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3章 将计就计(2 / 2)胜者即正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凤阳城他修得再坚固,本王用十万尼堪去填,就不信攻不破。十万不行,那就二十万,淮北没有尼堪抓了,本王就去扬州,去庐州抓,看那明国皇帝能守多久!”

博洛,准塔,图赖,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听了,都齐齐点头,他们对于清军的实力,依旧十分自信,他们现在要的只是明确一个方向,迅速结束这场大战而已。多铎在这时候,还是十分清醒的,他知道自己的优势就是绝对的军力。

江北的湿热气候和遍地坚城,才是他的敌人,后者还可以抓来尼堪,依靠红衣大炮强攻,但前者,就基本无解了。

所以,他必须要在三个月内结束南征,拖得越久,这场仗就会越难打。

这便是问题的关键了,对于清军中这些打了几十年仗的老将们来说,轻重缓急几乎不需要判断,完全就是直觉。

多尔衮也很清楚这一点,否则就不会灭顺之后,立刻催促多铎领军南下了。

很快,一众清军将领便得令散回了各自的营寨,准塔和孔有德分别率领本部兵马,留在徐州,虚张声势,牵制高杰驻守在徐州和凤阳北面的大军。

而博洛,图赖等人,则是被多铎分批派出,悄悄南下,开始抓捕徐州到淮北的广阔土地上,那些还没有迁移的百姓。

鲁南,豫东,徐州,凤阳北部,淮安府运河西面,甚至北面的部分州府,大大小小的村寨,不到半个月,就被清军劫掠了半数,数以万计的百姓倒在了清军的屠刀之下。

一些村寨凭借着坚固的堡垒,没有被攻破,但大部分都没有抵挡得住清军的猛烈攻势,甚至还有相当部分看到清军调来的红衣大炮之后,心存侥幸,选择了投降,结果便是悉数被掳。

很快,数万名坚守各村落,或者是躲藏起来的百姓被清军掳走,江北的大小官道上,到处都是成队被鞭抽脚踢,押往南面的百姓,以及体力不支,倒在路边的尸体。

这些被掳的百姓,自然也都成为了清军砍伐木料,运输辎重军需的苦力,甚至还成为了攻破其他村寨堡垒的炮灰。

不过,朱慈烺此前竭尽全力坚壁清野,已经转移了几十万百姓,尽管依旧有人自行躲藏起来,不愿意迁徙的,就是全抓了,也无法完全满足多铎的人力需求。

为此,多铎只能想办法攻陷那些有明军驻守的城池,里面不仅有数以万计的百姓,还有许多粮草军需。

当然,最关键的是,多铎必须要确保后方粮道的安全,至少不能和之前那样,一路突进,但一城不拔。

这个时候,他已经领教到了朱慈烺在江北的充分准备,知道凤阳不是一两日就能攻下的了。

换言之,在幻想着复刻潼关,西安大战的胜利,迅速攻取江北,然后南渡,擒拿明帝的美梦破灭之后,多铎就必须得老老实实,按照常规战法,去好好打这一仗了。

于是乎,悄悄离开徐州的多铎亲自领兵,并下令原本已经改道西进的红衣大炮返回了亳州,他要打下这座河南入凤阳的门户,掳掠其中人口的同时,也壮一壮士气。

随着多铎在江北展开了一系列行动,亲自坐镇凤阳,身处战场一线的朱慈烺,很快便知道自己上当了,他也随即下令各城的守军审时度势,展开反击,消耗清军。

徐州,砀山,宿州等地的兵马纷纷出击,便是宿迁的守军,也来掺了一脚,高杰甚至还趁着清军主力南下的机会,数次夜袭城外的准塔和孔有德所部,但并没有得手。

双方战了几轮,高杰都没能讨到便宜,反而是损失了数十家丁骑兵,还有百余甲兵,最终不得不选择固守。

当然,准塔所部清军和孔有德所部藩兵实力都不算太强,他们也同样损失了百余人马,双方其实都没有讨到便宜。

而朱慈烺也派出兵马袭扰五河附近的尼堪所部,常登贵麾下的天骑营,天威中营,还有胡茂祯麾下的武勇营,还有郑鸿逵领着的水师,都出动了。

但尼堪根本不上当,一方面绝对不靠近河岸,另一方面还想引诱常登贵和胡茂祯出击,双方都十分谨慎,最终只是对垒了数次。

不过,这次出击的兵马,也确实得到了锻炼,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在战场上和真鞑子兵对垒,双方的哨骑发生了数次交战。

但其它地方的驻军就没有这个实力了,面对多铎麾下大军的绝对实力碾压,一出城袭扰便被打退,甚至是全军覆没。

宿州的守军贸然出击,不仅全军覆没,驻守的主将被俘,城池也因此被攻破,城内的三万多百姓被清军掳掠成奴。

此消息一出,各地的军心都不免受到了影响,甚至原本运河西岸,还在固守的桃源县,也投降了,清军兵锋由此直抵淮安府。

而此时的淮安府,黄得功虽然已经极力防守,不断出兵反击,但桃源投降之后,西面压力猛增,他不得不抽调兵马布防。

如此一来,驻军不多,水师也无法协助掩护的淮安北面地方乡镇,很快就被徐州地区的清军烧杀掳掠了一番,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形势急转直下,多铎凭借着绝对的实力,在认清楚局势之后,硬是扳回来了一局,淮北的几大牵制点,被清军攻破了半数。

朱慈烺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但因为无法大规模野战,还是收效甚微。

说到底,野战靠的还是绝对的实力,清军此时对于明军,在野外便是绝对的碾压,这确保了多铎大军能够在淮北畅通无阻,不断掳掠人丁。

而再次获得了战场主动权的多铎,行事也愈发张狂起来,他一面派出博洛领一支马甲牵制淮安的黄得功所部,一面又派出了耿仲明打头阵,准备让对方在凤阳城对面的江岸边扎下大营,等待主力大军进抵。

部署完这些之后,他才亲自领兵围攻亳州城。

经过十多日的搜罗,多铎已经成功在淮北各地掳到了五六万百姓,其中从河南新掳来的一万多人,被他下令押到了亳州城外。

亳州城虽然也加固了城防,拓宽了护城河,并在城墙上增加了马面,以提高防御能力,但毕竟没有徐州,凤阳等地的浩大工程,此时在数万清军,二十几门红衣大炮的围攻下,很快便摇摇欲坠了。

红衣大炮攻城的效率其实并不算高,但如果找到了城墙的薄弱之处,再以人海战术填沟过河,精锐甲兵突破,攻城的速度便会大大提升。

当然,这其中,守军的实力也是关键。

但此时,亳州城内,陈潜夫麾下的归德营和桑开第组织起来的乡兵就算是在京营的支援下,也很明显实力不够。

一阵轰隆隆的炮声过后,亳州城东面,浓烟滚滚,昨夜刚刚修缮加固起来的城墙,又出现了倒塌的预兆。

桑开第见状,当即下城,找到了正在城下整顿兵马,准备亲自领兵抵挡清军的陈潜夫,将对方拉到一边,小声道:

“玄倩,这亳州城怕是守不了多少天了,咱们得尽快突围。”

陈潜夫听罢,一把甩开了桑开第的手,道:

“要走你走,陛下要我守城,没让我突围,当初我在陛下面前发过誓,我陈潜夫与亳州城共存亡。”

“玄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陛下当初让咱们见机行事,可没让咱们一定要死守。”桑开第听罢,立马就急了,当即又劝道,他还不想就这样死在亳州。

陈潜夫似乎没想到桑开第居然那么怕死,死死盯着对方好一会,才开口道:“当真要走?”

桑开第看着陈潜夫的样子,不由得怔了怔,似乎是觉得有些羞愧,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然后又解释道:

“亳州绝对守不住了,宿州,桃源,还有好像村堡前些日子都投了,清军也没有屠城,百姓不会有事的。”

“清军当然不屠城,那些百姓还得留着当填壕沟,多铎可不傻!”陈潜夫冷哼一声,然后又转身指着城内,似乎是压抑了许久,可又担心别人听到,乱了城内的军心,低声吼道:

“亳州城里如今有五万百姓,三千兵丁,全都是我从归德带来的,把他们丢给鞑子,我做不到。”

桑开第一时无言,这些百姓,也有不少是他带着南下的,当时不少人还称他为青天大老爷,救命恩人。

而陈潜夫看着桑开第还是没松口,只能退而求其次:“你走吧,今晚就走,我会对外说你是去搬援兵了,不会折了你的名声。”

“若是激怒了清军,到时城破,清军恐怕会屠城!”桑开第还想再劝。

“鞑子都打到南直隶了,我们不想着反击,还要担心激怒他们?”陈潜夫怒目圆睁,骂道:

“桑巡按,你这几日是被吓糊涂了吗?难不成你一走了之,这些百姓就能活?”

“我”桑开第被怼的哑口无言。

“轰隆隆轰隆隆——”

又是一阵巨响,不等两人继续争下去,清军已经开始了新的一轮炮击。两人见状也立即停止了争吵,各自领兵登上城墙。

而出乎陈潜夫和桑开第的预料,亳州城东面城墙在半个时辰之后,居然在炮弹的连续轰击下,“咚”的一声倒塌了。

与此同时,随着城外的战鼓军号咚咚响起,大队大队清军踏着此前倒地的无数尸体,很快冲杀到了城墙倒塌的缺口处。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