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废王
中都凤阳。
唐王朱聿键如今就被囚禁在此,其实他早就不是唐王了。
己已之变时,朱聿键因为建奴入关攻打京师,国家危在旦夕,消息传来朱聿键在南阳甚为忧虑,他认为作为大明藩王不能坐视其变无动于衷,为此朱聿键上书崇祯皇帝请求北上勤王,可崇祯皇帝哪里肯答应?直接下旨把他给训斥了一顿,可朱聿键接到圣旨后非但没有遵从,反而点起王府的护军千人出南阳城,亲自领军北上。
大明藩王自朱棣后就再不掌兵,两百多年下来藩王除身边的护军外没有其他兵权,而且朝廷规定藩王非诏不得离开封地,所以朱聿键这样的做法可谓是“大逆不道”,巡抚杨绳武阻拦不果只能上书崇祯皇帝告知此事,崇祯皇帝闻讯大怒连忙派锦衣卫带旨意让其返回南阳,朱聿键北上没多久就碰上了当时在河南的一股流寇,领军和流寇交战数场互有胜负,再加上崇祯皇帝令其返回的旨意送到,朱聿键无奈只能返回,勤王一事最终不了了之。
朱聿键返回南阳后,巡抚杨绳武在崇祯皇帝的授意下对其监视,派兵解除了他护军的武装。再过不久,崇祯皇帝直接下旨以朱聿键违背祖制为由把其废为庶人,押送凤阳高墙圈禁,改封其弟朱聿鏼为唐王。
朱聿键一腔热血想为国家做点事,可没想到最终落了如此下场。这让朱聿键不仅心寒,更对崇祯皇帝深有怨言。在凤阳圈禁的这几年中,朱聿键的日子过的很不好,作为一个囚徒他可以说是度日如年,为了活下去朱聿键拿出身边仅有的财物收买看管他的太监,可却没多少效果,反而遭其多次勒索,甚至被虐待折磨。
熬了几年,突然大明风云变幻,朱慎锥横空出世,从山西起兵短短月余就打到了京师,并举起了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随着朱慎锥在京师先后击败击溃京营和保定等地的明军后,京师又被朱慎锥直接攻破,大明就此变了天。
朱慎锥入京控制中枢,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明监国,崇祯皇帝被其掌控,随后朱慎锥以普通宗室身份先进郡王,后进亲王,再取而代之,从而登上了大宝。
虽圈禁在凤阳,对外消息闭塞,可这样的大事凤阳这边也不可能没有半点信息透露,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圈禁的朱聿键也知道了天下巨变的大事,当他听说了诸多关于朱慎锥的情况,又得知他是如何登上帝位的时候,表面平静的朱聿键心中却和翻江倒海一般,甚至兴奋地想大声拍案叫好。
对于崇祯皇帝,朱聿键没有半点好感,在他看来崇祯皇帝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国家有这样的皇帝不是幸事而是祸事,崇祯皇帝自登基以来所作所为让人匪夷所思,国家也在他的执掌中日渐衰败,天下大乱,内忧外患,作为藩王的朱聿键深有体会,如果继续下去大明基业恐怕就要断送在崇祯的手上了。
朱聿键是大明藩王中难得的清醒人,正是因为他的这份清醒这才会心中苦闷。如果他和其他藩王一样呆在封地吃喝享乐,根本不理会政事的话也就没这些烦恼了,可朱聿键恰恰清醒地看到了大明所面临的诸多危机,对此深以为虑,这才会冒着巨大风险不顾宗室制度做出领护军北上的举动来。
在做这件事之前,朱聿键就考虑过了后果,他明明知道仅仅自己千人的护军根本就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且他也没有半点把握来改变大明的格局,他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来提醒崇祯皇帝,并且由此喊醒大明的诸多藩王,让大明宗室警惕国家面临险境,大家能够清醒起来,从而改变目前的这些情况。
可惜朱聿键过于理想化了,直到他被关进高墙之内也没看见任何改变,而且对于他的这些做法在其他宗室看来根本就是不自量力的行为,更有许多人嘲笑朱聿键太过天真,堂堂一个藩王居然还和三岁娃娃一样拥有什么理想,这岂非可笑之极?落得如此下场也是自找的。
而当听说了朱慎锥的事后,朱聿键已经冷却的心一下子又热了起来,他终于看见了大明宗室中总算出了一个英主,而且朱慎锥比他朱聿键强了许多,朱聿键当初只是以身犯险想提醒皇帝和宗室而已,但朱慎锥却是不同,这人几乎和当年的永乐皇帝一样不仅拥有战斗力强大的军队,还直接以武力攻占了京师,更挟天子以令天下,从宗室到郡王监国,再从郡王到摄政亲王,最后走出了登上皇帝宝座的最后一步。
这点不得不让人佩服万分,朱聿键自问自己根本做不到朱慎锥的程度,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远远不如。而且朱慎锥自成为监国后,大明糟糕的情况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好转,哪怕是在圈禁中的朱聿键也感受到了这样的变化,随着外面的诸多消息陆续传来,尤其是大明在长城一战中击败了皇太极,把外敌赶回了辽东,接着又逐步解决了大明流寇的问题,席卷大明多年的各股流寇一一被灭,大明内患消除,地方混乱恢复平稳,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转变。
朱聿键不知私下多少次为之赞叹不已,为大明有了一个英主出世而高兴。同时朱聿键心中也有些失落,虽然大明现在已不同往日,可自己依旧是被囚禁的囚徒,大明发生一切变化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在凤阳被圈禁数年了,哪怕皇位换了人,以他之前的作为恐怕也很难再恢复自由了。
这点朱聿键心里是很明白的,哪怕他觉得朱慎锥和自己是一类人,可凭着自己之前的作为是不会有任何一个皇帝能容忍的。自己这一生恐怕是要被圈禁到死了,但朱聿键却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这在他领护军北上一刻起就想过了这样的后果,现在大明有了中兴的机会,这已足够了。
随着天下的变化,在凤阳的朱聿键日子要比以前好过了不少。因为当初虐待他的那些太监是受了崇祯皇帝的授意这才这么干的,现在崇祯皇帝自己都朝不保夕了,下面的人哪里还顾得上继续执行崇祯皇帝的命令?而且换了主子后,他们这些太监何去何从还不清楚呢,一个个忐忑不安,怎么可能顾得上朱聿键?
就这样,朱聿键过了几日舒心日子,等到之后凤阳中都的留守太监换人后,朱聿键的生活条件就更好了许多。虽然依旧是被圈禁在高墙之内,可日常生活却没了半点问题,非但如此就连他平日读书什么的需求也能满足,除了不能走出所住的院子外,朱聿键在这里的生活保障还是不错的,而且没了别人的针对,他的生活也安定了下来,两年下来朱聿键面色以肉眼可见的程度红润起来,整个人也胖了不少。这一日,朱聿键正在看书,他看的是《新唐书,二十三史朱聿键大多都通读过,以前当藩王的时候没太多时间研习,可如今他已被圈禁在高墙之内却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随着生活待遇的逐步好转,朱聿键再一次捡起这些书来细看,在研习之下他尤其好读《新唐书,每次翻阅都有不同的感悟,更让他受益良多。
“王爷,歇歇吧,看了许久了,您得活动活动。”正看着入神呢,熟悉的声音传来,目光望去说话的人是朱聿键的王妃曾氏。
曾氏是朱聿键崇祯五年受封唐王后成亲并成为唐王妃的,曾氏知书达理为人颇有主见,朱聿键和这个妻子感情很是深厚,夫妻两人相濡以沫,无论是当年他为唐王还是现在为阶下囚,曾氏一直不离不弃跟随至今日。
在之前朱聿键刚被圈禁后不久,因为崇祯皇帝的授意管理他们的太监对朱聿键态度极差,朱聿键虽然拿出了随身携带的金银贿赂,希望对方能善待自己,可这些太监却依旧不满足,多次索贿不算还找理由折腾朱聿键,甚至用宗法祖制墩锁法以困苦之,让朱聿键受尽折磨差一点就没了命。
当时多亏曾氏悉心照料,更因为朱聿键病重缺乏营养,曾氏还刲股以进,这才让朱聿键恢复了健康。
对于自己这个妻子,朱聿键不仅敬爱和极其尊敬,同时心里也有着深深的愧疚,因为他的缘故,让原本可以荣华富贵一生的曾氏却陪着自己在高墙之内苦苦度日,尤其是见到如今仅二十八岁的曾氏额边的青丝却有了霜华时,朱聿键心中更是不好受。
“听你的。”朱聿键笑着点点头,放下了还没看完的书。
他在曾氏的搀扶下站起了身,两人依偎着在不大的院子里慢慢走动着。
他们所被圈禁的这个地方只是一个小院,院子方圆东西南北也不过十几步而已。在这样的小院里转圈散步,这是他们唯一能做的锻炼方式了,每日朱聿键都会在曾氏的要求下和她一起如此走上半个时辰左右。
“这天再过些日子就要冷了,我这几日为王爷缝新衣裳,到时候就能穿了。”曾氏笑盈盈地说道。
“新衣裳?之前带进来的衣裳还能穿呢,而且我们在这个地方又哪来的布匹呀。”朱聿键微微摇头道。
“王爷您忘记了,上次张大人来中都祭祀,顺道探视王爷的时候给我们送了两匹好布,还送了些,这一次正好给王爷做新衣裳。”曾氏提醒道。
朱聿键这才想起此事,抬手抚额自嘲道:“这事我倒忘记了,亏你记得,既然如此做就做吧,不过为我做衣裳还是省些,一件就够了,反而你自己得做上两件换洗,你看你这身衣裳都快旧的不行了。”
“这还不是能穿么?我一个妇道人家穿什么都行,可王爷不同,王爷您可是大明的亲王,再怎么着也得有份体面才对。”曾氏笑着说道,她身上的这件衣裳穿了好几年了,洗了多次原本华丽的色彩都已褪色,而且有些地方都破了,曾氏的手巧,精心缝补过,虽然不易察觉,可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得出来。
看着曾氏,朱聿键心中很不是滋味,他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妻子,让妻子跟着他受了这么多的苦,握着妻子的手,朱聿键心中有无数话想讲,可最终只化成了一句“这些年跟着我,实在辛苦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