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坐镇晋阳以来,自己才能放心在外出征,不用担心家里起火。
可老爷子岁数已经大了,在外领军的自己不需要搞二号备份。
晋阳这里,迟迟没有合适的人选来充当紧急情况下的备份。
贾诩根本不行,已遇害的张昶也不行。
张纮倒是可以,可他必须待在平阳大营,与裴秀一起稳定军队,牢牢抓住军队。
这样不管雒阳或者晋阳生出变故,也能保证军队的稳定,有紧急灭火的行动力。
否则平阳大营里的军队被篡夺,会成为最大的火灾源头。
赵基思索着,抬头看一眼熏黑的屋顶与梁柱:“太急了,祖父不应该这么劳累。拿到韩遂脑袋后,我就撤兵,凉州这里交给你们。”
听出赵基的担忧之意,甚至以温恢的聪慧,甚至猜测出了赵基会率领几十骑急速撤离凉州,以正常人不可思议的速度返回平阳,并出现在众人面前。
如卫觊不会提意见一样,温恢听了后也不发表意见。
只是温恢想了想,就说:“太师仁孝,以仆之见,明日就传令各郡,在沿途亭驿备马。”
“不必了,三辅有乱臣泄露我的踪迹。若非张鲁怀有私心主动反戈一击,这才瞒住了天水人与韩遂。否则战况不会这么顺利,我若被拖在这里,晋阳生变,我等将成丧家之犬。”
晋阳很重要,监国皇后的名义、皇长子刘冯正统性加持,这些都很重要!
赵基又低头嗅了嗅奶茶,欲饮不饮,表现的迟疑不定。
若不是一口吃掉了粗心渡河的赵昂三万多人,赵基也不会逗留到现在。实在是战况太顺了,顺的他舍不得离开。
只要稍稍操盘,经营几日时间,就能调韩遂上钩;就算韩遂忍住不动,等自己这里完整休整,安置好降军俘虏,就能一拳捣出直接砸在韩遂狗头上。
所以战果实在是太丰厚了,让赵基舍不得轻易放弃。
见赵基表现出焦虑的一面,这让温恢不由干咽一口唾沫,他已经想到了那个最有可能泄密的人选。
哪怕没有实证……这种事情,需要实际的佐证?
张昶的意外遇害,若再被杀一个公卿种子,这自然不利于维持监国皇后的正统性与号召力。
不过杀就杀吧,可温恢感觉不该这么急着杀,这会让内部许多人心寒。
除非拿到铁证。
没人会傻到留下证据,温恢欲言又止,还是强迫自己闭嘴。
他终究是太原人,不是河东人,没资格参与河东人内部的路线斗争。
赵基这里扶持皇后进行监国,自然有传统的河东士人反对此事,这件事情其实已经践踏了这些人的为臣底线。
其中老一辈人的最不可能忍受;而青年一代的士人反倒没有那么顽固。
河东真正的卫道之士早就死绝了,要么就是虎贲出身。
若是虎贲出身的年轻卫道士……其实在面对赵基时,也会有灵活的原则。
如果知晓赵基与皇后之间达成了牢固的誓言与默契,这些人自然会积极拥护监国皇后。
见温恢识趣退下,赵基这才小小饮一口奶茶,整个人面无表情。
内部的敌人,远比什么天水叛军、河湟叛军更可恨,更不能原谅。
赵基眨动眼睛,不由想起了老爷子的评价……自己终究是不够狠,否则的话,今年年初时就该除掉这种没用,反倒存有隐患的人。
隐诛,是一种美好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