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0章 石英玻璃纤维(1 / 2)笔落烽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谢谢您的认可,我们会更加努力的。”张数顺开心道。

能得到李暮夸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至少在他的印象里。

基本没见过别人有这个待遇。

李暮见到张数顺因为自己一句话就高兴不已。

也不禁微微哑然。

他竟不知道自己的话有这么好的效果。

“后面带脉冲武器团队的时候倒是可以多用用。”李暮心中想道。

以前都是带着专家教授搞研究。

他们本身的水平都不差,稍稍点拨就能明白。

但这些年轻人,可说不好。

以后的成就再高,那也是以后的事。

而且他的干预,未必都是好事。

为了让这些祖国未来的栋梁们好好成长,变得比原来更加厉害。

他需要好好花费一些心思才行。

……

说完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问题。

李暮想了想,继续道:

“张教授,不知道您对自动装弹机有没有了解”

“当然,这是老大哥在坦克普遍使用的东西,可惜我们的技术不足,一直没有突破。”张数顺下意识地答道。

说完后,他忽然抬起头,眼神瞬间变得兴奋起来。

以前是没有,但现在可不一定。

李暮连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炮射弹都能搞出来。

区区自动装弹机,还不是手到擒来。

李暮微微颔首,道:

“在玄武1主战重坦,我打算采用这项技术。”

“自动装弹机能够大大提升坦克的作战效率和生产率,是坦克未来不可或缺的东西。”

“当然,如果您现在觉得目前的研究时间不太够的话,我可以找别人……”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

张数顺就急忙道:

“够够够,我有的是时间和力气,大不了少睡一些时间!”

只要能有研究项目。

别说是现在时间还有余裕。

便是没有,他都要生生挤出来去干。

“那我还是去找别人吧,要是把您熬倒了可不值当。”李暮半开玩笑半认真道。

闻言,张数顺脸色一苦。

可他也知道,要是不答应,绝对会错过这个机会。

于是他赶紧道:

“行,我听您的。”

见状,李暮满意地点点头。

虽说自己就是那个带头喜欢熬夜的急先锋。

但那是他身体好。

王正安、林宿安和张数顺等人可不一样。

……

在车研所待了一个午。

李暮基本处理完了这边的问题。

顺带给玄武1的自动装弹机研究开了个头。

99式坦克的使用的,是转盘式自动装弹机。

这种自动装弹机与96式坦克的自动装弹机相同,都是从老大哥的设计中复制而来。

最大的特点是待发弹舱位于炮塔吊篮下方,弹舱可相对吊篮旋转。

优点是待发弹舱容量大,可以满足连续作战的要求。

但缺点是会限制弹药尺寸,通常采用分装弹。

以夏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倒是不难搞出来。

毕竟他们的工业实力还是提升了许多的,足以解决原先在材料和技术方面的问题。

……

吃过午饭后。

李暮接着前往材料研究所。

车子刚刚在门口停下。

便看到了站在门口的所长周任。

见状,他不由打趣道:

“周所长,您这消息也太灵通了,居然提前知道我过来”

听到他的话。

以及一旁耳朵忽然立起来的关建民和赵参军。

周任脸的笑容瞬间消失,连忙道:

“李顾问,这个玩笑可开不得。”

“我哪里能提前知道您回来,就是您什么时候走的我都不清楚。”

“我在这里是为了等国家建筑材料综合研究所的蔡旭明教授,就是次和您说的那个。”

以面对李暮的重视程度。

万一当了真,他恐怕免不了要被拉去询问。

虽说他身正不怕影子斜。

但这种麻烦,能没有当然还是没有的好。

“玩笑而已,没有谁会当真的。”李暮笑道。

说完,他看了看关建民和赵参军,示意两人不用紧张。

就在他说话的功夫。

道路的尽头,三辆自行车风风火火地蹬了过来。

为首的是一位中年教授。

在他的身旁则是两张年轻的面孔。

三人在门口停下车后。

中年教授走前,爽朗的笑道:

“周所长,您怎么还亲自下来接我了。”

“还有这位是……李顾问!”

“我有这么重要吗,我怎么不知道”

他话说到一半。

声音突然抬高了几个八度,惊讶不已地看着李暮。

在材料研究领域,他确实有那么点成就。

可和那些著名的专家教授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能被周任喊过来,他已经十分意外了。

如今竟然连大名鼎鼎的李暮也来迎接,属实出乎预料。

“我知道了,您是来接李顾问的吧!”中年教授恍然道。

只有这个解释能说得通。

闻言,周任哭笑不得道:

“只是巧合而已,蔡旭明教授,您不用想那么多。”

“咳,是这样啊……”蔡旭明点点头,倒是没觉得尴尬。

毕竟是那种结果,都比李暮下来迎接他要合理得多。

就在他这么想的时候。

李暮忽然伸出手,道:

“蔡教授您好,没想到一回来就遇了您。”

“不过我记得我走的时候就和周所长说打算邀请您了。”

“怎么现在您才过来,是出了什么意外吗?”

他一边说着,一边看了看周任。

后者还没说话。

蔡旭明便道:

“这事儿怪我,忙着研究,还和他们说了不要打扰我。”

“要是知道是石英玻璃纤维这么重要的东西。”

“别说是在研究了,就是天下刀子,我都得过来。”

他说着,还懊恼地锤了两下自己的胸口。

那可是石英玻璃纤维啊!

自从搞出石英玻璃之后,他在这面的研究就陷入了停滞。

再没有思路的话,他甚至都准备放弃了。

李暮连忙拦住对方,笑道:

“不至于不至于,也没晚多久。”

“我只是觉得奇怪,所以才问一问。”

“毕竟没有您,研究也不方便展开。”

这话属实惊到了蔡旭明。

他连忙道:

“您太客气了,说实话,我连石英玻璃纤维是什么,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其实都是由石英制成,,但它们在应用领域、特性、制造工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李暮道。

就在他准备详细阐述的时候。

蔡旭明忽然伸手打断了他,道:

“李顾问,咱们进去再说。”

这么重要的事情,肯定不能在门口讨论。

而且就算没人偷听。

他也得找纸笔记录才行。

“也对,进去说。”李暮自无不可,点头道。

……

旋即,众人便走进材料研究所,来到所长办公室。

稍等了片刻。

待周任叫来所里的几位专家教授后。

李暮才开始阐述关于石英玻璃纤维的原理和制造工艺。

石英玻璃纤维是玻璃纤维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更高的纯度和更好的耐高温性能。

以氧化硅纯度为例,需要达到99以。

这种高纯度使得石英玻璃纤维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出色。

例如在宇航飞船和洲际弹的烧蚀材料中得到应用。

玻璃纤维的制备过程包括将原材料熔化、拉丝等步骤。

而石英玻璃纤维的制备过程则更为复杂,通常需要更高的温度和更精细的工艺。

它的制备过程包括选矿、磨碎、提纯天然水晶以形成石英粉。

将石英粉加工成熔融石英棒,再将石英棒熔融制成石英纤维丝和石英棉。

最后,经过精细的纺织工艺。

石英纤维丝将会被织成各种规格的石英纱、石英布石英套管等十多种石英玻璃纤维制品。

不过这些说起来简单。

想要完成,却是有着不小的难度。

李暮道:

“首先,我们要解决设备的问题。”

“拉丝炉,用于加热和熔化石英玻璃棒,使其成为石英玻璃液。”

“集束器,用于将熔融后的石英玻璃液集束成纤维丝束……”

他先简单地说了说所需要的设备,以及设计思路。

而蔡旭明从李暮开始说话,手里的笔就没停过。

眼睛更是越听越亮。

在他来之前,仅仅以为是来听一个研究思路。

可李暮给的,却是一个研究方案。

甚至还囊括了应用方面的问题。

虽说可行性还有待验证,但试问夏国有谁能够拿得出来。

不,或许全世界,也只有一个李暮做到。

想到这里,他回过头看向身旁的两个年轻人,道:

“祯安,承棣,好好听,好好学。”

“这将是你们这辈子难得的一次机会。”

“如果能得到李顾的问看中,肯定比跟着我要强得多。”

他说完后。

不待两个年轻人说话。

李暮便连忙道:

“我们搞科研都是为了国家发展,成就不分高低大小。”

“至于我比您强,这您就是过奖了。”

“我只是理论做的不错而已,真动起手来其实心里完全没底,还要您帮忙才行。”

听到李暮的话。

蔡旭明、顾镇安和蔡承棣三人不由面面相觑。

前面的话,他们相信。

但这最后的一句。

是万万不可能相信的。

“李顾问,您谦虚了,我只不过是以前在石英玻璃面有所建树而已。”蔡旭明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