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4章 最好的上映时机(1 / 2)起酥面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英雄》在国内的火爆程度比前世略高,但没高到哪儿去。

方星河的加入,对电影的质量产生了极大提升,可惜中国电影市场的极限便是如此。

在有限的时间内,银幕数量决定爆发,所以尽管全体满天星都在积极抢票,但是10日票房的提升幅度并不高。

不过,所谓的“提升不高”是一件只有方星河才知道的对比性事件,当前时代的影迷媒体同行们可不知道。

他们只能看到,《英雄》好像吃了疯狗der一样,三天4000万,十天破亿,从大城市到小县城,到处都在排队,到处都在讨论。

媒体从各种角度追着骂,观众只管买票,情况极其撕裂。

中国早期的电影市场是这样子的,大片实在太少,观众没得选择,所以哪怕是烂到《馒头》那种程度,仍然能够取得不菲票房。

《英雄》作为国内第一部商业大片,自然拥有最高级别的待遇。

10天之内,各种头版上得数都数不过来,从《新闻联播》到《环球新闻》,处处有爷名。

当然,是越来越强烈的骂名。

《英雄》是一部画面奇观,但结局真不好看,此乃公论。

在原本的时间线里,观众们没办法,只能忍着结局的屎感,安慰自己道:没关系,最起码画面和打斗足够精彩,值!

作为国内第一部大片,要求别那么高嘛。

有了零的突破,下一次一定会更好的。

淳朴的国内影迷一边骂一边鼓励,几乎没怎么受到负面报道的影响,硬生生把《英雄》撑上2.5亿票房。

可是现在的情况截然不同——媒体忽然传来恶报,国际版的结局截然不同!

所有大报都在追踪国际上映情况,美国周榜第三,日本疯狂追捧,韩国开始破纪录,欧洲出现功夫热……

国内观众们看着看着,忽然有点受不了了。

凭什么啊?

凭什么外国人吃得那么好,有专供版,而我们憋屈巴拉的看着陈到鸣一顿嘴炮?

骂声渐渐弥漫成一片,矛头直指张毅谋。

谋子掉了好些头发,茫然了。

“唉!怎么连国内的观众都理解不了天下的理念呢……”

张卫平忍不住撇嘴,拍了拍桌面上的报纸:“什么理念不理念的,现在是人物立不住!照我看,国际版确实好得多。”

卫萍在pua谋子的时候向来不遗余力。

“你啊,就是太别扭,总喜欢在自己整不明白的地方发力。看没看到小方的新文章?那才是真正吃透了天下、大一统、东西方文化根基、思想意识形态的表现!”

谋子哑口无言,只是一味的吸烟。

最近两天,舆论场又被方星河的文章搅翻了天。

最开始大家是在集中火力批评国内版《英雄》。

王硕蹦出来骂道:“《英雄》是什么?就是一副巨大的春药!张毅谋就是个搞装修的,把画面弄得金碧辉煌,里面却空无一物。他这是用大场面忽悠老百姓,喂他们吃‘视觉伟哥’!”

天涯辣评:“看完《英雄》,我明白了:原来最大的英雄是秦始皇。杀手们折腾了半天,最后都被皇帝的胸怀天下所感化,自愿赴死。这哪里是刺秦,分明是一场歌颂秦王的大型行为艺术。电影告诉我们,反抗是徒劳的,理解并拥护强大的权力才是最终的归宿。”

满天星的声音在星网汇聚成洪流:“白瞎了哥哥那么精彩的打戏!”

资媒们倒反天罡,批评其政治隐喻和历史观。

“《英雄》的‘英雄’观是:英雄就是服从,就是放弃,就是牺牲。为了一个所谓的‘天下’,可以放弃家仇国恨,可以牺牲个体生命和爱情。这种逻辑,与‘舍小家,为大家’的集体主义叙事一脉相承,但其极致化后,内里却是一种对强权的膜拜和恐惧。秦王不再是暴君,而成了一个孤独、痛苦但伟大的‘天下’守护者。这部电影在美学上极尽奢华,但在精神内核上却跪下了。张毅谋跪得彻彻底底,方星河同样虚伪至极!”

以13丑为首的方黑们那叫一个嗨皮,顺着《英雄》,把挂着第二编剧名字的方星河一顿羞辱。

“故事烂到如此地步,方星河难辞其咎!”

“天天喊着反抗精神,立叛逆人设,什么狗屁!”

“人物像是提线木偶一样,被导演强行安排去完成他预设的视觉奇观和主题说教,张毅谋不咋地,方星河同样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就这种水平,他是怎么好意思挂名编剧和副导演的?”

“或许这才是方星河的真实水平,我们不应该对他的作品抱有期待,那部《少年的你》,恐怕是一个更大的笑话。”

然后,嗨了没几天,海外上映版本才是由方星河主导的消息传来,当场把他们干懵了。

再之后,随着海外捷报频传,国内舆论场顿时乱成一锅八宝粥。

“卧槽!方版《英雄》横扫全球了?真的假的啊?”

纸媒时代有一个特点:难以考证外部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一,国外报纸上的信息本来就有可能是带着立场的断章取义。

第二,转回国内的过程同样会有二次加工。

第三,没有谁格外权威,国内的媒体有权力决定相信什么、质疑什么。

于是乎,乱七八糟的消息混为一团,谁也搞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批评和赞誉交织,欣赏和痛恨共存,不断上涨的海外票房难辨真伪,惟有那篇《中国意识》真实不虚。

不用怀疑,这玩意必然让国内的舆论环境更加混乱。

在1月8日,人日决定转载版全文。

1月9日,《英雄》忽然不挨骂了,改成方星河挨骂了。

他在美国都没有被骂得这么狠。

美国的自由主义阵营批判他,但此刻的美国是国家集体主义占据上风。

在政治层面上,美国上层选择对这篇文章进行冷处理,并没有任何借题发挥的意思,所以,影响力只在泛文化圈层蔓延。

可在国内不一样。

国内的资媒集体跳脚,同时有超大量“文化精英”应激。

王硕又双叒叕冲出来开喷:“方星河懂个屁的美国文化!《中美方世》只是一副更加激烈的春药,方星河是个搞传销的,他把那些伤身害审的毒烂东西裹点玉米面一炸,闻着喷香,吃了梆硬,但是真管用吗?爽过之后身体只会更虚!”

烈炎山等人誓死捍卫美式自由。

“美式自由不容置疑!美国的富强,是其高度文明的果。由果追因,民主的体制、自由的社会、包容的气度缺一不可。

方星河大言不惭,妄议文化,如同黄口小儿讲成人笑话,门在哪里都不知道,纯粹的纸上谈兵!”

top4的高校里,大量教授和学者撰文批评文章中的“错漏”。

“方星河对大一统思想的解读不正确——至少不够精准。

历朝历代,真正将大一统挂在嘴上的君王并不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