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靡靡之音,魏明回京
后来魏明合计了一下,这个京城自己得回。
且不说茅奖是寄托了茅盾先生遗愿的大事,当初他老人家拖着病体给自己写下了一篇感人肺腑的序言,随后不久驾鹤西去,那是他人生中最后的文字,单单这份传承之情,魏明无论得奖与否,这个场他得捧。
还有就是,12月20号是霖姐的生日,自己的生日没能赶上,这个生日还是得陪她过一下的,顺便把人艺的剧本通过霖姐递过去。
就是不知道雪姐能不能赶回来,三人一起才叫家嘛。
另外自己的函授结业考试也是12月中旬,虽然学校可以破例让他另选时间答辩,不过魏明想着干脆就一把搞定好了。
不过魏明要回京,他可不放心把四个孩子留在这里,虽然剧组人很多,看得过来,但他是第一责任人,所以他想着干脆这次把几个小屁孩全都带回去。
而带回去他就不打算再带过来了,干脆就趁这个机会让他们杀青了事,其他剧组成员可以回成都休整,这个时间大概是一周到十天。
这样肯定会无形中增加成本,不如一气呵成,但现在成本早就超过50万了,再增加多少都是魏明自己承担。
唯一有些对不住的就是几位主演和幕后主创,李宝田和葛存状父子他们,所以魏明决定这段时间他们在成都开销也由自己负责,让他们痛痛快快放个小假。
决定后,这天晚上魏明跟韩三坪、陈铠戈他们开了个会进行讨论。
对于魏明要回京参加茅奖颁奖这件事大家都没有异议,他们也都觉得魏明稳拿奖,所以该回去还是要回去的。
接下来一个晚上他们调整了拍摄计划,未来三天要把孩子们的戏份全部拍完,如果拍不完,就把喜子的部分留着最后拍,先紧着其他小朋友。
这里面就包括非常重头的一场戏,钟老师离校回城,众学生折飞机送别。
为了这场戏,前期筹备的时候特意重新建了一个位置合适的学校,每天拍学校戏份都要上坡下坡地运送设备。
现在终于要拍了,所有的小演员都集中在学校,听完钟老师平静地讲完了他的最后一课,然后说道:“下课。”
学生们一动不动,钟老师提着早就准备好的行李,外面还有叼着草等待他的拖拉机。
从李宝田走出教室,张易谋的摄像机就一直在他身后,没有给演员正脸,从教室一直离开学校,下了坡,看到了拖拉机。
张易谋惊叹不已,这李宝田演技也太好了,只看背影他就能感受到钟老师内心丰富的情绪。
比较明显的是对这群学生们的不舍,还有一部分拨乱反正的欣慰,以及一丝赴死的决绝,几个小小的停顿恰到好处,背影都会演戏,张易谋作为一个“视角”都在期待他能回头。
直到拖拉机手诧异地抬手指向钟老师身后……
其实现在后面什么都没有,但钟老师需要转身回头,做出看到纸飞机从窗子里飞出后的欣慰和感动表情。
等把李宝田的表情拍足了,切换视角,拍学生。
学生们的演技首先就不如李宝田,其次演员数量太多,有一个没拍好就得重来,所以主要时间都在了学生这边。
好在喜子没有掉链子,这一节最关键的就是他,没有亲人的皮皮和钟老师的羁绊也是最深的。
此时钟老师已经知道了他的妻子在自己离开后自杀身亡了,他的知音没了,生命的意义也消失殆尽,虽然没有明示,但魏明用很多手法暗示,他回城处理清楚了妻子的后事后可能会殉情。
虽然他曾帮助很多孩子走出了心灵的困境,可自己却有些走不出来了。
但现在皮皮追了出来,他希望和钟老师一起生活。
钟老师拒绝了,他的心已经死了,但还是安慰了皮皮:“校长会领养你,以后你管他叫爹,你就是石头他叔了。”
葛存状葛老这个角色最终算是一个好人,不像葛忧的角色,一坏到底。
然而当钟老师上了拖拉机,车子启动,走了一段,他突然喊停。
魏明让张易谋把镜头架远一些,他要拍一个远景,固定的镜头。
拖拉机在镜头的黄金分割点上,皮皮在画面之外。
这一场戏在魏明的处理中是没有配乐的,完全安静。
直到钟老师出了镜头,又抱着皮皮进了镜头,上车,车走,音乐这才响起。
两人一起对身后同学挥手告别。
这个镜头拍完,入戏出戏轻松自如的喜子却突然哭了。
这时拍絮的摄影机也开着,对着喜子。
魏明问他:“你哭啥,你还没杀青呢,从燕京回来还有几段戏呢。”
喜子抹了抹眼泪,小声抽泣着:“我哭,我哭是因为我知道钟老师不会死了。”
李宝田竖起大拇指赞道:“天生的好演员!”
陈铠戈这个副导演也在偷偷抹眼泪,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哭的像个孩子,此刻他很想赋诗一首。
冯晓钢就一个感觉,当导演,一辈子能拍出一部这样的电影才算没白来!
此刻他的心中埋藏起了一颗文艺大导的种子。
张易谋知道,魏明导演把钟老师的死志藏得很隐晦,除了李宝田细微的表演外,还有就是很多镜头语言的暗示,安排的非常巧妙,却没有一处是挑明了的。
但只要你看懂了这些后,再看这场戏,看到皮皮站出来,看到钟老师接纳了他,你就会有一种:真好,钟老师曾经救赎了皮皮,现在皮皮也救赎了钟老师。
这是一种双向奔赴,双向救赎。
魏明老师的作品里有一种温暖的力量,他不够极端,但不意味着没力量,这段戏拍的非常动人
这场重头戏拍完,王霏、刘琳、吴惊的戏份就都结束了,魏明现在就可以把他们送回京城了。
当然,喜子也要一起回去,回家看看爸妈妹妹再来。
吴惊偷偷走到魏明身边:“导演,我还没拍够呢,也舍不得大家,要不我还跟你回来吧。”
现在还没放寒假呢,他在这里相当于提前放假了。
“瞧把你机灵的。”魏明哈哈一笑,但没同意,自己给他们请了私教,几个月没上学,期末考试你总不能也缺席吧。
除了四个小演员,魏明还打算带上平平和芳芳,让他们看看他们的大姐和大外甥。
这就是六个小屁孩了,魏明担心自己看不过来,又不能把他们用绳子串在一起。
所以魏明决定让陈铠戈也跟着回京一趟,顺便把已经拍好的素材放回儿影厂,再从头捋一遍素材,看有没有需要补拍的地方。
其实这些素材之前大部分都在峨眉厂审过了,问题不大。
另外负责配乐的胡伟立也要回去了,他的音乐素材也积累够了,接下来就是要产出了。
陈铠戈问魏导:“那咱们怎么回京啊?”
魏明:“当然是坐飞机了,老韩负责开证明。”
见他们要坐飞机,冯晓钢那叫一个羡慕,听张易谋说,他也坐过飞机,而且飞机还从一个叫九龙城寨的地方擦着过去,可刺激了。
冯晓钢酸溜溜地想,恐怕香港的夜生活更刺激吧。
他可是听陈铠戈说过那部《目击者拍的有多黄,好像就是在那种场所拍的,老张也算吃过见过的主儿了。
当他们三大六小九个人出现在机场的时候,就连陈铠戈也有些雀跃,为了这次坐飞机,他换上最正式的服装,毕竟他也是头一次。
王霏是个半大孩子,也能帮魏明分担一些看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上飞机前她数了一遍人头,确定没问题后又看向魏明。
诶?这表又换了?
她记得最初是一块魔都表,后来又换成了一块瑞士表,现在又换成了日本表,看着很科幻,也很贵。
王霏拽姐叹气,就你这样,指不定在香港被腐蚀成啥样了呢。
中间换的瑞士表就是阿敏送的劳力士,这不是要回京了嘛,就换成霖姐那块。
这块劳力士不便宜,周惠敏现在不差这点钱,两张唱片大卖,她分了很多,已经是个小富婆了。
而且股市上也赚了不少。
82年的香港恒生指数,从最高点到现在,跌幅已经超过50%了,都可以称得上股灾了,尤其是撒切尔夫人那一跪,直接跌没了25个点。
但因为有魏红的事先安排,她们俩还赚了不少。
心情大好的阿敏在接到黎小田的结婚请柬后还过去赴宴了。
黎小田和关菊英正式结婚了,婚礼上都是乐坛的朋友和tvb的同事。
阿敏跟张国融还有梅艳芳坐在一起,这两个人因为同事关系最近走得很近,经常同进同出一起演出,阿敏甚至怀疑他们俩有什么。
但张国融矢口否认,他最近认识了一个叫唐鹤德的朋友,在渣打银行工作。
隔壁桌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很多人都在感慨股市赔了多少钱,黄霑和前辈作曲人王福龄也在聊天。
王福龄最近受香港青年联合会之邀,新写了一首曲子。
这首歌是为了回击日本教科书事件,所以算是一个命题作文,要求歌词里有爱国元素和民族情怀。
王福龄盛情邀请黄霑来给这首曲填词。
因为日军侵华,黄霑也是自小背井离乡,随父母辗转来到香港,对于这个邀请,他欣然接受,直接当场跟王福龄交流起来。
后来看到周惠敏这个小姑娘也来了,黄霑还随手掏了个小礼物送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