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探视(2 / 2)雪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陆姐姐方醒不久。

庭院外大雨淅淅沥沥,她站在门内看雨,门外军士也担忧频频张望。

那抹身影,比初见更瘦了。

病势来得突然,鞭伤未好全,折腾下来瘦了一圈。

元英有心要劝她开怀,可惜提起沈应,她便岔开话题,不知从何入手。

因她病了,安州之行只能暂缓。

这日,雨中有一人撑伞渐近,在廊下拂去满身水汽。

伞下眉目俊逸,是严怀渊。

陆遐冷冷看着他近前,他眸光湛湛,微微一笑道,“陆姑娘。”

女子病容犹在,一手按门,形销骨立,病如西子,那双眼睛静默地看着他。

牢里的惊痛、伤怀,仿若错觉。

他心下一叹,温声道,“听闻姑娘病了,我来探望。”

“…我与你素不相识,无话可说。”

嗓音低哑难听,不如那日清越。

“陆姑娘何必着急拒绝,我说完就走。”

他执意要说,陆遐蹙眉几番思量,还是让过他进屋。

后来元英寻得一大夫,隐去身份不提,描述了一番她的症状,又磨得大夫开了几幅药。

熬好了药,恐她借谈话推脱不喝,急忙塞在她手中避去一旁。

几日相处下来,元英越发摸得清她性子,药是不爱喝的,不留神,她能端着一天不动。

有人与她谈话,她顾着想事情倒能喝上几口。

她蹙眉饮了一口,口中发苦,随手搁在面前案上。

且等放凉些再说。

含笑在端药的细腕上一滞,严怀渊从袖子里掏出一小纸包,“怕苦,用蜜饯压压。”

纸包里,晶莹剔透的果子,隐隐甜香。

牢里那幕试探,有他一份,陆遐不耐烦与他拐弯抹角,“严大人有话直说。”

她性子倒真如传言中一般倔强。

院外雨幕连连,他侧头半响才道,“我为牢里试探,向你赔罪。”

碗里汤药苦涩难咽。一如她心境,陆遐舌尖隐隐发苦,还是温声道,“正如将军所言,我身份未明,试探之举天经地义。”

她之伤怀,全是咎由自取。

她脸色静淡,全然看不出那日伤怀分毫,严怀渊轻叹一口气,似在对自己言,又似对她解释。

“天武十年萧将军中毒一案,一直是将军心结。他虽姓沈,是沈融将军之子,自八岁前却是在舅父、舅母膝下长大,说是姓萧也不为过。”

“萧将军中毒,细作凭借的就是一张几可乱真的路引,混入城中伺机下手,后来的事你也知道,萧将军虽然救回性命,此生却不能再上马杀敌。彼时将军与我,以及连旗还是书院学生,军报入京,便一心想从军。”

陆遐垂眸,翻搅碗中汤药,“这等私事,不是我该知晓。”

女子冷肃,不为所动,严怀渊将蜜饯推与她,“…我与他一起长大,沈伯父待我们这些小辈宽厚,待他却极严厉,沈应常常天没亮就要起来练功,没有一天懈怠。我和连旗胡闹之时,他不是在练枪法便是在读书。”

“他们夫妇常年驻军在外,他年幼无人照料,便将他托与萧将军照顾,及至天武八年才真正随父出征。”

可天武八年…陆遐柔荑一顿。

“天武八年,沈伯父死了,伯母也…才不见半年,你可知他回来是什么模样?我根本认不出来…”

“…你或许不信,他从前是个爱笑的人,虽然我和连旗常笑他端正得过分,好歹不是眼下这般。”

话里叹息、惆怅之意甚浓,陆遐微怔。

“父母双双死在战场上,舅父不得不暂领神武军,他那几年练功跟不要命似的,没有半点顾虑身上之伤,我和连旗都怕他这般拼命,有朝一日会死在战场上。”

“萧将军中毒后,军报入京,鸿飞先生不同意他下山。”

“想来他最后同意了罢?”她脸色淡淡,相谈兴致

不高,“不然他怎会在此?”

他能下山领军,连旗俱在,显然书院拦不住他们。

“先生最后还是没有同意。”严怀渊摇头,“沈应是得另一人相助才下山。沈应对那人甚是感激,得了援手,我们赶往神武军驻地,见得萧将军。”

“陆姑娘不好奇这个人是谁吗?”他眸色清亮,见她望来笑道。

“我怎会知道。”她端起汤药一饮而尽,舌尖苦涩,眉间不由轻蹙,“将军之事,不是我该知晓,你也不必再言。”

严怀渊不可置否,见得她取过帕子轻拭药渍,顿了顿,突然道,“…姑娘难道是左利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