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7章 盾构机(2 / 2)笔落烽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

处理器方面,最低的标准,都是16位。

使用8位的话,战斗力无疑会大打折扣。

当然,40w也勉强能够搞出最早期的16位处理器来使用。

不过效果只怕会不尽人意。

这也是李暮提出100w作为基础标准的原因。

他想了想,道:

“我的意见是继续在光源、光学系统、掩模技术、光刻胶材料、机械和控制系统上进行创新。”

“就拿光源来说。”

“现在我们的分布式投影光刻机,主要采用还是汞灯光源,主要是g线和i线的紫外光……”

他缓缓地开始讲述。

黄新华和王绶觉两人,也迅速熟练地从口袋中掏出纸笔,开始记录。

一旁的吴有望也没有闲着,不停地为他们泡茶倒茶。

“光源上我们可以向准分子激光光源靠近,如krf248和arf193,甚至采用极紫外光源。”李暮做了个小小的总结。

当然,最后的极紫外光源,就是提出来凑个数,让黄新华等人先有个概念而已。

毕竟在未来,突破极紫外光刻技术,将是夏国势在必行的研究计划。

……

说完了光源。

李暮接着又说起光学系统。

现在他们的光学系统,还属于相对初级阶段。

主要采用的是2:1投影光学系统。

这种技术将掩模上的图案以2:1的比例投影到晶圆上,设计相对简单,分辨率也受到不小的限制。

如果可以提升到4:1,甚至是5:1的话。

解决100w集成度的标准,不会有任何问题。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高数值孔径透镜和浸没式光学系统方面下功夫。

只不过以目前的技术来说,想要同时推进三者的研究,难度实在太大了。

好在也没必要在光学系统上死磕。

掩模技术上可以搞相移掩模、光学邻近矫正和多重图案技术。

光刻胶材料朝着深紫外光刻胶的方向发展。

机械和控制系统就去研制精密对准和调平系统。

多管齐下的话。

足够在短时间内实现集成度的迅速突破。

……

用了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李暮才将所有的内容都阐述完毕。

他说完后。

黄新华“唰唰~”地记完最后一笔,当即惊叹道:

“没想到你竟然还能找出这么多的办法,这下100w集成度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他忽然有点理解m帝和老大哥那边的心情了。

自己连落后的技术都还没有研究出来。

李暮这边一出手就是一堆的更新的方案,差距简直不要太明显。

而且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些方案具有极高的可信度。

只要给他们一些时间。

突破100w集成度没有任何难度。

“幸好这样的天才,是出在我们夏国啊!”黄新华心中感慨不已。

一旁的王绶觉也放下了笔记,笑道:

“也怪不得国外连用诺奖勾引你出去这种招都能用出来了,看来是真被逼急了!”

诺奖能获得现在的地位,得到全世界科学家的认可,可不容易。

就为了一个人,冒着损害半个世纪积累的声誉的危险来设计。

成本不可谓不高。

“还有得他们急眼的时候呢。”李暮微微笑道。

这才哪到哪。

等天基武器的消息一放出去。

m帝绝对会急得上蹿下跳。

……

解决了理论方向的问题后。

很快。

黄新华便带领着团队,展开研究。

李暮也没有闲着。

同样参与到当中,进行指导工作。

一直忙碌到晚上。

他才回到家中。

进到客厅,先在沙发上休息片刻。

一边闭目养神,他一边思考着关于穿山打隧道的机械设备问题。

交通设施的基础建设,还是相当重要的。

以他现在的地位,倒也没必要刻意隐藏。

保持半个月拿出一项成果的速度,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隧道掘进机、液压钻机、顶板掘进机……”李暮的目光从一行行的设备名称上扫过。

很快,他便确定了目标。

隧道掘进机。

更准确来说,是采用盾构法的隧道掘进机。

也叫做盾构机。

其在后世隧道施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能够一次性完成隧道开挖、推进和撑开等流程。

速度可达传统钻爆发的五倍,且适用范围更加宽泛。

在城市地铁、铁路、恭贺、水利及矿山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了这个,穿山挖隧道的速度至少能够提升5到10倍,还节省了大量人力,缩短了工期。”李暮暗暗估算。

根据茅以身所说。

现在夏国的隧道挖掘,主要依靠人工和简单的机械设备,辅以爆破技术。

每天的挖掘进度通常只有4到6米,还很容易出现伤亡事故。

而采用盾构机的话。

至少都能达到20米,而且上限是50米。

“上限是摸不着了,就定个30米的目标吧。”李暮开始计划。

直接搞50米,显然是不可能的。

除了技术原因外。

最重要的是成本太高了。

一台盾构机的造价,少说都是百万起步。

注意,是m刀。

越好的越贵,最高能达到500w。

这还是现在的价格。

后世动辄上千个w,一台机器的成本放到现在,不知道能开展多少工程建设。

因此,他必须将成本控制住。

“这么一看,30米好像也有点多……”李暮估算了一下成本,暗道。

30米级别的,造价也在400wm刀左右。

虽说效果确实更好。

但确实太贵了一些。

就在他思考着怎么降低成本的同时,又能对性能不产生太大影响的时候。

脑海中忽然响起“叮~”的信息提示音。

关掉资料,打开聊天页面。

阿斯克:

“李,我要出发前往夏国了!”

“你现在在哪儿呢,还在拍巨爪土拨鼠?”

“要注意安全啊,万一遇到了大型猛兽就危险了。”

看到消息。

李暮暂时放下手头的研究。

一边揉着研究,他一边回复道:“谢谢关心,不过我已经转移目标了。”

“这是为什么?你之前不是还说巨爪土拨鼠挺可爱的吗?”阿斯克好奇道。

之前他听到这事儿的时候。

还想着等李暮拍完了,自己也看一看呢。

毕竟巨爪土拨鼠确实挺可爱的。

面对好奇的阿斯克。

李暮随口道: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惜来了一群狼灌。”

“我看到的时候,都吓了一跳。”

“好在最后还是我略胜一筹,脱离了威胁。”

理由是他早就想好的。

“这么刺激,快和我说说怎么回事,难道你把狼灌打走了?”阿斯克迫不及待道。

李暮接着道:“其实很简单,跑得比那群巨爪土拨鼠快就行。”

“……”阿斯克一时无言。

看来是他想得太多了。

李暮接着道:

“对了,照片我都拍好了,你要不要看看?”

“最后还有狼灌聚餐的视频。”

“吃着吃着,又来了几支鬣狗,抢得那叫一个欢快。”

“不不不,还是算了,我受不了这个画面。”阿斯克连忙拒绝道。

见状,李暮笑了笑,也没有强求。

阿斯克的反应并不出乎他的预料。

毕竟这本来就是他的目的。

一直找相机坏了、丢了,这种借口是行不通的。

一次是不走运,两次是倒霉,三次不是蠢蛋就是有意为之。

为了不引起怀疑。

他需要找一些其他的方法。

当然,这个方法也有弊端。

“回头让人拿着半导体照相机去非洲拍几张照片回来发给阿斯克试试吧。”李暮心中暗道。

虽说照片的质量肯定比不上后世。

但也不是没办法搪塞过去。

最重要的是他确实得发点东西过去,才能不让阿斯克后面起疑。

……

与此同时。

京工院。

老大哥的外交官雅科夫,匆匆走进校园。

找到阿列克谢后。

他当即道:

“西方国家现在宣传李暮是因为在半导体上的贡献才获得诺奖物理奖,你知道这事吗?”

“啊,不是化学奖吗?”阿列克谢惊讶道。

雅科夫道:

“西方国家宣传的是诺奖物理奖。”

“不过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为什么宣传,难道李暮真的跟河图有关系?国内需要你去协助调查。”

从这个命令能够看出来。

国内确实是有点着急了。

否则也不会直接要求阿列克谢这位教授干情报人员的活。

“不可能,前几天李顾问还和我聊游戏设计的事呢!”阿列克谢想都没想便道。

先前他确实是有些怀疑。

不过在听完李暮的解释后。

那点疑虑已经完全被打消。

闻言,雅科夫无奈道:

“我知道你相信他,可是我们不得不重视此事。”

“而且你多久见到他一次,他在做什么你就真的完全清楚?”

“如果对方真的跟河图有关,我们决不能让任他落在m帝的手上!”

他的语气相当坚决。

毕竟河图实在是过于厉害。

国内科学家拼了老命地研究了近一年,才勉强将计算机的计算速度突破到100w次每秒。

至于1000w次每秒的计算机,还遥遥无期。

然而根据情报部门掌握的最新消息。

夏国很可能已经拥有了超过1000w次每秒的新型计算机。

具体的数据是多少他们不清楚。

都能01型100w,02型1000w,这个03型,很可能就是1个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