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皇后哲哲
豪格的优势不小,可多尔衮也不是吃素的,而且八旗内部不想让豪格继位的人也有许多,关键在于豪格平日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再加上豪格可不是皇太极,大家都担心豪格一旦当了皇帝会不顾一切朝着自己下手,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豪格登上皇位。
因为这些原因,双方争吵极其激烈,再加上其他派系的袖手旁观或者推波助澜,一时间皇位继位根本就定不下来。
这时候,多尔衮又一次提出了八旗内部推举皇帝的建议,却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这些人不仅有豪格派系的,还有被皇太极重用的诸多文臣,其中就有范文程。
范文程表示皇太极作为大清的皇帝,大清早就不是以前的后金了,既然大清在皇太极手中诞生,皇帝也取代了以前的大汗,那么皇位继承就不能以汗位推举制度来决定。如果多尔衮硬要这么干,他们这些汉臣绝不答应,皇位只能由皇太极的儿子来继承,其他人不得染指。
范文程的态度极其坚决,甚至以死相抗。不少人对此很是诧异,要知道当初范文程在妻子被侮辱的时候却丝毫不敢反抗,可现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有如此胆量。
而且不仅是他一个汉臣,几乎是所有的汉臣都坚决表示皇位必须皇太极的儿子继承,虽然在大清汉臣的地位远不如八旗贵族,可自皇太极成为大汗,后又改后金为大清,皇太极一直在提高汉臣的政治地位,并给予了他们不少权利。
所以如今的汉臣已不像努尔哈赤时代那样可有可无了,汉臣在大清的地位和权利已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且这些汉臣联合起来的这股力量也不容忽视,哪怕多尔衮心里再看不上这些汉臣,依旧是有些顾虑的。
这样的情况导致皇位继承权一时间僵持不下,始终无法决定究竟由谁来继承皇位。
此时,范文程心里明白这件事必须尽快决定下来,如果拖延的时间越长对于大清来说越不是好事。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皇位长时间的空悬,一旦大清就此内乱起来就完了,必须尽快让新皇登基才是。
当八旗中所有人都为了皇位争吵不休的时候,皇太极的国主福晋,也就是他的皇后哲哲也同样心中焦虑万分,皇位始终无法确定,作为皇太极的正妻,她极为不安。
“主子,范文程求见。”
“范文程?他怎么来了?让他进来吧。”哲哲皇后没想到这个时候范文程会来找自己,不过她也没太多意外,现在大家为了皇位争吵不休,哲哲皇后对此也正心烦意乱呢,范文程来的也好,范文程向来受皇太极信任,他今日不来估计这几日哲哲皇后也得召他来询问此事。
片刻,范文程来到,见到哲哲皇后连忙跪拜行礼,口称奴才叩见皇后娘娘。
“范先生起来吧,给范先生赐座。”哲哲皇后抬手道,范文程起身道谢,随后在哲哲皇后下首坐了下来。
“范先生今日怎么来见我?可是肃秦王和睿亲王那边商谈出结果了?”哲哲皇后直接问道。
范文程摇摇头道:“回娘娘,两位王爷商讨还未有结果,而且皇位继承一事眼下闹的不可开交,此事我大清诸臣勋贵全卷入了其中,奴才以为必须尽快定下,如时间拖延越久,对于我大清来说越不是好事。”
哲哲皇后叹了一声,微微点头道:“这个我也知道,可眼下的情况范先生比我更清楚,无论是肃亲王还是睿亲王都互不相让,为了皇位一事都快打起来了。他们两人一个是先帝的长子,另一个是先帝的兄弟,都是大清的亲王,而且各说各有理,旗鼓相当互不相让,我区区一个女子,又能如何呢?”
“不然!”范文程正色对哲哲皇后道:“陛下驾崩,皇位空悬已有时日,如不尽快定下我大清恐有内乱。如今肃亲王和睿亲王为己之利针锋相对,视我大清社稷不顾,非国家之福也,眼下臣以为能压制得住他们的唯有娘娘您一人。”
“娘娘乃先帝所立的国主福晋,我大清的正宫皇后。先帝驾崩,大清自当以娘娘为尊。现在正是应该由娘娘出面解决此事的时候,如娘娘继续袖手旁观任凭两位王爷争吵,这皇位久悬不决,时间越久越不利于我大清也不利于娘娘啊!奴才今日入宫求见娘娘,是恳请娘娘为了我大清,为先帝,以正宫皇后身份招八旗勋贵、满朝文武共同商议皇位之事,以决定皇帝人选。”哲哲皇后迟疑了下,范文程说的没错,她的确地位尊贵,作为皇太极的正妻和国主福晋是六宫之主,大清的皇后。可问题在于大清和大明不同,大清之前是努尔哈赤创建的后金,而后金却是由部落联盟组成的,虽然皇太极自从把后金改为大清后这些年一直在想办法消除以前部落的影响,但八旗制度却是立国之本,哪怕皇太极再雄才大略也无法彻底改变这些问题,所以她这个皇后无论从权势还是影响力来说都远不如那些八旗旗主。
哲哲皇后的身份和地位来自于皇太极,但现在皇太极已驾崩了,她一个寡妇又能做些什么呢?虽然她对范文程所说的话有些心动,也明白范文程说的是对的,但她真的如范文程那样可以这样做么?那些八旗勋贵们能听她的?哲哲皇后对此很是怀疑。
面对哲哲皇后的犹豫,范文程再一次劝说对方,拿出皇帝、皇后的身份来做文章。
范文程表示既然大清已不是后金,皇帝也不是大汗,那么哲哲皇后的身份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哲哲皇后不用担心这些,大清内部支持哲哲皇后的人可是不少,其他的不说,仅仅是满朝的汉臣都会支持她,再加上还有很大部分皇太极的亲信们也会支持哲哲皇后,所以她的影响力不弱,在现在豪格和多尔衮僵持不下的情况下,由哲哲皇后出面是最合适也最恰当的。
听完范文程的话,哲哲皇后说不动心是不可能的,但她依旧有着顾虑。
“肃亲王本就是先帝长子,如先帝留有遗诏自当继位。可惜先帝走的突然,连半句话都没留下,这才使得情况变成了这个样子。睿亲王现在以祖制为由,意图行推举制,八旗内部支持者也是不少,两边谁都不肯退让,就算我出面,难不成他们就能听我的?”
范文程心中苦笑,哲哲皇后的说的也没错,现在最关键问题就在于皇太极没有留下遗诏,实际上变成这个局面哲哲皇后是有责任的。当时皇太极死的突然这的确是事实,可作为皇后的哲哲当时却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皇太极死后后宫众人惊慌失措,根本就没来得及冷静思考,直接就把皇太极的死讯散布了出去,从而导致八旗各旗主勋贵们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宫中,最终又因为皇太极没有遗诏的原因使得情况变成了今天这副模样。
假如当时哲哲皇后能暂时压住消息,先通知自己的话一切就完全不同了。以范文程的老练必然不会让皇太极驾崩的消息这么快传出去,只需要给他一点时间就能安排好后续,确保皇位的继承顺利。
至于遗诏什么的,这还不简单?只要哲哲皇后点头,想要什么遗诏范文程就能弄出什么样的遗诏来,别忘记范文程的官职是干什么的,他实际上就是大清的首辅,也是皇太极身边的私人秘书,平日里皇太极的诏书全都是由范文程来拟写的,所以弄一份所谓的遗诏对他而言根本不在话下。
可惜啊可惜,当时谁都没想到这点,更因为他范文程是汉臣的缘故哲哲皇后根本就没第一时间把皇太极驾崩的消息告知他,等到范文程知晓皇太极突然驾崩后已是第二日中午的时候了,这时候所有八旗旗主、勋贵们已都已入宫,黄菜都凉了,范文程就算想帮也帮不上忙了。
现在豪格和多尔衮因为皇位的争吵正是由此而来,假如早让范文程帮忙处置哪里有这种情况发生?
“娘娘不必多虑,奴才对此事另有见解,不知娘娘可否听奴才仔细说来?”
“范先生不是外人,你有话说就是。”
范文程道:“依奴才之见,先帝驾崩后皇位本就应该是肃亲王的,但由于先帝未有遗诏,肃亲王虽有众人支持,却无法正当继位,而睿亲王也正是看明白了这点,拉着八旗勋贵反对由肃亲王继位,所以这才使得皇位空悬不决。”
“奴才认为,肃亲王虽有继承大统的名分,却缺少法理。而且肃亲王此人虽在军中威望甚高,支持者也是不少,可肃亲王平日里性格太过刚直,得罪的人可是不少。其中睿亲王阻止肃亲王就是为了如此,说白了睿亲王是担心一旦肃亲王当了皇帝后会对其下手,两人向来不合,为了自保睿亲王当然不肯让肃亲王如意了。”
哲哲皇后点头表示赞同,豪格和多尔衮的矛盾她当然知道,在皇太极还在的时候两人就针锋相对谁都不服谁,如果让豪格继位,那么多尔衮自然要担心自己的安危,一个死对头成了皇帝,到时候要拿捏自己实在是太容易了,为了自保多尔衮自然不会同意。
可范文程说这些又干嘛呢?这都是大家心里都明白的事,现在问题关键也在这里,难道范文程有解决双方矛盾的办法?这似乎有些不可能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