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皇帝,孤家寡人也第一更
九嵕巍峨,昭陵沉肃。
巨大的铜鼎立在山腰东侧的角落里。
无数的纸钱,牺牲,玉帛,丝绢,被不停的扔进铜鼎上,化作无数青烟,直冲天际。
这样的青烟柱,在整个九嵕山还有四处。
以九成五,直冲上苍。
李承乾站在青色玉案之后,眼中含泪,嘴唇颤抖。
玉案上摆放着先帝太宗皇帝的神位。
上面摆满了五谷五畜五果各样祭品。
两侧是无数身穿黑衣黑甲,手持长槊的士卒。
身后是伏地跪倒的皇后,太子,雍王,安康,代王,长乐,城阳,晋阳和新城九个人。
其他便是长孙无忌也要往后。
其他的皇子,亲王,郡王,公主,王妃,驸马,还有更多的朝中大臣,全部都从山腰向下排。
密密麻麻的,一直延续到山脚上。
所有人全部哀声痛哭。
甚至于有的人还从腰间拔出短刀,割发,切耳,划面,满脸血腥的痛哭赌咒,誓必一生一世效力大唐。
更多的人,是不停的拍打着地面,痛哭流涕。
“先帝啊,先帝啊!”
无尽的哀嚎声传入李承乾的耳中,他在竭尽的保持泪水不要从脸上滑落下来。
在他的前方,三十六名挽郎抬着黑色的棺椁进入到了陵寝地宫之中。
他们会将先帝的棺椁放入地宫,然后再行出来。
这三十六人,全部都是长孙无忌和李承乾精心挑选的各大世族年轻一辈的优秀子弟。
这些人在葬礼结束之后,他们的履历立刻就会调入吏部,然后开始授官。
挽郎历来都是优秀年轻人才出仕的最佳选择。
这个选择之佳,甚至还要在科举进士之上。
实际上,他们这些人的父亲,本就是朝中六品以上的高官,而这些人全部都是一时秀彦。
哪怕不做挽郎,也能够凭借自身封荫入官。
只不过挽郎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曾经进入过先帝陵寝,和皇帝有了某种冥冥中的联系。
这种联系,使得皇帝可以以最大程度的信任他们。
李承乾为他父皇太宗皇帝选的挽郎,多数出自关陇门阀,其他还有不少的河东世族。
其中最年轻的一个,甚至只有十三岁。
他们这些年,将会成为李承乾将来治理地方最大的帮手,他们对李承乾的忠诚也要超过他人。
甚至是长孙无忌。
李承乾看着前方深邃的地宫,微微闭上眼睛。
他的父皇,太宗皇帝李世民,就这么一步步的被送入深沉的地下,永远彻底的安眠。
曾经的一幕幕,都出现在李承乾的脑海中。
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人,为大唐的鼎立建立不世,拜天策上将,封秦王。
李承乾哀伤的脸上轻轻带出微薄的感慨。
秦王,天策上将。
正是有了这些,才有了之后的玄武门之变。
他的父皇在登基之后,听劝纳谏。
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创贞观盛世。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被上尊号曰天可汗。
这就是他的父皇。
对于自己,安排李纲,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杜正伦,魏征,张玄素,李百药等人的谆谆教诲。
可惜前世的他太不成器,太没有耐心了。
李承乾低下头,沉重苦涩。
他当初的处境是艰难,但是再艰难,也比不上他父皇在武德年间的境遇。
他的父皇也是在被逼的无路可退的时候,才不得不谋反的。
但是李承乾,前世的他,抗压能力太差了。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所幸天命眷顾,他重来一次,败李泰,李治,监国理政达数年之久,甚至逼到他的父皇也不得不退位。
是的,逼的。
李承乾沉叹一声,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为了走到今天做了多少的手段。
然而,他在逼他的父皇,但何尝又不是他的父皇在逼他。
他的父皇用了无数的手段,将他磨砺锻造成一颗真正的宝玉。
在无尽的苍穹下熠熠发光。
……
李承乾轻轻睁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