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2章 衣冠冢,袁天罡假死(第三更)(1 / 2)太清妖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32章 衣冠冢,袁天罡假死第三更

清晨,大明宫内。

秋霜在草地上逐渐的消散。

天气也逐渐的冷了下来。

先帝遗诏,诸宫观停修,所以原本应该在今年年底竣工的大明宫再度停了下来。

李承乾一身黑底金丝蟒袍,平静的走在大明宫内。

头顶黄盖罩顶,身前身后都有十几名内侍和宫人跟随,不远处还有大量的禁卫士卒。

阎立本和杨务廉跟在李承乾的身后。

李承乾轻叹一声,看着眼前建了一大半的大明宫,问道:“阎卿,这里要再建起来,需要费多长时间能够修缮完毕。”

“差不多半年。”阎立本拱手,说道:“如果提前准备,也是能够缩短时间的。”

“明年六月开始修缮吧,年底修成,后年,朕便不用去翠微宫避暑,耽误政事了。”李承乾轻轻摇头,他的父皇喜欢在夏天去翠微宫避暑,但李承乾不喜欢,他初登基,离开长安,会让他有种一切失控的感觉。

“喏!”阎立本认真拱手。

“明年底大明宫修缮完成之后,将人调去洛阳吧,洛阳紫微宫也要开始修缮了。”李承乾一边往前走,一边说道:“明年父皇去世不满周年,朕要留在长安,但是后年,朕就该去洛阳走走的。”

皇帝东巡,目的是巡查河东诸州,同时洛阳就食,减轻长安压力。

所以,这是必须的。

同时,大唐也要准备对高句丽的战事,皇帝在洛阳就近盯着,诸事也能方便一些。

“喏!”阎立本认真拱手。

他兄长如今是户部尚书,而旁边的杨务廉更多的精力在了军械上,所以修大明宫和紫微宫的事情,都是阎立本要做的事情。

“走吧。”李承乾继续往前走,同时看向杨务廉,说道:“十一月初,朕要校兵,弩弓之事要抓紧。”

“喏!”杨务廉神色肃然起来,皇帝登基之后第一次大校诸军,是要拿出些东西来的。

李承乾看向整座大明宫。

一旦这里修缮完成之后,《考工志正在进行的诸多秘密实验都会从东宫转移到大明宫来。

“说起来,也真是有意思,魏王的《括地志编修完善已经七年了,但朕的《考工志,到现在还在进行,甚至将来还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李承乾感慨之间,不由得感到一些好笑。

“那边每年都能推出一些新的东西,保留下来的确好处多多。”阎立本跟着李承乾身后,低声说道:“或许陛下,《考工志应该找机会正式扩编成考工司,放在将作监,一切按朝规走,更妥当一些。”

“卿说的有理。”李承乾点点头,说道:“过些日子……”

李承乾的话没说完,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便已经从玄武门的方向,轰然而来。

李承乾抬头,就看到大明宫宫门处,三名风尘仆仆的千牛卫已经从马上跳了下来。

李承乾神色严肃起来,看向一侧的张阿难,说道:“带他们去紫宸殿。”

“喏!”张阿难肃然拱手。

李承乾转身看向阎立本和杨务廉,点点头道:“卿等都先去忙吧,朕这里有事。”

“臣等告退。”阎立本和杨务廉立刻拱手,然后转身朝大明宫外而去。

他们都知道,皇帝有秘密的事务要处理。

……

紫宸殿是大明宫三大殿之一。

前面的含元殿和宣政殿还没有完全完工。

紫宸殿身后就是蓬莱殿,反而是最先完工的。

当然,还有蓬莱池,那是在高祖在世时,就已经修缮完成了。

三名千牛卫快步走进后殿,看到皇帝正站在扶栏前看着前方的蓬莱池,其中一名千牛卫肃然上前,拱手道:“臣千牛卫率周苍参见陛下。”

“事情查的怎么样了?”李承乾没有回头,淡淡的问道。

“臣等等了一个夏天,才在上个月一个雷雨天气,由雷电劈开了袁天罡的坟墓。”周苍拱手,说道:“袁天罡的坟墓当中只有一件有些腐坏的紫色道袍,一道金冠,还有一本《九天玄女六壬课,其他的就什么都没有了。”

“衣冠冢。”李承乾轻叹一声,看着面前的蓬莱池,轻声说道:“果然如朕所想,他就是假死。”

“唐传三代,有女主武王代唐自立”的谶言,本来就是袁天罡一手炮制出来的。

如果单单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她指的是武媚娘和李恪,但是如果深入去研究,袁天罡的《推背图实际上就是根据两汉的历史发展,从而总结出来的。

其他的就是道门的一贯手段,从模糊的用词来糊弄人。

汉传三代,汉高后吕雉几乎篡了汉家江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