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3章 两篇短诗(1 / 2)中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3章 两篇短诗

平阳,小行宫。

伏完吃了个闭门羹后,怏怏而去。

其他公卿也不好介入此事,就连写信规劝皇后也非常的不合适,只能故作不知。

伏完走后,诸葛瑾才来拜谒赵贵妃,送来一套酿酒器具。

赵贵妃白粉敷面,观察垂首行礼的诸葛瑾,只觉得这个人脸有些长。

这段时间诸葛瑾吃饱肚子,脸上有肉,形象已经正常了很多。

赵贵妃翻阅赵基的书信,看着末尾的短诗,就问诸葛瑾:“赵侯可有言语嘱咐?”

“并无,只是命仆仔细挑选,务必选上乘酒器。”

“嗯,稍后自有回信,足下北上晋阳时,可来取信。”

“喏。”

诸葛瑾拱手长拜,就在宫人引领下从门槛外转身离去,他能来到门槛前答话,已经是很给赵基面子了。

目送诸葛瑾离去,赵贵妃听到大门关上的声响后,就起身持赵基的手书去见伏寿。

这份手书并不重要,关键是酿酒的器具。

葡萄酿酒耗费时间,赵基肯送来酒具,就说明默许她们待在平阳。

离开这里后,她们生命就会失去保障。

不是伏寿恶意猜测,她读书颇多,所以一贯没有安全感。

她阅读赵贵妃转递来的手书,看着信件末尾赵基与赵贵妃交流的短诗,就说:“赵侯所做两篇短诗言之有物,字句凝练又直白易懂,造诣已不亚曹操、陈琳。”

这两篇短诗,一篇叫做《蚕妇,另一篇叫做《陶夫,男女相应。

伏寿、赵贵妃虽然感性,但也清楚她们身上的好衣服是怎么来的,居住的高大屋舍是怎么来的。

她们这段时间也纺纱、织布,这更多是一种生活消遣,而非赖以谋生的生计,更不会有人剥削她们。

还有此前伏寿借赵贵妃身份,与赵基交流的短诗,现在已理解赵基在太原大肆杀戮衣冠的本意。

真不是有仇,更不是给传说中的卫氏寡妇复仇,纯粹是赵基治理下的土地上,容不下这些衣冠、豪强。

与其未来造反、敌对,还不如抓住机会,直接打死。

这也注定这次上党之战,上党豪强会死力抵抗……不管这些人如何抵抗,大概率会被赵基扫荡一空。

不抵抗,配合一下,多少还能有谈判、斡旋的余地。

抵抗,就是对抗天子,就算成功,也会背负恶名;如若失败,唯有灭其九族才能对得起大汉天子的出场费。

这种纠结之下,上党豪强、衣冠有十成力量,也发挥不出一半。

见伏寿读完短诗后沉思,赵贵妃就问:“皇后,该如何回应这两篇短诗?”

“不必回复了,他志向高远,我等实难相对。”

伏寿将手书递还给赵氏,说:“以你的名义,给那位卫氏寡妇写信,与她交流诗赋。我要看看,她是否知晓这些短诗。”

伏寿说着露笑,这样精妙又短的好诗,她不相信赵基会自己藏着。

如果赵基与那卫氏寡妇真如外界流言说的那样,那么双方早就交流过这些短诗。

赵贵妃想到窘迫的场面,也不怕事大,她也好奇赵基与卫氏寡妇的具体关系。

这两篇立意高深的短诗,就是很好的见面礼,投石问路,立刻就能砸出水。

伏寿这里给自己生活找乐子,另一边赵基的二兄也返回桐乡。

一身鎏金华丽铠甲,引着十几个骑从,立刻引爆了乡人的舆论。

虽然赵基显贵后拉扯两个兄长是必然的事情,可赵垣这里变的终究有些快。

但都听说赵垣要去河内做人质后,也都不怎么讨论了。

乡老们消息灵通,借此则向乡人们讲述袁绍、公孙瓒翻脸、交兵的原因。

只是这些乡老们的信息也都变形了,在他们口中,五年前公孙瓒派从弟公孙越率数千骑士去南阳助战袁氏,结果二袁相争,公孙越战斗时被袁绍的人射杀,引发了界桥之战、幽冀二州大战。

如果赵老二在张杨麾下意外战死,极有可能引发河东、河内之战。

总之,乡老们不看好赵老二。

他们影响舆论观点,也没人眼红赵垣身上的官位。

桐乡君府邸内,见老二出息,裴氏先是喜悦,当听闻老大还在当大头兵后,就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嚎啕大哭,咒骂道:“这竖子非要杀我大儿不可!”

老大才是她的心尖子,泪水止不住流淌:“他怎么能这般绝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