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4章 七大恨(1 / 2)东天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4章 七大恨

华夏1430年,也就是公元1209年,春。

金州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年一度的春耕结束之后。

秦王府颁布征战命令,准备开启全面西征。

整个北疆都仿佛一辆狰狞的钢铁战车,轰鸣的运转前进起来。

龙城外,金色日月战旗迎风猎猎,李骁身着暗金龙纹甲胄,手持骑兵刀,立于城墙之上,城外是密密麻麻的北疆将士与文武百官,气氛庄严肃穆。

李骁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洪亮如钟,缓缓道出西征辽国的“七大恨”。

“诸位将士、兄弟同胞。”

“本王今日在此立誓,必灭辽国,以报血海深仇。”

“我父李东海,当年为辽国镇压金州叛乱,勇冠三军,却遭辽国都督背信弃义,最终战死沙场,尸骨无存。”

“此为一大恨,乃国恨家仇,不共戴天。”

话音刚落,台下将士齐声怒吼,声震天地。

李骁继续说道:“我兄长萧思摩,为辽国镇守北部边疆,多年来抵御外敌,战功赫赫,却因辽国国主耶律直鲁古听信小人谗言,暗中残害。”

“此为二大恨,李家、萧家与耶律氏的仇恨,永世难消。”

萧燕燕站在高台下,听到此处,眼中含泪,却更添几分坚毅——兄长的大仇,终于到了要讨回来的时候了。

“这些年来,本王欲与辽国和平共处,互通有无,可辽国却屡屡犯我边疆,劫掠我秦国边民,烧毁田亩房屋,致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此等恶行,天理难容。”

“此为三大恨。”李骁的声音带着怒火,城外的将士和百姓们纷纷怒吼,叫嚣着要讨伐辽国,为秦国边民报仇。

“喀喇汗国早已归顺我大秦,成为附属之国,辽国却横加干涉其内政,不许其向我大秦进贡。”

“更悍然派遣军队进攻东喀喇汗国,杀害无辜子民,掠夺女子财物,攻破城池无数,视我大秦威严于无物,毫无半分敬意。”

“此为四大恨。”

“本王念及两国百姓,不愿再起战火,特遣使前往辽国,意图求证误会,重修于好。”

“可耶律直鲁古不仅不听解释,反而下令斩杀我大秦使者,将本王的善意踩在脚下,此乃对我大秦的极致羞辱。”

“此为五大恨。”

说到此处,李骁停顿片刻,眼神愈发锐利:“当年七河之战,辽国战败,本王仁慈,放其残兵返回王廷。”

“可耶律直鲁古不思悔改,反而暗中联合西喀喇汗国、剌子模等国,意图组建联盟,共同对抗我大秦,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此为六大恨。”

“辽国在西域大肆劫掠古尔王国,抓捕无数奴隶补充军队,恢复实力后,便对我大秦伊犁河防线虎视眈眈,多次派遣探子窥探军情,妄图再次入侵我大秦领土。”

“此为七大恨。”

七大恨说完,李骁举起手中的骑兵刀,指向西方,高声喊道:“耶律直鲁古犯下此等七大罪,天地不容。”

“今日,本王便率领大军西征,不灭辽国,誓不还师。”

“将士们,随本王出征,为死去的亲人报仇,为大秦的尊严而战!”

“不灭辽国,誓不还师!”

“不灭辽国,誓不还师!”

……

城外将士们齐声呐喊,西征的号角,在龙城的上空响起。

“呜呜呜呜”

号角声中,驻守金州的第一镇铁骑率先动了,黄旗黄甲在阳光下铺展开来,宛若一片金色的海洋,。

紧随其后的是骁骑营的一千两百名士兵,他们身着玄黑甲胄,虽人数不及第一镇,却透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骁骑营千户李书荣勒住马缰,下意识地转头望向不远处的城墙。

城墙上,一道白色身影格外显眼,三凤穿着白色锦衣袄,正朝着大军的方向眺望。

四目相对的瞬间,李书荣心中一暖,随即握紧了手中的马刀,暗自道:“三姑娘,等我回来。”

“这次我定要拿下耶律直鲁古的人头,光明正大地向大王求亲,风风光光地娶你过门。”

说完,他双腿一夹马腹,跟着大部队向前行进。

另一边,李骁正站在城门口,与家人告别。

母亲秦大妮红着眼圈,反复叮嘱:“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打完仗就早点回来,娘在家给你做你爱吃的手抓肉。”

李骁握着母亲的手,点头应道:“娘放心,儿子定会平安回来。”

他看向身边的妻儿,金刀穿着小号的训练服,身姿站得笔直,虽只有七岁,却已有了北疆军人的模样。

“父王,您一定要打败辽国,给舅父报仇。”

金刀的声音稚嫩却坚定,眼中满是对父亲的崇拜。

李骁摸了摸他的头,笑道:“好,父王定不辜负你。”

“你在学堂要好好训练,等父王回来,要看到你成为合格的小战士。”

一旁的弟弟妹妹却没这么坚强,抱着李骁的腿哭个不停,喊着“父王不要走……”。

黄秀儿轻叹一声:“大王从汉地回来才两年,东征刚结束,便又要西征,哎”

二丫却摇了摇头,眼神中满是敬佩:“大王是草原上的雄鹰,天生就该翱翔在战场上,守护咱们北疆的百姓。”

萧燕燕则更为冷静,她走到李骁身边,递给他一件厚实的披风:“王廷天冷,多披件衣服。”

“我会在龙城打理好后方,等着大军凯旋。”

李骁接过披风,将妻儿拥入怀中,随后翻身上马,不再回头。

身后是家人的牵挂,身前是大秦的未来,这场西征,他只能赢,不能输。

与此同时,龙城外的草原上,挤满了前来送别的百姓。

有人担忧地望着远去的大军,嘴里念叨着家中参军的亲人。

也有人眼中满是兴奋,挥舞着手中的布条,高喊着“大秦必胜”。

此前东征时,第一镇虽伤亡惨重,但胜利归来的将士们不仅赚了钱财,还升了官职。

如今军中补充了不少新兵,他们的家人既担心孩子的安危,更盼着孩子能在战场上立功,为家族争光。

“儿啊!就算是战死,也别给咱们北疆爷们丢人!”

一名满脸沧桑的老汉对着大军远去的方向高声喊道,声音带着颤抖,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北疆的风气本就如此,死战光荣,投降可耻。

若是在战场上投降,不仅自己会被锦衣卫追杀,家人也会受到牵连,而周围百姓异样的眼神与心中的荣誉感,更会让整个家族抬不起头。

很快,西征的消息传遍了秦国各州府。

各百户所中间的墙面上,张贴着李骁颁布的“七大恨”,街头巷尾的宣德司说书人正唾沫横飞地讲解着辽国的恶行。

百姓们听得义愤填膺,个个精神抖擞,战意昂扬。

“当年七河之战,辽国那帮杂碎趁着咱们北疆内乱,都打到阴山城下了,这笔账早该算了。”

“萧王当年被耶律直鲁古害死,咱们阴山百姓谁不记得?这次一定要为萧王报仇。”

“大秦必胜!灭了辽国,让他们也尝尝家破人亡的滋味!”

阴山的百姓们自发地来到萧思摩的祠堂,摆上祭品,祭奠这位曾经守护东都的英雄。

香火缭绕中,有人对着萧思摩的牌位哭诉:“萧王,您看看,秦王要西征辽国了,您的大仇,很快就能得报了。”

而在萧王府中,舒律乌瑾正坐在堂前,看着四岁的萧玄策在院子里玩耍,脸庞上满是温柔。

孩子穿着小小的袍,拿着木刀与自己的玩伴胡乱追逐,喊杀声清脆,让整个王府都多了几分生气。

四年前,萧燕燕怀孕后,她作为嫂嫂前去金州照看,在那里待了一年多,回来时带回了萧玄策。

对外说是领养的孩子,准备过继到自己膝下,作为萧思摩的嗣子。

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了不少不满。王府中还有萧思摩的两个侍妾和三个庶子。

舒律乌瑾让萧玄策继承王府,无疑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可舒律乌瑾也不是好惹的,她跟着萧思摩打理王府事务多年,手腕强硬,再加上背后有李骁的支持。

最终将那三个庶子分了家,给了他们一笔钱,让他们搬出王府自立门户。

如今王府虽清静了,可随着萧玄策长大,到了“人嫌狗弃”的年纪,每日都闹得鸡飞狗跳,却也让她的生活多了几分慰藉。

看着萧玄策的身影,舒律乌瑾恍惚间仿佛看到了自己的长子乃日。

只是乃日更沉稳、更安静,安静得连萧思摩都曾嫌弃他不像个草原勇士。

“或许,他们都随自己的父亲吧”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拿着一份邸报匆匆走来:“王妃,秦王在龙城颁布了对辽国的七大恨,已经开启全面西征了。”

“预计再有十天,第一镇大军就会抵达阴山城。”

舒律乌瑾接过邸报,手指抚过上面“七大恨”的内容,心中瞬间激动起来。

这一天,她终于等到了。

自从去年秦国开始调动粮草兵力,阴山的第三镇加紧征兵训练时,她便有所察觉,如今果然不出所料。

她抬头望向挂在堂前的萧思摩画像,眼眶微微泛红,自言自语道:“夫君,你看到了吗?”

“你的妹夫继承了你的志向,要开始西征了,要为你报仇了。”

“当年耶律直鲁古欠咱们的,欠萧家的,这次一定要连本带利讨回来。”

“你放心,玄策我会好好抚养,等他长大,也让他像你一样,做北疆的勇士。”

“娘亲,娘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