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筠都有些愣住。
敌人那数目,得有六七千众,他们永安堡里,就两千来人,他们带来两千兵,原来堡中五百兵。
其中精锐战兵人有一千。
敌众我寡,这一箭未发,他们就要投降?
“会不会是诈降?”姬思恭也有些犹豫,他现在是镇守永安堡的行营子总管,但还是比较听从于筠的话,毕竟这位原来可是刺史,后以右骁卫将军职来征河东,
只是受李仲文牵连免了职,可谁不知道关陇于家啊。
“我看倒未必就是诈降,步落稽不过是匈奴后裔,当年五胡乱华的急先锋,可这些年也始终没成什么气候,
当初刘龙儿叛乱自称天子,最后一个中郎将就把他们扫平了。
说到底,也只是在八百里秦晋山川里的野蛮人罢了。
他们在浩州攻城,撞的头破血流,现在投降也很正常。”
两人商议后,
便派人让这举白旗的离石胡进堡来谈。
不料,
来人一进堡,亮明身份,乃是刘龙儿之子,刘季真之弟,拓定王刘六儿。
“步落稽离石刘六儿,愿降!”
姬思恭打量着这个自称刘六儿的人,高鼻深目,卷发虬髯,
一口汉话倒说的很好,胡头汉舌。
周书说他们盖匈奴之别种,刘元海五部之苗裔,自离石以西,安定以东,方七八百里,居山谷间,种落繁炽。
这些山胡经常叛乱,动不动有人自称天子、可汗,经常抄掠居民,尤其是在中原王朝动荡的时候,这些山胡就越发抄掠的汾晋之间无宁日,被称为胡荒。
北朝以来,也有许多步落稽胡内附内迁,甚至改为汉姓,并入朝为官,也有成为朝廷世代边将的。
比如鱼氏就有许多改为虞,刘白鱼几姓都有很多内附朝廷,成为朝廷将门。
···
灵石城,
李逸接到小舅子的信时,还有点不太相信。
于筠伏击浩州城下离石胡补给粮队,斩首三百余,缴获五千余石粮草,还夺了几百匹马骡?
更离谱的是,离石胡拓定王刘六儿,居然带着七千人在永安堡下请降。
他放下信,
看着面前的人,耳朵上挂个大金环,高鼻深目,头大脖子粗。
“罪酋刘六儿,乞总管垂怜,饶我等一命。”
刘六儿跪拜李逸,额头抵在总管行辕的地板上,他听到自己粗重的喘息声。
这趟是他主动要求来的,就是为了能够得到唐朝的接纳。
李逸没有叫他起来。
他眯起眼睛打量这人,
心里也有些犹豫。
七千人来降,这听起来是好事,可也确实无法判定是不是诈降。还有一个,如果是真降,他又要怎么安置?
姬思恭说这七千人已经断粮,
接纳他们投降,还得供他们粮草,这是个很大负担,最麻烦的是李逸也不敢完全信任他,不敢安排他们进驻任何一座城池。
“刘六儿真心归降,总管但有差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让你率部去攻刘季真,你也愿意,你的部下也愿意?”
刘六儿仅是犹豫了一下,便道:“刘季真甘做突厥人的走狗,却不顾我们的死活,我既降唐,自然与他势不两立,只要总管下令,某便愿为前锋讨伐刘季真。”
这话,李逸也没当真。
“你能主动归附,非常识时务。”
“本总管接受你们的归附,立即上奏长安天子,为你请授官职。在朝廷旨意到达前,你们就暂受本总管节制。”
“谨遵总管军令!”
“刘将军请坐,”李逸扶起他,“我现在有一个很头痛的事一直困扰着我,我将刘武周大将黄子英和他数千精锐部下,困在雀鼠谷贾胡堡,
但我手头兵力不足,只能围困,却不能出兵将他歼灭,
刘将军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刘六儿刚坐下,又站了起来,“刘六儿愿为总管前锋,助讨黄子英。”
这态度倒是没的说。
李逸望着他,心里还真就升起了一种很强烈的冲动。
之前一直是手头兵马不足,现在手头多了七千稽胡,那是不是可以对贾胡堡的黄子英发起进攻。
早点清除这个隐患呢。
正沉思时,
亲兵刘黑子进来,
“总管,阴地关丘神俨派人求见,说是紧急军情。”
“你先带刘将军到一边休息,”
丘神俨的信使送来一封紧急军情,贾胡堡缺粮,萨保粟特胡虞闰与黄子英因粮草之事生隙。虞闰暗中派人至阴地关秘见丘神俨,愿为唐军内应,献贾胡堡。
这个虞闰,之前黄子英率军至贾胡堡,他是直接开堡迎接。如今才三个月,就闹翻了?
商人们果然没什么立场。
接连遇到离石胡刘六儿率七千人请降,和贾胡堡虞闰愿为内应献城,李逸都不由感叹这是否极泰来,
守得云开见月明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