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七章 长驱渡河洛(1 / 2)陈恶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这一刻,石七朗看透了蒙兀军队的本质。

这就是一支流寇!

哪怕蒙兀人兵马再盛,战马再多,那也很难算作是一支军队。

因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军队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而蒙兀人似乎从来就没有政治目的,最起码在传统汉地上没有,只想着抢一把就跑。

正经兵马面对汉军坚守的战略要地之时,肯定会因为担心后路被断,而不得不攻城。

可流寇习性的蒙兀人哪管那么多,直接仗着骑兵优势,四处破坏劫掠即可。

等到汉军坚守的偏师受不了出战的时候,蒙兀人想战就战,不愿意打,仗着骑兵优势逃就成了。

而流寇从来只是破坏,而不思建设的。

这么来上三两次,刚刚稳定下来的汉地民生非得崩溃不成。

当然,石七朗也只是大略懂了刘淮的思虑,但是作为穿越者,刘淮是真的知道蒙兀人是何等残暴的。

拿历史上的洛阳举例子,蒙兀人来了一遭后,端平入洛之时,宋军发现偌大的洛阳城,却只剩下两千人苟延残喘。

宋蒙联合灭金之后,整个中原都被搞成了白地。

有历史上的前车之鉴,刘淮怎么敢让蒙兀人在河北中原转一圈?

石七朗在得到消息之后,没有立即出兵,毕竟涉县乃是在晋南,距离晋北中间还隔着个汾河谷地,属实是鞭长莫及。

但他还是好生安抚了来投奔之人,并且派遣军使,将打探来的情报一五一十的报给了刘淮。

刘淮此时已经身处大名府,而他的消息来源则是更加全面,不仅仅是锦衣卫传达的消息,就连雁门关之侧五台山大和尚们也传来了准确讯息。

法痴在帅帐中实实在在的吃完五大碗羊肉汤饼之后,方才摸着光头,打着饱嗝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今日又破戒了,当真是有愧于佛祖。”

刘淮看着法痴摇头笑道:“假意不知,事后悔过即可。”

法痴却正色说道:“汉王此言差矣,贫僧既然知道这是羊肉,又如何能假意不知呢?”

刘淮无奈:“那大和尚你说要怎样?”

法痴端起碗来,递给身旁的亲卫:“自然是再加深一些罪孽,然后再狠狠改正。

施主再给贫僧端一碗,没吃饱。”

刘淮发现这大和尚不知道是不是主持婚丧嫁娶练出的本事,口条利落至极,哪怕不当将军,不当和尚,也足以成为一个语言类表演艺术家。

俗称说相声的。

有这个能力,不在邸报社找份差遣,反而来当破阵猛将,属实是屈才了。

“好了,大和尚你既然已经半饱,咱们就说正事。”

法痴立即收敛起笑容,从弥勒佛变成了不动明王法相:“回禀汉王,俺家师兄弟们在五台山上看得清楚,蒙兀人就是自雁门关入的晋地,人数大概得有近七万骑。”

刘淮皱眉:“有这么多?”

蒙兀人统一草原之后,才勉强搞出了十个万户,为何如今来河北的就有七万骑?

真的尽发草原男丁了吗?

法痴迟疑了片刻方才说道:“俺家师兄弟乃是根据战马的数量,以一人三马判断出来的,具体多少人,夹杂在牲畜中,实在是太乱了,根本是分不清楚的。”

一人三马是个保守数字,按照蒙兀人的习俗,一人五马都有可能。

而蒙兀具体来了多少人,也很有可能他们大汗都不是很清楚,无非都是各个部族凑在一起,准备发大财罢了。

“继续说。”

“喏。这些蒙兀人似乎是没带多少辎重,也没有如同寻常草原兵马那般带着许多牲畜,干脆就是一路走一路抢,已经将晋北糟蹋得不成样子。”

刘淮眯起了眼睛,转头看向了刘和尚:“蒙兀人都是这样的吗?”

刘和尚毕竟是曾在临潢府待过的契丹人,他立即说道:“回禀汉王,无论是谁待在草原上,都会趁着秋高马肥之时南下打劫。

这无关于某人道德,而是草原的冬日实在是太难捱了。

若是遇上白灾黑灾更是要死一大群人,某些小部落甚至会死绝的。”

“如今既然有了来中原劫掠的机会,不仅仅是那也速该的乞颜部,草原各部都会群起响应。

而男人骑着马走了之后,少了一张吃饭的嘴,没准族中就能多活下来几人。

这些劫掠的蒙兀人从小就是在草原生死无常的环境中长大,自然也不会看重其余人性命。因此就显得残暴异常了。”

听完这番解释,汉军君臣皆是纷纷点头,刘淮继续看向法痴:“大和尚,你继续说。”

法痴将新盛满的羊肉汤饼放在桌子上,来到舆图前说道:“汉王郎君,以下乃是末将的猜测,却也能八九不离十。”

“金贼虽然没有阻止蒙兀人劫掠,却也不能任由他们走一路抢一路,尤其不能任由他们在金国此时最富庶的燕京来抢掠。

因此,金国会尽量缩短蒙兀人的路线,俺们猜测,太原的完颜毂英会率领晋地三万多金贼,自石岭关截住蒙兀人,然后合军一处,经孟县出井陉,随后在获鹿,与金军幽燕主力合军。”

刘淮目光一凝,心中竟然有些荒谬的感觉:“获鹿?”

法痴不知道为何刘淮会是这个表情,在心中盘算了一下的确没有说错后,点头重复了一遍:“正是在获鹿,或者在其后的真定府汇合,也有可能。

但恕臣直言,虽然如今金贼暂时忍耐蒙兀人,却不代表他们真的与蒙兀人齐心。

若是不在紧挨着井陉出口的获鹿镇压住蒙兀兵马,真的让他们在大平原上开始撒欢,那才是要出大乱子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