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开玄门 登天门
但是也必须承认,这种追寻是很冒险的。
幸亏,这个时间短暂到可以忽略不计,完全不影响再以原本逆生那种,修复外伤的方式在兜底。能到这个地步的人,都是可以以传统方式重构三丹的,更别说贺松龄和左若童还改进了重构三丹的难度。
甚至都不用贺松龄出力,进入三重之后,身体彻底炁化的左若童,对“重构丹田”这种小事,已经完全是手到擒来,根本不在一个高度上了。原著里左若童没再改进,是因为他万念俱灰,现如今当然又不同。
二重找不到“玄门”,大可以进了三重再找。
安全嘛,当然不能说是百分之百,想要成仙,哪能不冒点风险呢,要不然千古流传以来的仙人,会这么少么?
比原本二重重构三丹的危险降低了不少,这在左若童和贺松龄看来,就已经足够了。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不追求二重开玄门。不开玄门的话,被一个三重一个五重两位大佬改进后的重构三丹法,安全率是百分之百。
在三重之上开玄门的方法,那就比较简单,也比较多样了。
其实按照正常的设想,能开玄门的人,都应该在三重才对,二重能开玄门的,那是天才中的天才,不是一般人。
因为三重能够全身炁化、聚散随心,甚至还有了炁体外放的远攻手段,这让三重对比二重,无论是保命性还是延展性上,对比二重,都有了不可思议的提升。
这是开玄门的好时机。
至于怎么开,贺松龄和左若童也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指引。毕竟贺松龄自己走了一条非常道,而左若童今生没有登仙的机会。
好在,就算是真神仙留下来的传承里,也只是模模糊糊地一个方向指引,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嘛。
给出几个方向,他俩倒还是做得到。
譬如三重之后,散开身体,找寻天地律动,让炁体随着天地律动共振,这个散开身体不止是将“炁”散开,就连藏在炁身后的本体,也要一同散开。与二重开玄门只需要重构一个丹田不同,此法需要包括三个丹田在内的全身一同重构,危险系数直线提升。
好在三重的保命能力也跟二重不在一个层次,倒也算不上必死之厄。
又譬如像贺松龄一样,找一个要点丹田,构建一处循环,吞吐先天之炁,自成四重。四重之后,只要在循环节点上镌刻逆生之法,让循环也化作逆生,就有希望问鼎那粉碎真空、见神不坏的五重。
普通人不像贺松龄一样有一尊先天神魂在脑子里,身体完全化为先天之炁的话,神魂自然也跟着提升,成仙也就近在眼前了。
再譬如左若童设想的,直接放出炁体,用特殊的方式沟通天地鬼神。炁带着天地鬼神的力量回归后天肉体是很困难的,要么消散要么死亡,但回归一团更大的炁体,那就不一样。
虽然每次带回来天地至理的都很少,散失的占大部分,但这玩意,有就是有,再少也是有了。积少成多,十年、二十年、三五十年,总归有能到凑齐足够让人找到玄门的“神迹”的量,就能依次通神了。
当然了,设想永远是设想,能不能成,只有真正修行的人能知道。能通天的路,并不那么好走。原著里无根生在龙虎山被诸葛元困入凶阵时说的好,一昧趋吉避凶,容易碎,容易达不到彼岸。
有些凶险,有些艰难,是必须经历的。要不然天师府和武当山,乃至于全真派,这么多年也没再有神仙出来。
或许在未来,有三一弟子按照他们设想的这几条路,走着走着就成了,但也或许没成,一怒之下,在三重乃至于四重开辟新的玄门,新的通天成仙之路,又成了。
又或许,贺松龄和左若童留下的路没成,愤而转修其他路,也不成,这才是最大的可能。
这玩意就跟唐门之前修炼丹噬一样,你可以不练,但你要练了,大部分都是没跨过去而死的。
成仙的概率,总不可能比练成丹噬还高吧?
总而言之,大框架贺松龄是给定下了,起码十年之内,三一门在炼炁功法这块,按照他的这份规划书往前走,是绝对够用。
十年之后?
十年啊,普通的野兽,生下来就会站立行走;就算是个人类婴儿,两年时间,也够直立行走和开口说话的了。十年都扶不起来,让它自己走的话,那贺松龄再多扶一百年也是一样。
神仙也不能一直存活在地球上,甭管他们是死了,还是飞升到什么地方去了,总之不会一直在人间,这是共识。既然贺松龄终有一日要走,那这种扶不起来的门派,还有什么意思,不如早亡了拉倒。
起码十年之后三一门解散的话,贺松龄和他定的那六位长老会长老还都在,三一门还能散的有个体面,不至于像原著那么惨烈悲戚,只剩一人。
至于开玄门的更多方式与内容,那就需要在这十年里,按照贺松龄想出来的方向慢慢去填充了。贺松龄向来主张可以量化,这样的知识才能在巨人肩膀上积累。
传统修仙方式,都是像龙虎山金光咒那样,修行金光,只为了更好地进入悟道状态,至于金光附带的斗战能力,并不重要。这就造成了,同等性命修为下,甚至有可能对手性命修为略输一筹的情况下,道行高的那个人,反而被击败。
这不是无稽之谈。张之维的金光无人能破,是因为他的性命修为太高,实际上张之维的心思从来不在斗战之上。修炼了六十多年炁体源流的老年张怀义性命修为够高了吧?是个杨烈都顶了,结果照样死在杨烈手里。
诚然,本部书正常来看,没有任何人能抗丹噬,张怀义能在中了好几颗丹噬的情况下,一路从四川跑到华北,这已经是神仙一样的手段,只怕张之维中了丹噬,也未必能比他师弟好到哪去。拿张怀义死于杨烈之手,似乎不够有说服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