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章 春耕 秋季攻势,挑动曹操和刘备之争!(2 / 2)余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关羽和张飞有些不解的望着郭嘉。

张飞沉不住气,急问道:

“军师,为何要故意泄漏红薯、土豆和玉米的种子,我们这不是资敌吗?万一等大哥述职回来,估计会被我们气死的!”

关羽也是叹息说道:

“这三大祥瑞,简直就是神器!红薯甚至可以在盐碱地种植,这放眼天下,都是绝无仅有的!如今却便宜了袁绍的间谍,该我说,就该一刀砍了他们!”其实当袁绍细作间谍渗透青州,试图夺取红薯、土豆和玉米种子的时候,就被关羽和张飞发现了。

这三大祥瑞,事关天下,他们可是亲自盯防的!

然而郭嘉却下令,令他们放虎归山,联想到郭嘉一直以来运筹帷幄,以及刘备叮嘱他们对郭嘉的听从,关羽和张飞不得不故意放虎归山。

郭嘉笑望着冀州方向,他说道:

“陛下的诏令你们可看到了?陛下说要让天下再无饿殍!

“然而红薯、土豆和玉米的种子毕竟少量,想要推广天下,没有十年八年,绝对是做不到的!

“既然如此,不如借着袁绍等世家之手,尽快的推广天下、宣扬天下。这么做或许会令他们获利,但真正收益的还是黎民百姓。”

“可是军师,这不是让袁绍那厮壮大了吗?”张飞不太理解,“哪里有资敌养虎为患的?!”

“翼德,红薯、土豆和玉米虽然亩产惊人,但万事开头难,想要得到收益可以投入军中,没有三年五载的培育是做不到的!

“而这时候,我们已经拿下冀州,解决袁绍等乱臣贼子了。就让袁绍他们替我们培育种子,我们等着收获不是更好吗?”

郭嘉有这个决定,还是因为荀彧今年汇总的红薯、土豆和玉米的收成总量。

一吨的红薯、一吨的土豆和一吨的玉米种子,除去玉米棒的重量,最后不过只有五千石。

而这还不能直接使用、不能浪费,因为需要作为种子继续培育下去。

没有个三年五载、甚至十年八年,很难得到收益。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朝廷给出的诏令,是尽快推广普及天下,而不是秘而不宣的藏私。

而且,就算他们藏私,袁绍和袁术等乱臣贼子,肯定也会千方百计渗透,试图获得这些种子。

既然如此,还不如将计就计,借着这些人之手加快培育、推广的进程。

如果红薯、土豆和玉米推广开来,收益的不仅是这些军阀势力,更大的是那些黔首百姓。

因为大汉只有六千万人口,而有十三州之地,随便一个荒郊野岭、穷乡僻壤,都能种植红薯、土豆和玉米,而这些都可以活命无数。

张飞还是有些不太理解,关羽倒是隐隐有些了然了。

等到刘备从京师述职归来,闻言之后,对郭嘉大肆认可,也没有任何责备的言语。

“三弟,这是以民为贵!”

刘备的一锤定音,终于让张飞不在发牢骚了。

他们不仅假装被袁绍间谍获得种子,甚至主动交出一些种子给周围郡县。

如徐州陶谦等,加快培育、推广的速度。

且大汉人才如过江之鲫,谁知道其中有没有农业人才,可以从中领悟到某些农耕技术?!

这些都犹未可知!

整个天下的春耕,都以红薯、土豆和玉米为重中之重。不过因为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因此还是以小麦、水稻等主食为主。

但经过如此大面积的推广,相信三年五载后,以红薯、土豆和玉米的高亩产,会形成一种爆发,席卷天下的。

当然,那是之后的事情了。

刘备、曹操、刘岱等州郡长官,从京师述职回归辖地后,除了对春耕等政务的忙碌,也在准备秋季攻势!

甚至是春季攻势!

因为他们都感受到陛下蠢蠢欲动的战争之心了!

而且袁绍割据冀州、袁术虎踞南阳,终究是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

他们也需要准备出征事宜!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食自然成为了重中之重。

这番准备,自然瞒不过袁绍和袁术的细作探子。

一份份情报传回来后,他们观察到青州和兖州的动态,了解到朝廷的风云变幻后,猜到陛下决定对他们出手了。

因此袁绍和袁术兄弟俩决定,先下手为强!

这一世,因为汉帝刘辩的横空出世,发生了很多微妙的变化。

如袁绍和袁术兄弟俩,不仅没有反目成仇,反而放下成见,联手对敌了!

当然,袁绍和袁术心中真正的想法如何,那就不得而知。至少表面上,他们联盟对敌!

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随着袁隗和嫡子袁基横死后,袁氏的未来落在袁绍和袁术身上,人脉关系等势力,自然也落在他们身上。

袁术身为嫡次子,获得了家族的继承权。袁绍虽然是庶出子,但也受益于袁氏出身。

袁绍和袁术兄弟俩联手,所能团结的力量是非常恐怖的!

在当前地缘政治的格局下,他们做出了一番军事动态——

袁术虽然地处南阳,占据这个膏腴之地,但西北方轩辕关有李嗣业和张辽坐镇,南下有荆州刘表虎视眈眈,东侧还有豫州汉室忠臣们、陈王刘宠等诸侯王形成包围。

这个地缘格局,对袁术相当不利!

因此,袁术和袁绍兄弟俩密谋许久,决定打开这个突破口。而他们的战略选择是——

袁术北上,谋夺兖州!

如此一来,冀州袁绍可以与兖州袁术互为犄角、遥相呼应。

袁术虎踞兖州,可以吞并青州、徐州,转攻豫州。冀州袁绍可以驰援粮草后勤。

而冀州袁绍如果要北上幽州,联手公孙瓒对付幽州牧刘虞。袁术可镇压青、兖,避免袁绍出现腹背受敌的情况。

兄弟俩联手,可以控制大汉半壁江山!

且兖州乃是大汉中心,九州通衢,地理位置、河运交通非常重要!

如果可以控制兖州,无疑可以对京师制造重创,不管是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能形成巨大影响!

当初酸枣联军之所以坐镇兖州陈留酸枣,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最后顺利截断了京师的商贸运输,令京师爆发粮荒等影响!

甚至这条战略路线,也是当初项羽灭秦、刘邦灭秦,最后项羽和刘邦对战的军事路线图。

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这自然不是袁绍和袁术兄弟俩想要效仿楚汉之争,而是因为地缘政治的缘故,当前的地利格局,这就是最佳战术!

做出这个战略安排后,袁绍和袁术兄弟俩,一直在寻找“师出有名”的借口!

古往今来都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哪怕是伪造的名份,那也是一种名义!

别看他们反抗朝廷、反抗皇权。但背后也站着士族,这是皇权和士族之争。

而袁绍等士族的名义,是以“陛下杀戮太重、身边奸佞横行、宵小作乱”,他们要“清君侧、诛奸臣”为由,这就是他们的“名义”!

而这种“名义”,是可以吸引很多有识之士投效的!

如今他们想要对兖州出手,也需要一份名义,师出有名的大义!

这时候,他们将目标放在了曹操身上!

曹操的名声毁誉参半,因为他为了女儿曹清河的终生大事,拜曹正淳为义父,打通了宫中的环节。

再加上曹操本就是阉人之后,名声本就不太好。且曹操也是兖州东郡太守,正好是他们的目标所在。

这无疑是最佳人选!

而要如何从曹操着手,获得“师出有名”的大义,他们又将目标放到了“曹嵩”身上!

其实袁绍很久以前,就一直盯着曹嵩,想要通过截杀曹嵩,嫁祸给刘备,挑动刘备和曹操之争,殃及池鱼,影响青州和兖州的局面。

而如今,既然要给袁术北上兖州的“名义”,这无疑是最完美的机会!

如果曹操和刘备大动干戈,战火摧残,生灵涂炭,他们就是师出有名,名正言顺了!

且青州牧刘备和兖州东郡太守曹操交战,势必也会牵动青州、兖州、豫州和徐州的军防,这有利于袁术北上。

这是一箭双雕之计!

……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