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贼军虚实难尽测(1 / 2)陈恶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白鱼的嘲讽没什么恶意,却也展示了一个纯粹军人与派系领袖之间的差距。

别看刘淮动不动就亲率亲卫冲锋陷阵,然而他却不可能站在纯粹军事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就比如邳州知州李承恩之事,刘淮已经在此设立大营,驻屯二十多日了,李承恩为什么不早一些来联络?

如果是因为他被看得紧,走不开,那为什么不派遣心腹来先行接洽?

事到临头前来空口白牙的说什么投效,如何不让人怀疑?

可即便是再怀疑,刘淮也不能将李承恩拒之门外,反而要对其隆重欢迎。

这就是所谓的千金买马骨了。

李承恩并不是金国朝廷任命的邳州知州,上一任邳州知州连带着数个知县一起,被魏胜围在了下邳城中一锅端了。

其中颇有几个害民贼,魏胜将他们公审之后,明正典刑,大开杀戒,脑袋都在下邳城头风干了。

而身为邳州通判的李承恩是少有几个存在着一点良心之人,魏胜没有难为他,只是告诫一番之后就将其释放。

待到徒单贞从两淮撤回来,路过邳州之时,派遣军使四处探查,发现整个州府最高官员只有李承恩后,立即让他暂代邳州知州,并且为大军筹措粮草。

李承恩对于升官发财毫无喜色,邳州正处于沂州的兵锋之下,他的同僚还在城头上看着他呢,他能开心就有鬼了。

另一方面,他的确是个有些良心的官员,虽然对魏胜将军粮分给百姓有些微词,却也不会强行将粮食收回来,因此不断被徒单贞派来的军官所责骂。

但与此同时,李承恩是真的不想投靠山东义军。

他是饱读诗书之人,自古以来,就没有起义军能成事的先例。不能因为刘淮姓刘,并且打出了‘漢’字大旗就真的将他当成汉高祖刘邦。

在李承恩看来,山东义军虽然此时猖獗,但这是因为宋国与金国都没腾出手来。

等着两国从大战的阴影中脱离出来,阴的阳的一起上,山东义军这个草台班子早晚得稀碎。

原本李承恩就等着徐州金军一开动,他就立即拖家带口往中原跑,远离山东的是非地。

然而徐州的一些豪强大户不知道怎么打听到这位新任的邳州知州可能与忠义军有联系,百余徐州恶少年南下,带着家中青壮,直接冲进州府捉住了李承恩,让他帮忙牵线搭桥。

这种行为在封建时代就是妥妥的造反,但以如今中原的混乱局势,也没人管这种破事了。

李承恩无奈,只能与这些恶少年一起,来到艾山大营拜见刘淮。

“如此说来,李知州竟然没有投靠我军的意思吗?”

刘淮听罢事情的来龙去脉,方才好奇对李承恩说道:“你就这么明明白白的说了出来,难道不怕我杀你吗?”

李承恩苦笑道:“都统郎君在上,我说的的确是实话。宦游多年本来就已经厌恶,偏偏又在这把年纪历经了一番生死,委实是有些倦了。

而且以都统郎君与魏公的仁恕,也委实没有不投靠就杀人的道理。”

说着,李承恩转头看向了那群恶少年的头领:“程二郎,我已经如约将你们带来,可否放老夫一马?”

虽然被称为程二郎,但这厮的面相委实过于成熟了一些,皮肤黝黑,满脸络腮胡子,五大三粗的,有些成年大叔的既视感。

程二郎讪笑了几声,随后对李承恩拱手行礼:“我等仓促前来,不得已出此下策,还望官人见谅。”

李承恩叹道:“程二郎,我知道你们是想要出头想疯了,可是出头是要拼命的,是要送命的。”

说到这里,李承恩语塞,看了看面无表情的刘淮之后,方才再次叹气,拱手说道:“都统郎君,既然已经将人带到,可否放老朽一条生路?”

刘淮点头说道:“自然可以放李知州离开的,但是还请知州在军中盘桓几日,随我大军一起回到下邳,随后去留自由。”

李承恩还要说什么,却见刘淮依旧对亲卫挥手,不由得摇头苦笑:“我虽然是邳州知州,却是威望不显,若是都统郎君想要靠我这张老脸来叫开下邳城门,那恐怕就要失望了。”

刘淮对此人已经丧失了兴趣,只是敷衍点头:“且观之。”

李承恩离去之后,刘淮对着那些恶少年和颜悦色的说道:“诸位,我还不知道诸位的名字,家住何方。”

五名恶少年互相对视了几眼,还是那名唤作程二郎的大汉当先说道:“在下唤作程凤,出身彭城程氏,家中做泗水上下游的生意。”

“在下江明义,家中做铁器生意。”

“在下孟堂,是丰县人,家中做些迎来送往的生意。”

“在下李仲卿,在砀山有些河上的买卖。”

最后,有名衣着明显破旧,身材却最为魁梧,眼神也是最为锐利之人朗声说道:“在下赵白英,家祖乃是故徐州观察使,赵公讳立!”

好家伙,刘淮心中连连感叹好家伙。

这五人各个都是人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