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3章 一锤定音(2 / 2)二月风似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徐阶听闻此言,不由心中一沉。

原本他举报董份,就是为了自保,却不料此案竟然发酵至此。

本以为,此案发到南京之后,由高拱,张居正,海瑞等人就可以就地查办。

但千算万算,没算到董家竟然起了大火,烧死了不少董家核心成员。

如今,董家那边的线索断了,朝廷也只能逮住董份严加审问。

但没想到最后的结果,竟是陈洪主抓此案,他居然还借机扩大范围,想要将此案做成一桩牵连深广的大案,这着实让徐阶有些措手不及。

而且就如今的情况看来,裕王似乎也不愿过多插手此案,似乎就想让陈洪掀起一场大案.

但是徐阶不能这么放弃,若是任由此案如此发酵下去,那么当初第一个被牵入此案的徐家,肯定也会被人翻出来,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真成了这样,那么当初举报董家换来的牺牲,岂不是白白牺牲了吗?

徐阶再拜道:“王爷明鉴!臣以为陈洪虽奉旨办案,但他却有借机排除异己的嫌疑,朝中百官多少家小都在京师,并不在江南之地,而陈洪却因这些官员曾与董份有过交集来往,就将这些人都抓了起来,而且这些被抓官员之中又多有清廉之士。若是放任不管,臣恐怕会伤及朝廷根基呀!”

朱载坖的目光停留在徐阶的脸上,看了片刻,然后又淡淡道:“徐阁老所言极是,但刚刚你也说这些被抓的官员之中多是清廉之士,那么这句话的反义不就是说其中还是有一些不太干净的官员。既然如此,孤也不能姑息养奸,任由这些坏的官员以为藏在清廉忠贞的官员之中,就可以以为法不责众。”

“孤这次就是要好好的严格的让陈洪查一查他们,若是当真廉洁无碍,孤不仅会让他们早日自由,还会重用他们。若是真查出了个别官员问题不小,那么孤自然也不会让他们继续逍遥法外,践踏大明的律法尊严!”

朱载坖的这番话说的徐阶哑口无言,正当他想要继续再说话的时候。

朱载坖却不给他机会了,朱载坖对着一旁的胡宗宪忽然问道:“胡卿,兵制改革进展如何?户部和五军都督府现在配合的怎样?”

胡宗宪听到朱载坖的问题,心中也忍不住一阵振奋,他早就想要禀告此事了。

胡宗宪道:“王爷圣明!有了王爷前番的指点,臣与户部,五军都督府已经形成了具体方案,现在蓟镇等卫所已经开始了试点改革,将原卫所军官之中的那些世袭无能之辈尽数剔出,留下精兵强将,而后又招募新兵,现已编练新军近万,使得蓟镇战力大增。”

朱载坖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继续说道:“兵者,国之大事!自我大明立国以来,兵制便就一直在变,但始终未能找到一条适合发展的可持续方向,如今胡卿能锐意改革兵制,提高战力,实乃朝廷之福。”

胡宗宪拜道:“此全赖王爷指点,臣不过就是听王爷的话,算不上功劳。”

朱载坖呵呵道:“能够不折不扣的执行孤的意思,将事情做的这么好,这就已经算是了不得的功劳了。接下来你让兵部出个计划,让蓟镇的新制之兵与辽东卫所的官兵做一个调换,孤要看看他们在辽东之地的实际战力如何。如今辽东那边的女真部族也有些不太听话了,是时候敲打敲打了。”

胡宗宪拜道:“臣遵旨,回去之后便与兵部一起策划换防之事,将新制之兵调入辽东实战。”

朱载坖满意的点点头,其实辽东现在可安生了,但现在鞑靼已经臣服,而且又被大明渗透的极深,两者之间也很难再有像样的战事发生。

所以,这个时候想要检验军队的实战能力,也就只能将军队拉到尚未真正老实听话的辽东去试试锋刃到底如何了。

而且,在原本的历史轨迹里,辽东就是一处被大明忽略的战略要地,以至于后来让李成梁这个老小子在那里养寇自重,一边刷军功,一边放任建州女真做大,最后导致辽东形势糜烂,朝廷再无力量进行压制,使得后金崛起。

现在虽然辽东无罪,但并不代表朱载坖不能拿他们试刀。

而且朱载坖也想好了说辞,一是是为了恢复永乐时期的奴儿干都司,二则是为了辽东的黑土地。

虽然接下来将是一段长达近百年的小冰河的寒潮期,但是黑土地可不是因为天气冷就不好使。

大不了也可以像挖鸟粪一样,先把那般能用的黑土挖回来,当做基肥用,也不是不可以。

虽然这么做有毁坏生态的嫌疑,但放在大时代的需要面前,这点破坏又算得了什么?

况且如今的辽东,多属于是无人区,在无人区搞资源,补充人口稠密地区的需求,本身就是自然法则。

毕竟,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吧?

徐阶看着裕王与胡宗宪一问一答,心中也不由暗自思量。

裕王此举明显是在回避董份案的话题,而且听这架势可能又要开边,虽然朝中的惯有思维都是反战,可如果这场战争是皇帝需要的战争,那么就算是有再多人反对,也是枉然。

毕竟,新兵制本来就是朝廷必须要做出的改变,如果改变之后,又不能实际测试效果,那还不如不变呢?

所以这场练兵之战,真的是谁也挡不住!

聊完了胡宗宪的事情,朱载坖又转向了李春芳。

“李先生,潘季驯的治黄方略,工部可有定论?”

李春芳起身不慌不忙地答道:“回禀王爷,潘季驯主张'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策略臣已经命工部的官员在论证效果了,而且据如今的论证结果来看,此法确为治本之策。但所需银两甚巨,户部一时难以筹措。所以臣打算向大明联储提请治河专属国债。”

朱载坖认可的点点头,“此事你们看着办。”

接着朱载坖又叹息道:“黄河年年决口,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再大的费也都是应该。此事还请李先生多多费心,争取为潘季驯腾出更多的空间和权力,让他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治水之中,不为银两发愁。”

李春芳拜道:“臣遵旨。”

说了潘季驯的事情,朱载坖的目光又落在了赵贞吉身上。

“赵卿,海关衙门的事情如何了?孤对此一直都很关注,何时能够正式设立?”

赵贞吉起身拜道:“回王爷,臣已命吏部研究历代市舶司法理,如今也整理的差不多了,随时都可以发出诏书,明定海关衙门与市舶司的重建。只是.”

朱载坖眉毛一挑,“只是什么?”

赵贞吉再拜道:“只是江南地区的市舶司,臣等还没梳理好规则。那边的情况太复杂了,很多江南豪族都有意见,也都有想法,臣一时不能定论。”

朱载坖看了徐阶一眼,“徐阁老以为此事如何?”

徐阶听到朱载坖的声音,连忙一拜:“臣以为江南的情况虽然复杂,但不能搞特殊,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朱载坖嗯了一声,“好,那江南市舶司的事情,就由徐阁老去疏通了。下个月,孤必须要看到海关衙门的成立,以及各市舶司的开办运营。”

朱载坖一锤定音,此事不能再磨磨唧唧了,要不然天知道这帮官僚能踢皮球到什么时候!

——————

求月票(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