枪,然后抽搐着摔落地面,迅速被身后紧随而至的马甲淹没。

他最终死在了自己最看不起的明军火枪兵的手上,而他领着的那队八旗马甲,剩余的百余骑也依着惯性,冲乱了原本就已经出现混乱的明军火枪兵队列。

随着人马兵甲相互碰撞的声音愈发剧烈,那些火枪兵在齐射之后,还来不及再次装弹射击,就纷纷被突袭而来的清军骑兵冲得大乱,喊杀声,惨叫声不绝于耳。

不过,这些明军火枪兵并没有四散而逃,而是在侧翼突然杀来的步军掩护下,对着数目明显处于劣势的清军展开了反击。

金声桓居然在这个时候派出了身边的最后一支军队,紧接着冲锋的军号声响起,原本撤退收拢的明军突然发起了反攻。

原来,王允成和马进忠在最后时刻,领着麾下的骑兵从侧后方杀来了,鳌拜部署的那几十骑并瞬间被淹没,堵在了山口来不及冲出的清军骑兵,紧接着被拦腰截断,损失惨重。

在人喊马嘶,枪声不断的战场上,鳌拜一面大声怒喝,一面指挥手下的巴牙喇,还想要带着更多骑兵撤离,但很快徐勇和李国英也各自领着百余名家丁冲进了混战的军阵之中。

清军冲破金声桓所部的军阵,已经损失惨重,此时再遭到明军骑兵从后方的冲击,根本无力反击,前面进入山道的马甲听到身后杀声四起,一时乱了方寸,夺命狂奔,剩余的清军骑兵如同雪崩一般,迅速逃窜。

鳌拜来不及思考,便被几个马甲裹挟而走,等到他回过神来,才发现卓布泰早就不见了踪影,而眼前都是亡命崩逃的八旗溃兵,一个个狼狈不堪!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