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仍旧不是李青松星云工程的全部。
在另一颗大卫星上,李青松建造了众多的地面电磁弹射基地,并生产出了数十亿台智能机器人和大量的智能采集机械,散布在整颗星球地表,将各种各样的岩石不分类型,一股脑的全都开采过来,经由破碎机粉碎之后,将这些尺寸比灰尘更小的颗粒一团一团的弹射到太空中去。
这种弹射箱,一箱便可以承载数万吨这种经由岩石破碎之后的灰尘,然后将它们加速到每秒钟4.6公里的速度。
达到这个速度后,它们便可以一去不返的挣脱这颗卫星的引力场,真正进入太空,化作星际尘埃。
李青松同样建造了众多这种弹射装置,每天弹射到太空之中的尘埃质量比起那些水塔毫不逊色,同样达到了亿亿吨的量级。
这颗大行星周边总计有十几颗大卫星。李青松因地制宜,根据每一颗卫星的不同环境,专门为它们定制了不同的物质弹射方案。
此刻,在这十几颗大卫星的共同努力之下,平均每天进入到太空之中的物质总质量高达1000亿亿吨以上!
于是,整个g76d行星系统,整片战场,都被这一团星际尘埃云渐渐笼罩。
恒星际空间之中的粒子平均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零点几到几颗粒子之间。
一些致密区域,譬如星云之中,粒子密度可以高达每立方厘米数万个粒子。
恒星便是从这种星云之中诞生的。
在受到外部力量扰动,譬如超新星爆炸的扰动之后,这些粒子有一定的概率会向内坍缩,于是核心处温度越来越高,物质密度也越来越高,最终核聚变反应被点燃,恒星诞生。
在这样的致密星云之中,便连巅峰强核级别的舰队都会受到一些影响。
而此刻,伴随着李青松不断向太空之中投放物质,仅仅第一天而已,这以g76d行星为核心,半径约1000万公里的战场之中,物质密度便已经提升到了堪比致密星云的地步,达到了每立方厘米约10万个粒子。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而已。
在分布于十几颗大卫星之上的,星云工程那无数巨型机械的共同努力之下,每过去一天,这一片战场之中的粒子数量便会提升10万每立方厘米左右。
一年时间后便提升到了每立方厘米3600多万颗粒子的地步!
到达这个数字后,其密度便到达极限,停止了攀升。
并不是李青松不再向太空之中投放物质了。事实上这一工程始终都在进行,从未停下。
之所以无法再提升,是因为恒星影响的缘故。
来自于恒星的庞大辐射能量如同一台吹风机一般,源源不断的将李青松投放到太空之中的星际尘埃“吹”走。
从远方看,g76d这颗大行星就如同变成了一颗彗星一样。
它的慧尾长度甚至高达数十亿公里,威风凛凛。
此刻的战场之中便始终维持着这种恒星不断吹走、李青松不断补充的,动态平衡的状态,战场里星际尘埃粒子的平均密度始终维持在3600多万颗每立方厘米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李青松希望看到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当年还未离开地球,李青松看足球比赛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种说法。
弱队对强队的时候,弱队主场经常会在球场上喷洒大量,甚至于过量的水,让场地变得湿滑,球员便容易滑倒。
身为业余球迷的李青松并不知道为什么。
在他看来,双方滑倒的几率都是一致的。对方球员容易滑倒,己方也容易滑倒啊。
但后来他明白了。
对方球队更强,相互之间的配合也更强。频繁滑倒,配合便不容易打出来。而己方本来就没有什么配合,就算滑倒,受到的损失也比对方低。
综合来看,这种行为便对己方更有利。
就像是此刻,在太空之中喷洒大量的星际尘埃,对己方有影响么?
当然有。己方能量护罩的功率必须要提到更高,能源消耗便更多。能量炮弹丸的轨道受到影响,更不容易击中对方。
便连激光束的能量也会受到星际尘埃的削弱,星际导弹的轨道也会略微偏离。
其余的,雷达探测系统受到干扰、战舰机动性受到影响,等等等等,数不胜数。
但这一切都比不过一个现实。
紫月文明的战舰比己方更先进,他们受到的影响便比己方更大!
己方激光炮威力被削弱1%的话,紫月战舰便被削弱5%!
己方雷达探测系统性能被削弱2%的话,紫月舰队便被削弱至少6%!
但这并不是李青松收获的全部。
星云工程的最重要收获在于……重力炮的威力也会受到较大削弱!
重力炮的能量通过引力子承载,就像激光炮的能量通过光子承载那样。
在它的传播路径上,它必须要首先作用于路径之中的其余物质,穿透这些物质,才会作用在己方战舰上。
在一门重力炮激发的那一瞬间,位于重力炮周边的星际尘埃粒子便会因为重力的缘故,以极高的速度撞击过去。
重力炮威力越强,这些星际尘埃粒子撞击的速度便越快,威力便越高!
星际尘埃粒子的撞击会引发一系列的次生辐射,严重影响重力炮的性能和精度,甚至寿命!
据李青松估算,这大量星际尘埃粒子的存在,总计可以削弱重力炮约20%的杀伤力!
至于这些星际尘埃粒子在这个领域对己方的影响……没有影响。
因为李青松根本就没有重力炮。
如此,通过整个星云工程,通过十几颗大卫星上那连绵不绝的物质投放,通过令整片战场都笼罩上一团星际尘埃,李青松便达成了从整体上削弱紫月舰队的目的,便等同于提升了己方战力!
此时此刻,星际战场之中的尘埃密度终于达到预定数量,李青松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
终于不用再担心短时间内被紫月舰队全面歼灭的危机了。
但现在仍旧不到放松的时候。
星云工程继续进行的同时,庞大的工业建设也需要维持,李青松仍旧需要源源不断的制造出巨量的有人无人战舰、各种辅助作战设施投入到星际战场。
李青松的100亿个意识连接数仍旧需要全力以赴的动用,那千亿名各种族智慧生命仍旧需要殚精竭虑的工作,才能将此刻的状态暂时维持下去。
是的,反败为胜在当前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李青松现阶段的最高追求,仍旧只是维持下去,仅此而已。
甚至于……就算李青松做到了此等地步,所谓的维持下去,都仍旧只是“暂时”。
这只不过是拖延了己方全面溃败到来的时间而已。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最终结果仍旧会是己方战败。
唯一的希望,便在那些援兵身上。
李青松再度展开了对深空的观测。但他再一次失望了。
他仍旧没有看到援兵到来的痕迹。
那就……继续坚持下去,一直坚持到我死为止!
时间慢慢的流逝着。
李青松并不知道此刻恒星战场之中,电灾和紫月文明牧电舰队以及电磁生物们之间的战争进行的如何了,因为双方之间根本无法通讯。
但从目前紫月文明仍旧未能发动类似于己方“恒星大炮”模式的进攻来看,电灾应该仍旧在和敌人纠缠。
也不知道他们还能坚持多久……
此时此刻,李青松心中甚至于已经有些绝望。
“或许永远也不会有援兵到来了。
说不定海默蓝他们根本没能到达目的地。就算到了,距离上一次和重力生物们分离,时间也已经过去太久,说不定它们早就进行了新的迁徙,离开了那颗白矮星……”
心中沉重,李青松却仍旧如同有着惯性一般,仍旧在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更多作战设施投入战场,仍旧在机械般坚持着。
便在这个时候,一些奇异的现象忽然出现。
李青松视之为工业核心的g76d-8卫星上,那红褐色的天空之中,忽然间出现了一些绿色的光点,如同星辰一般。
那些星辰以极高的速度快速向下坠落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
它们最终猛烈的坠落在了大地之上,但却未引发任何爆炸,未发出任何动静,像是根本没有质量一样。
一道以电磁波为载体的信息开始在这颗星球之上传递,进入到了李青松的通讯设备之中。
看到这一道信息的一瞬间,李青松本体意识所在的那名克隆体下意识的站了起来,一颗心控制不住的怦怦狂跳。
“李大哥……青松哥哥……青蓝来了,青蓝和族长爷爷,爸爸妈妈,叔叔伯伯,阿姨婶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都来了!我们来帮你打坏人了!”
“蓝图克文明元首阁下,我是绿光族族长,罗盐。接到你们的求援信息后,我们绿光族全族总计110余万名族人立刻启程,以最快的速度前往这个星系。
希望我们没有来的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