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3章 青年盖里斯完(1 / 2)千翅万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3章 青年盖里斯·完

在原先的历史上,第三次十字军的结局有些平淡,萨拉丁没有成功驱逐所有的十字军,狮心王在接连取得胜利后,也未夺回耶路撒冷。

单纯从军事层次来说,狮心王在圣地的征战,展现出了一种无人匹敌的强势。

当然,也因为狮心王本身的强势,使得第三次十字军的内部矛盾被格外放大。

以至于第三次十字军在接连胜利后,不欢而散。

在众多军事胜利中,发生在沙仑平原的阿尔苏夫战役,是最为经典的,也能代表双方军事实力差距的。

阿尔苏夫战役其实爆发于1191年,狮心王在夺下阿卡后,便准备向耶路撒冷进军。

同盖里斯一致,狮心王同样选择将下一个目标设为雅法港,且他的行军路线同样是沿着海岸线进军,从而方便通过自己的优势舰队来获得补给。

雅法港,一个距离耶路撒冷只有五十公里的港口,这意味着粮草在陆地上的转运周期,能够压在两天之内,从而避免因为距离的暴虐所造成的损耗。

行军的时候,狮心王选择只在早晨气温尚未升高时行军,并经常让大军在水源地附近休整。

考虑到敌军可能会发动袭击,他将军队排列成紧密编队的阵型。

队伍中间是十二个骑兵分队,每个分队有一百名骑士。再把装备精良的重步兵部署在靠近内陆的一侧,以保护骑兵的侧翼,使骑兵免受远程武器的威胁,步兵队伍的最外层安排重弩兵来与萨拉丁的游牧骑手们对射。

最后他把十字军的辎重队,以及从陆路一侧撤换下来褪下铠甲的步兵,放们在靠海的一侧。

这种行军阵型的安排,一方面是保护住了这年头西欧军事体系中最宝贵的骑士;一方面是通过轮换的方式,来让大量的步兵不用披甲行军从而节省体力;再一方面就是重弩兵能够在于游牧骑手的对峙中,占据一个绝对的优势。

毕竟马上开弓的射程不过是几十步上下,力道软弱,基本上难以对披甲步兵造成什么伤害。

可使用重弩的弩手们,虽然射速慢了不少,但他们的射程与杀伤却是要强了许多,更关键的是射人先射马,马的体积可比人大多了。

穆斯林史学家兼战争的目击者巴哈丁·伊本·沙达德描述了当时的战况:穆斯林的军队从四面八方向敌军倾泻箭雨,试图激怒并引诱他们发起冲锋,但结果是失败的,敌军保持出色的自制力,有条不紊地继续向前迈进,而他们的船只就在不远处的海面上随军航行,就这样,他们完成每日的路程抵达扎营地点。

巴哈丁还描述了十字军的弩和穆斯林的复合弓在威力的差距,他亲眼见到法兰克人步兵盔甲上插了复数的箭,但看起来却不像有受到明显伤害的样子,而十字军的弩兵却往往能让穆斯林的弓骑兵连人带马倒下。

随着狮心王的乌龟阵行军,萨拉丁麾下的士兵一次又一次的倾泻箭雨,却毫无用途。

但这样的行为在突破某个界限后,依旧激怒了圣殿骑士团,伴随着医院骑士团不听号令的一次反击,原先行军队列的狮心王大军,犹如猛虎一般反扑过去。

面对所料不及的反击,萨拉丁上万的大军在顷刻间土崩瓦解。

盖里斯自然是没法重复这样的战役,因为现如今的萨拉丁已经具备火炮了。

甲、武装衣、锁子甲,这些盔甲,虽然能够抵御马弓的侵袭,但显然无法抗衡火炮。

因此这一次的战役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当埃及方面传来狮心在围攻达米埃塔消息、自己后方传来耶路撒冷城面临围城威胁、大马士革方面被人盯着的种种消息后,萨拉丁便坐不住了。

他选择了进攻。

“铺天盖地的突厥人从各个方向向我们扑来,既有大海的一面也有陆地的一面。在不到两英里方圆的战场上,来势汹汹的土耳其人覆盖了每一寸土地。然后他们遭遇到了平生最后一次也即是覆灭他们的炮火。”

不计其数的战旗在空中纷飞

猎猎飞舞如浪奔涌

超过三万突厥骑兵列队整齐,武装完毕

向我军迅猛冲来;他们胯下的快马如同闪电

身后掀起了滚滚烟尘

号手一骑当先

埃米尔紧随其后

还有一些人擂响战鼓,呐喊震天

恍若天主之雷重现人间

……

简单说就是萨拉丁将轻骑兵分为了几支,在清晨时分主动发起了进攻,贝都因人和努比亚人先行冲锋,在面对火炮与强弩的射击下,他们开始溃散。

随着萨拉丁炮兵的推进,双方进入炮战环节。

有着炮术训练的耶路撒冷炮兵,以朴实无华的射程优势,再加上更加精准的射击能力,摁着萨拉丁的炮兵部队打。

哪怕双方所使用的武器,并没有什么明显代差,可双方在科学技术掌握的层次上,却是天差地别。

而在军队的组织架构上,也是完全的两码事。

盖里斯这边的军队组织模式,已经摸到了近代的门槛,而萨拉丁麾下的部族,甚至说不清是奴隶时代亦或是封建军队。

而这还只是萨拉丁噩梦的开始,当萨拉丁义无反顾带着两名侍从,冲入战场,试图去鼓舞士气打算向联军阵地发起猛攻的时候,那些原本游弋在远方的海军舰船,靠了过来,对沿着海岸部署军队的萨拉丁部队进行了猛烈的炮击。

萨拉丁麾下的部队们,遭遇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海军对陆军的炮击……损失不大,但恐慌很甚。

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或许有机会冲掉耶路撒冷王国的陆军炮兵阵地,但却对海上的炮击,毫无办法。

那么一刻的迷茫与混乱,所等来的结果却就是,一次习以为常的骑士冲锋。

敕令骑士团的三板斧,也就是炮击,骑士冲锋,以及步兵压上。

而这三板斧更是成了这次联军行动的基本行动方针,在会战双方,基本沿着海岸线战斗的情况下,可供萨拉丁麾下轻骑兵发挥的空间就非常小。

到头来,也就只能相互之间硬碰硬的对撞。而对于西欧骑士们来说,这样的对撞,可以说是他们最喜欢的战术了。

在所有的骑士当中,又以敕令骑士团最为醒目。

两名敕令骑士团的大队长,带领着各自自己的麾下的八十名骑士,集结在阵中,在他们的前方是步兵团构建的防御阵线,在他们的身后是医院骑士团与与圣殿骑士团两个老牌骑士团。

能让那傲慢的宗教骑士团,将带头冲锋的荣誉让给敕令骑士团,这固然与联军司令部的安排有关,也与那一百六十名敕令骑士的装备有关。

莫诺握了握自己的铁拳套,然后敲击了下自己那抛光并镀银的奢华胸甲,他与他身后的骑士们,做到了人马俱甲,而不是仅让马披着罩袍。

莫诺身上的铠甲,并非板甲,而是胸板甲与锁子甲的结合,穿了相当多层。

这样的结构,虽然沉重,但却能够给予足够强的防护,使得他敢于义无反顾的冲锋陷阵。

他们这一百六十二名人马具甲的骑士,也是军阵里最为醒目的队伍,太阳的光芒照在他们身上,折射出耀眼的的色彩。

前线维持阵线的步兵向两侧退去,张开了一个口子,军阵里伴随着军号,,响起了那马蹄铁敲击地面时的响动。

一百六十二名的敕令骑士带头冲锋,紧随他们之后的是圣殿骑士团与医院骑士团,再然后才是土科波部队以及那些寻常的贵族骑士们。

所有参与过那次会战,见证过敕令骑士们冲锋的人,都不会忘记那银甲染血的场面。

莫诺架起骑枪奔腾起来的时候,他心无旁骛,眼里有的只是那些在舰炮打击下混乱的马穆鲁克步兵们。

在这数以千计的马蹄声震天的骑兵冲锋里,安塞尔清晰听见了自己骑枪断裂时那一声炸响,而后他抽出了自己腰间的剑,斩向了那些溃散的敌军,在他的剑下一条通往胜利之路被开辟了出来。

当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已经是快要中午了,安塞尔在那炙热的阳光下摘下了自己的头盔,他审视自己身上的盔甲,能看到大量的划痕,甚至是近乎致命的凹陷,但他终究是活下来,在他的身后,尸体铺了上千米之远。

战争结束了,已经没什么好打的了,这一次会战所平息的,不仅仅是萨拉丁麾下的主力部队,也同样是整个东地中海沿岸穆斯林们的军事武装。

偌大的阿尤布王朝,再也不可能集结这么一支总量达到数万的军团。

……

与历史上的阿尔苏夫战役不同,那次战役中狮心王率领着麾下骑士接连冲击了三次萨拉丁的部队,但因为用兵谨慎的缘故,次次都只是击溃而未想着长久追击。

虽然萨拉丁的部队损失惨重。但战后萨拉丁依旧能够将自己的部队重新集结起来,并且准备进行一次耶路撒冷会战。

可这一次的阿尔苏夫战役却并非如此,可以说整个阿尤布王朝的精锐力量尽数折损在这片战场上。

就如先前所计划过的一般,萨拉丁见事不可为,便撤向大马士革,阿迪尔则要赶忙回到埃及。

至此耶路撒冷彻底成为了一座空城。

当耶路撒冷王国的军旗飘荡在大卫塔前时,未有一矢敢于射向那等候进城的大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