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7章 天和电(2 / 2)笔落烽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除此之外。

在未来成就不凡的胡旭华,以及能力不错,但英年早逝的李一川两人。

也在他的举荐下,分别担任弹体和动力装置的小组组长。当然,这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团队。

未来还需要更多的专家和教授加入,才能够满足整个潜射d弹的研究需要。

不过再将一部分的人员申请报告交给丁修巡之后。

这些事情便暂时和让无关了。

毕竟,他已经来波海造船厂一个星期了!

……

宿舍门口。

李暮正在和黄伟旅等人告别。

在他的身后,是闻讯而来的滨城郡长姜哲。

后者听说他要离开之后。

立刻跑来了厂里,盛情邀请他去滨城内做客。

说实话,李暮确实有点心动。

毕竟滨城临海,有不少的海鲜美味。

只可惜他现在确实着急回去,没有办法继续在此久留。

所以便只能婉言谢绝对方的好意,道:

“姜领导,是我食言了,下次再来,一定当面给您赔罪。”

“您言重了李顾问,又不是什么大事,还是您的事情要紧。”姜哲连忙道。

他当然知道这次不可能把人留下。

毕竟这次李暮在波海造船厂搞出的动静,可不是一般的大。

如果连这样重要的研究任务,都能放下回去。

那么京都那边在搞的东西,恐怕说是惊世骇俗也不为过。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下次再来,一定去您那儿待两天。”李暮笑道。

说完,他又将目光看向黄伟旅四人。

只见几人个个垂头丧气,眼中满是不舍。

虽然只有短短一周的相处时间。

但他们已然和李暮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还跟着他,学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不仅是潜射d弹。

还有关于原子能潜艇的研究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的启发。

以至于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种感觉。

——倘若李暮一直在,用不了两年,他们便能连带着原子能潜艇,将潜射d弹研制出来。

“李顾问,真的不能再多留几天了吗?没有您,我们的研究速度肯定会大受影响啊!”黄伟旅道。

忍了半天,他终究还是没忍住。

毕竟整个潜射d弹,以及消声瓦和消声涂料的研究项目,都是李暮一手建立的理论基础。

没有他在,谁都不敢保证不会出错。

见黄伟旅开口。

李暮倒是不算意外,笑道:

“真的不能再待了,京都那边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我相信,即便没有我,黄教授你们也能搞好研究。”

“而且这次我回去,也是为了尝试,看一看能不能搞出个专门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计算机软件来辅助研究。”

这三天他来,在研究之余。

他顺带查了不少的资料。

其中就包括固体火箭发动机集成方案设计系统软件——srmcad。

这款软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包含多个功能模块。

每个模块都有独特的功能,共同支持火箭发动机的全面设计。

如果能拿出来,至少能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时间缩短300以上。

“软件再好,不及李顾问万一呐!”黄伟旅长叹道。

计算机软件确实强大,能够大大加快研究的速度。

然而这也是有前提的。

首先,你至少方向不能出错吧。

一旦出错,那就是南辕北辙,跑得越远越浪费时间和精力。

可如果李暮在的话,这一切都能够避免。

“好了,黄教授,李顾问也不是不来了,京都和滨城又不远,以后见面机会多的是啊。”一旁的丁修巡劝道。

听到这话。

黄伟旅的心情才好受许多。

……

随后,在众人的注视下。

李暮和来时一样,在警卫卡车的护送下离去。

与之随行的,还有丁修巡和姜哲。

虽说他再三推辞,告诉他们不必麻烦。

但显然阻止不了想要和他拉近关系的两人,最终只能无奈同意。

……

而在波海造船厂的门口。

望着李暮乘坐才小车消失在道路尽头。

黄伟旅也还一直保持着远眺的姿势,久久才不舍收回目光。

直到风沙迷了眼睛,他才遗憾地转过头。

正揉着眼往回走时。

忽然发现赵任楷三人也没走。

只不过不同于他的表情。

三人反倒是没有多少伤心之色,一边聊着天,一边甚至还有几分高兴。

明明方才他们还跟他一样。

怎么现在就忽然变了副表情。

想到这里,黄伟旅走上前,道:

“你们这是在说什么呢,这么高兴,难道李顾问走了你们一点儿都不在意?”

“当然了。”赵任楷点了点头,道:“走就走了呗,又不是不能再见了。”

闻言,黄伟旅愣了愣。

话是这么说没错。

不过什么时候再见,可就非常难说了。

“哈哈,不明白了吧?那直接跟你说吧,李顾问短时间内是没办法过来,但不影响我们过去嘛。”赵任楷继续道。

这句话让黄伟旅瞬间忽然开朗。

……

滨城火车站。

伴随着“呜”的一声火车鸣笛声。

专列缓缓地驶出站台。

负责安保工作的警卫,整齐划一地敬了一礼,目送着列车的离去。

李暮在窗口的位置,朝着前来送行的姜哲和丁修巡挥了挥手,然后才回到车厢内的房间。

坐在沙发上。

他微微闭目养神,仔细地回顾这趟滨城之行。

不得不说,收获还是相当不错的。

不仅接触到了大量原子能潜艇的资料,更是顺势提出消声瓦、消声涂料、反潜雷达和潜射d弹技术。

虽说除了消声瓦和消声涂料,剩下的两个一时半会都无法完成。

但哪怕只成功前两个,对于夏国目前海军的实力提升,都是相当明显的。

至少在近海防御上,能够占据更多的主动权。

“陆海空,接下来便只剩一个天和电了。”李暮睁开眼睛,做到窗边的座位前。

未来的战争,是信息化的战争,更是海陆空天电一体化的战争。

仅仅只在海陆空三方面占据优势,还是有些不足。

还需要在天和电两方面进行努力。

天,即是大气层以上的空间,也可以称之为外层空间。

它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是卫星通信、导航和遥感等关键技术的支撑平台。

还在军事侦查、d弹制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电上面下功夫,或许更为重要。”李暮转而想道。

以夏国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航天事业想要进入一个高速地发展期,那是需要庞大的资金和技术作为支撑的。

在资金积累没有完全的情况下。

哪怕有着强大超算的帮助,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就拿第一颗卫星来说,历史上70年才发射成功。

距离现在,还有着7年多的时间。

哪怕减少一半的时间,都需要将近3年。

可超算再强,也不可能真的将效率提高50%,能达到20%到30%就已经是相当理想的情况了。

“60年代已经有了电磁战,在电磁频谱上争夺使用权和控制权。不过和后世仍旧有着差距。”李暮思索道。

后世的电磁战,涵盖了更广泛的电磁频谱技术,包括红外、激光、微波和卫星通信等。

还扩展到了网络战、信息战、空间战等多个领域。

然而60年代的电磁战,主要依赖于无线电通信和雷达技术。

后世曾经有一个笑话。

好消息:雷达没发现敌船。

坏消息:甲板上看得到。

这正是电磁战对抗中的一环。

如果能在电磁战中占据主动的话,对于夏国整体军事实力上的提升,还是相当明显的。

“另外就是电磁脉冲,这个可是个好东西,抽空可以想办法找人研究研究。”李暮继续计划。

电磁脉冲,同样属于电磁战中的一环。

其利用高能电磁波对电子设备和电子元件进行破坏,使其失效或损毁,从而达到战争目的。

这种武器,能够使得敌人的电力系统、通讯系统、雷达和反导系统等电子设备瞬间瘫痪,从而实现对敌方的非接触、零伤亡打击。

m帝在海碗战争中,便第一次使用了电磁脉冲武器,对伊的通信和雷达系统造成了显著影响。

随后便是93年的“竖琴”试验。

m帝在该次试验中发射电磁脉冲,实现了对通信系统的阻断,并成功摧毁了来袭的d弹。

发展到后来,又出现了高能电磁脉冲武器,以及大鹅的小型强电子加速器等等。

“而且还能核弹搭配使用,绝对是能够威慑m帝和老大哥的大杀器。”李暮暗暗想道。

原子能emp的破坏力,主要体现在对电子设备的破坏上。

通过释放高能电磁脉冲,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摧毁范围内的所有电子设备,导致通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瘫痪。

而且这种爆炸,是在大气层外高空进行,不会产生传统核弹的冲击波和热辐射。

“这要是在m帝或者老大哥头上打一发,足够吓得他们十几年都睡不好觉了。”李暮暗暗想道。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