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争锋相对
日暮时分,原于禁北外营。
赵基无意分兵扼守这处营垒,以展示对盟军的信任态度。
吕布也没有占据,于是这处营垒就成了今夜双方举行篝火晚宴的地点。
双方卫士皆穿军服在营中忙碌、布置晚宴,只有各自的亲兵卫士穿戴重铠。
为了邀请赵基,张杨盛装而来,与赵基并马而行,交流兖州刺史人选。
而赴宴的赵基所部将校、卫士,皆是重铠之外罩一领赤锦绣文武袖,除了赵基本人是月白暗文武袖外,诸将赤锦,卫士则是绯紫两色。
晚宴实在是盛大,赵基隔的远远,就看到数百名女子在营地边缘等候,可能是要献舞。
民间祭祀、庆贺节日时,男女也会载歌载舞。
所以吕布这里搜集来的民女,也是擅长跳集体舞的。
赵基分心观察,反正篝火晚宴时,男男女女贴在一起,怎么扭动都是舞。
张杨则陈述吕布的难处,吕布这里真的找不到合适出任兖州刺史的人。
首先吕布自己麾下就缺乏强力士人,此前麾下的许汜、王楷是从曹操麾下叛变过来的,这两个人是兖州以外的籍贯,不在三互法禁锢范围内,可以担任兖州刺史。
可这两个人跟着陈宫走了,许多兖州有名士人也跟着陈宫走了。
这些兖州士人可以在兖州跨郡出任郡守,却无法担任本郡郡守、本州刺史。
目前还留在吕布麾下有名的兖州士人是毕谌,毕谌是东平人,曹操征辟为兖州别驾。
张邈等人迎奉吕布入兖州时,毕谌的家眷被吕布一方劫持,并要挟毕谌。
曹操很大度的让毕谌去吕布那边,以保护家眷;毕谌当众拒绝……然后乘机跑了,目前一直留在吕布左右。
此前还有八俊之一的薛兰,沛国相县人,吕布入兖州时征为别驾,后来战死。
如果薛兰还活着,以薛兰的地位、名望来说,足以担任兖州刺史。
所以吕布窘迫到了这种地步,口袋里连个兼任州刺史的傀儡人物都找不到。
这一点上来说,赵基还多多少少好一些。
老爷子仕途三十五年,总能从犄角旮旯搜刮几个高龄旧吏,扶植他们充任个刺史、郡守不成问题,也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威望。
现在通过张杨传话,希望赵基能宽限时间。
吕布想要跟陈宫那边通气,想将许汜或王楷扶到兖州刺史位置上;随着汴水大胜,吕布有这个信心重新与陈宫联合。
如果陈宫或许汜、王凯都拒绝,吕布想自领兖州牧,使毕谌担任豫州刺史。
一口吃掉兖豫,这就是吕布的目标。
赵基身侧,张纮一身襦铠,外罩文武袖,静静聆听张杨陈述的事情。
就士人支持来说,孙策与吕布一样,手底下也缺威望足够的士人。
虽说有个张昭,以张纮对张昭的了解,朝廷一纸诏书,就能将张昭挖走。
这个乱世中,人际关系是动态变化的。
哪有什么固定的人身隶属关系?
倒是陈王这里可以,能名正言顺招纳臣从……问题也在这里,中原主流士人们不想看到另一个强势的光武帝。
等张杨说完吕布的难处,赵基疑惑看张杨:“我以为,以张将军的功勋,何不屈就兖州?”
张杨一愣,赵基又继续说:“不止是张将军,雁门张文远亦有殊功于朝,如何领不得兖州?”
张杨默然,他难道就没有当兖州刺史的心思?
每年从兖州各郡举荐的孝廉,都将成为他名义上的门生故吏,未来有义务扶持他张氏一门的。
征辟、举荐,这是个双方都有意向才能达成的事情。
对方肯接受,就等于同意。
见张杨沉默,赵基又说:“我不了解毕谌这个人,但我了解张将军。若是张将军领兖州,我西州之士也是放心的。如将军这样有功于朝拜领一州的先例,也能激励西州。”
信士人的操守,还不如信自己人。
见张杨情绪有些不太对劲,赵基转而就说:“这件事情我来与蒙侯谈,除了张将军,我实在是不放心其他人。”
张杨紧绷着面皮,对赵基拱手,只是另说:“蒙侯想使张某入朝充任卫将军或城门校尉。”
“这是蒙侯的安排,我也有我的安排,若什么都听他的,我还来此做什么?”
赵基说罢抬手拍了拍张杨肩膀,也不再多说什么。
张杨默然无语,跟随赵基并马而行。
营地内忙碌的赵部吏士停下手中工作,来到辕门两侧等候,赵基驱马在前,对他们摆手,微笑着。
遇到脸熟的军吏,还指着对方伸出大拇指。
吕布麾下的吏士也上前围观,见火把照耀下,赵基仪表脱俗,铠甲在身英武不凡,如似天人。
校场帷幕处,吕布站在木台上望着受双方吏士欢呼的赵基,扭头看妻子:“此婿如何?”
严氏微微颔首:“不亚当年之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