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主簿的死震慑城中宵小,集中巡抚之权!
诸如此类的话语在脑中回荡,主簿也在他脚下不住地聒噪,“陆抚台快拿个主意吧!”耳边泛起金铁交鸣的幻听,无形的担子仿佛压在肩头,陆文锦终究还是收回了配剑。
孤身对抗全省“官场”,他做不到海瑞那般刚猛果敢,甚至连眼下的小小主簿也不敢杀。
唉。
陆文锦领着亲兵狼狈退走,旋即又去武库转了一圈,虽然也是滥竽充数的劣品居多,但总比粮仓的严重度要轻。
粮草急缺,武备不齐,这莱州城如何坚守?
陆文锦当即唤来随身的幕僚们,召开“私人会议”。
按照传统思维,自然是拉拢豪绅请求他们“捐助”粮饷,再用钱粮征召城中壮丁。另外派出最好的塘马向四面紧急求援。
可是这方案一提出来就被幕僚们否决。
幕僚们都是出身秀才、举人的“文化人”,给巡抚做幕僚,一为实现理想抱负,二为积累财富与人脉,深刻知道士绅豪强的德性,就算去募捐也弄不来几个钱。
既然此计不可,有人就建议号召士绅武装家丁,缺额的兵备由府县武库临时补足。
这毕竟是临时性的抵抗措施,不算违背“团练禁令”。
再说这些年经过流寇的频繁洗礼,中原地区的士绅豪强早就开始结寨自保,编练家丁队。
尽管这些私人家丁没有正规团练的组织度与规模,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个建议确实不错,但是叛军已经杀到登州府,没有时间给地方士绅编练家丁。
西三府的士绅还可能来得及,但意味东三府的半省之地得沦陷,谁也背不起连连失地的罪责。
有人表示不怕,乞活贼眼下正要东征,若是贼军与叛军相遇,必是一山不容二虎,官军正好坐收渔翁之利。
可也有人反驳,“糊涂!若是贼寇与反贼截断漕运,引得朝堂震动,你我纵使有九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豫南李爵爷可否来援?”
“他人深陷流贼包围,哪里能腾出手来。”
“这该如何是好,叛贼势大,我们难道只能坐困孤城了吗?”
“吾有一计,不知当说不当说。”这时一位抚着胡须的中年男人出言道。
“说。”
“焚烧粮仓武库,弃城而走。”
“啊?!”
众人一听此言,当即就要开口斥骂,这不是往东翁头上扣屎盆子吗?
除非大明被逆贼推翻,否则陆文锦就是弃官不做了,也会被缇骑捉入诏狱。
还是陆文锦熟知对方为人,摆摆手制止尚未发酵的骂战,“你接着说。”
此人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旋即表示焚烧粮仓只是其一。
他希望东翁下令登莱两府,乃至青州城周边的州县粮仓一律焚毁。
不管叛军进展有多神速,得到一座空耗粮食的城池也是白搭,还会被一座座“空城”分散兵力,拉长补给线。
一旦叛军缺粮,便要下乡征集。
而叛军自诩军纪严明,向来最重小民之利,必不肯劫掠乡野百姓。
那么问题来了,缺少粮食的叛军会对谁下刀?
自然是仓库殷实的士绅豪强。
幕僚都是文化人出身,知道士绅文人的“软弱性”,每每在这种站队的时刻,都想着保存财力当顺民。
一旦“新朝”不稳,他们再摇身一变成为旧朝拥趸。
不管是谁坐江山,都得重用他们这批士绅文人,难道用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泥腿子么?
可要是叛军直接对他们下刀,这群“软弱文人”面临生死危机,必定出钱出力,召集族人、家丁反抗叛军。
虽然士绅们仓促之下,不会有多少战力,但能在叛军腹心制造麻烦,给朝廷争取调兵时间就足够了。
退一万步说,叛军不想对士绅下手,也不肯压榨贫民,那就只能坐等夏收季节到来,或是等后方粮草慢慢运输。
这同样为朝廷争取了时间。
只要一两个月时间调度兵员粮草,朝廷便有了对抗叛军的底气。
“你要坚壁清野?”陆文锦双眼瞪大,好似发现黑夜里的一束光。
可也有人反驳,焚烧十余个州县的粮仓,不亚于尽弃登莱两府,到时候朝廷怪罪下来,东翁如何担待得起?
谋士表示这有何难。
光是莱州一地的粮仓便缺额九成,其他各地的粮仓好不了多少,其中牵扯官员数不胜数。
此时登莱巡抚命令他们焚烧粮仓,替他们堵上“窟窿”,便是帮了他们天大的忙。
就连省里的官员也得承陆文锦一份人情。
即使朝廷怪罪下来,这帮承情的官员也会帮衬打点,争取一个“戴罪立功”下来。
退一万步说,东翁还是被罢黜了官职,也能保住一条性命。
毕竟那些大小官员帮东翁就是帮己,否则捅破了天,大伙面子上都过不去。
待东翁顺利渡过难关,稳坐后方坚城,全省官员岂能不思配合。
全省上下团结一心,不说打退叛军,起码坐守坚城数个月,直到更多援兵赶来。
等叛军与士绅两相生厌,便是集结各路援兵,一战灭贼的好时机!
“好!”陆文锦听罢不由得发出赞叹。
这一番计谋鞭辟入里,就连陆文锦的个人前途也考虑在内,可谓是久旱逢甘霖啊!
唯一的缺点是要把莱州全城的士绅百姓丢给叛军,陆文锦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可一想到能顺便“惩治”那粮仓主簿,比如焚仓逃走时,不提前告知主簿……陆文锦便当即采纳。
他又吩咐幕僚把计划的细节尽数完善。
一干人相谈甚欢,旋即与守军将领接洽,暗示对方做好离城的准备。
当然这位谋士自行添加了些许“保险”,给城中多处布置了放火的柴堆。
毕竟焚烧一座粮仓,只是给叛军添些阻碍。
可要是焚烧整座城池,便是将全城的百姓变作包袱压在叛军肩头。
既然你背嵬军从不欺压小民,那就叫你们多担待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