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国内九成以上的人口都是等待国家分配住房,能和媳妇有个睡觉的地方,都得感谢自家祖坟冒了青烟。
这会儿听江弦的意思,他除了自家有住处,还在别处有间撂荒的院子?
妈的。
壕气人啊!
“我那间院子够大,文化气息也浓厚,嗯,季羡林大师就在那胡同里住过,这些年一直撂荒,《人民文摘》在那儿办公,我没什么意见,全当为国家做贡献嘛,地理位置也好,离咱们社里近,离天安门更近。”江弦缓缓道。
其他人一想还真是。
江弦这院子,地理位置那真没的说,翠花胡同可比沙滩北街2号这块儿更直达天听。
“江弦同志,你真愿意把院子拿出来给社里用?”王濛机器人一样问道。
江弦点点头,“愿意,保准愿意。”
王濛露出一抹笑,看向崔道怡。
“道怡同志,那你也看到了,江弦同志把房子的问题解决掉了,那我看这事儿也就没什么麻烦了”
崔道怡看看王濛,又看看江弦,眼神在他俩之间扫了几遍。
虽然不确定,但他猜测江弦和王濛这俩人肯定是狼狈为奸,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有捧有逗的。
“那人手呢?”崔道怡又问。
“社里面现在自己人手都紧张,你要是还想从社里调人,那我绝不同意。”
“是啊,人手怎么办呢?”崔道怡又满面微笑看向江弦。
江弦顿了顿,“老崔,我只跟社里要一个人,一个人你总不至于舍不得给我吧。”
“谁啊?”
“没听着。”
趴在门外偷听的编辑们小声的窃窃私语。
“就要一个人啊,总不会是我吧。”
“可别是我。”
“小刘,你完蛋了,估计是找个最年轻的。”
“怎么可能啊,我一个人过去能办好杂志?”
朱伟尿尿回来,感觉裆部裤子夹得有点紧,他刚掏了两下,就被人狠狠的拍了一把肩膀。
“老朱,恭喜啊!”
“恭喜?”
朱伟懵了,“恭喜啥啊?”
那人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江副主编和崔道怡副主编说,只从社里调一个人去副刊那边,你猜调谁了?”
朱伟一下子木在原地,猜到什么,又不死心,试探性的问道:
“总不能是我吧。”
“真聪明!”
对方又重重的拍一把他的肩膀,“江主编和社里要的那个人就是你!”
“啊?”
朱伟两眼一黑,差点昏死过去。
“怎么会是我呢?我和江弦也不熟啊,就是那天打了个招呼,但是怎么能是我呢?”
朱伟心里那叫一个难受。
他可是《人民文学》的编辑,虽然年轻,但是是实打实的《人民文学》编辑,可以说是光环加身,备受人民群众敬仰。
如今,江弦要把《人民文学》这个光环从他身上扒下来,换成一个居于二线的刊物名字,《人民文摘》。
这份落差,无论如何朱伟都是没办法接受的。
他马上找到王濛那里,想要再为自己争取一下,恰巧撞见江弦也在。
他给他倒一杯水,“小朱,你来的正好,我有事正准备通知你呢。”
“江主编”
“我知道,不用谢我。”江弦笑嘻嘻道。
朱伟一口水差点呛在嗓子里。
我谢你?
我会谢你?!
“江主编,我还是想留在《人民文学》这边,您看副刊那边”
“可以啊,我们《人民文摘》也是《人民文学》的一部分嘛。”
江弦拍着朱伟的肩膀,“小朱,以后你就跟着我,好好的在《人民文摘》这边干,这边没有什么束缚,可以放手大干一场,正适合年轻编辑,我认为这是你修来的福报啊!”
“咳咳咳咳。”朱伟又猛的咳嗽几声。
啥?福报?
我前世难道是什么很坏的人吗?竟然修来了这种福报?
“好了小朱,你回去准备一下,想一想如何开展《人民文摘》那边的工作,我和主编还有事情要谈。”江弦直接把这事儿“盖棺定论”。
见状,朱伟纵使有一肚子委屈也只好憋回去。
他算是明白了,江弦这位领导开展工作,主打的就是一个贵在真实。
谁不听他的他就真实谁。
朱伟又是个胆小怕事的小文化人,面对江弦这样的穷凶极恶之徒,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朱伟收拾起桌上的东西,周围还有一些编辑时不时的看过来,目光中充满怜悯。
“小朱,别难过,说不定这个副刊就办出名堂了呢?”
“是啊,两个人难道就不能办好一部刊物了?”
“朱伟同志,加油!”
听着同僚们的鼓励,朱伟心中渐渐燃起几分斗志,又很快泄掉。
两个人能办成什么事情嘛?
唉,他现在只想《人民文摘》这刊物早点办不下去,这样的话,他还能早点回到《人民文学》。
和朱伟一样感到郁闷的,还有光未然。
他都安排好了崔道怡,一定要阻挠江弦和王濛的这个副刊计划。
谁能想到。
江弦轻松化解了崔道怡搬过来的两座大山。
房子他出。
人只要一个。
就这么举重若轻的在《人民文学》内部通过了创办《人民文摘》的内部决议。
“唉,罢了。”
听完崔道怡的讲述,光未然斜靠在藤椅上,呼出一口长长的烟圈。
“我已经老了——新的文学,就交给年轻人来把握吧。”
这天清晨。
朱伟骑着自行车,跟着江弦一块儿,心情好像蒙上一层雾霾似得往翠花胡同去。
两人在一间院儿前停放好车子。
“走吧,带你去咱们《人民文摘》的编辑部。”江弦道。
“哎。”
朱伟答应一声,跟在江弦后面跨进大门,看了眼四周
下一瞬。
他那眼睛就好像山人看着桃花源似得,嗖一下明亮起来.
(元宵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