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
江弦不是偏左派的人,也不是惜春派的人,人家惜春派本就形势吃紧,自然没必要为了这么一个骑墙的小子站出来说话。
光未然虽然从《人民文学》退出,不过对这部杂志的前景依旧很是关注,对江弦这个年轻人的路途也同样关注。
察觉到江弦一时间成了两大派的舆论中心,他便赶紧一个电话打到王濛那儿去,让他和江弦过来作协这边说一说,未来对《人民文学》这部刊物的想法,以及江弦这个副主编将来的工作计划。
王濛不敢耽搁,赶紧喊着江弦一块儿过去。
《人民文学》就在作协的院子里,相隔不远,不过过去那边的路上,江弦还是心生出一种旧时代大臣们进京述职之感。
“你这脸上都是怎么了?”王濛指了指江弦脸上,一道一道的红色痕迹很是明显,好几处还破了。
“我闺女抓的。”江弦笑着说。
他们家小小陛下如今正是活泼爱乱抓的年纪,又长了指甲。
江弦这个当爹的就遭了殃,不过即便被闺女抓了,也只觉得幸福,一点不觉得疼。
说话间,就到了地方,中作协的一间会议室。
江弦跟在王濛身后推门进去。
所谓会议室,其实就是个相对宽敞的屋子,里面零零散散地摆放着各式的桌椅。
周洋同志坐在东面,腰挺得笔直,似乎在和对面的人争论着什么。
坐在他对面的是“霹雳手”林默涵,他老人家身子半倚,撑着椅子的扶手,眉头紧蹙,时不时地用抬手去扶那副黑色的镜框。
还有好些人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
刘白羽一个人坐在靠着门口挡着光的角落,垂着头沉默地抽着烟袋,眉眼间思虑重重,但一语不发。
光未然半靠在一张藤椅上,面色看上去似乎有些疲惫。
中央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茶几,上面零碎着摆着些瓜果和茶点。
王濛和江弦一进门,所有人的目光立刻朝着二人看来。
“江弦来了。”光未然喊了一声。
“光老。”
江弦回一声,然后挨个和大佬们打个招呼,心情那叫一个复杂。
曾几何时,他还是个需要仰视这些大佬的小角色,如今竟然已经参与到这些人的争端里来了。
不过心里很快坦然,昂首挺胸在光未然让他坐下的位子上面坐下。
早就想到会有今天这么一出,他也早就为今天做好了一切准备。
“江弦是个工作能力很强的同志。”
和江弦比较熟悉的孔罗荪笑着说道:“这一点,在文学馆的建设上就能看得出来,如今文学馆即将竣工,这份成果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这份功劳是离不开江弦同志贡献的。”
会议室里安静一瞬。
林默涵慢慢地往椅背上靠了靠,而后摘下眼睛来用衬衣擦拭了一下,语气沉闷。
“听说江弦同志在《人民文学》担任了副主编职务,未来主要负责哪一块的工作安排?”
“这个.”
王濛顿了顿,看向江弦,“还是让江弦同志自己来说吧。”
“咳咳。”
江弦轻咳两声,扫一眼会议室里的这些大佬。
这些人或是惜春派,或是偏左派。
不过和人们通常理解的两派相争不同。
阐教、截教那种相争,是本身就属于两方势力,你是通天教主的弟子,我是元始天尊的弟子,要做法来跟你斗一斗,你死我活,针锋相对,非黑即白。
而江弦面前这些文学界大佬的理念之争,所谓惜春派和偏左派的标签,其实是外界为了更好理解和传播两派争论简而化之把他们分成了两伙人。
“之后我在《人民文学》,主要是负责《人民文学》的副刊。”江弦朗声道。
“副刊?”
光未然有些奇怪。
之前《人民文学》的副刊是《选刊》,不过已经在王濛上任的时候和《人民文学》分家了,算是从《人民文学》里头分了出去。
那江弦口中这个《人民文学》的副刊是指?
“《人民文摘》。”
江弦开口道:“之前我和王濛主编讨论过以后,准备新办一本这样的副刊。”
“《人民文摘》?”
林默涵扶了下眼睛,有些惊异地看向江弦,“文摘类的刊物?”
“是的林老。”
江弦点了点头,“我之前被邀请去美国参加‘国际写作计划’,到了美国以后,我发现美国人都很忙,很少人能有时间看那么多的杂志,所以文摘类的刊物在美国非常流行,尤其是一本叫《读者文摘》的文摘类刊物,几乎风靡全世界,这本刊物就是把文章摘录或者浓缩后出版。
从美国回来以后,我和王濛同志就商讨了一下,随着改革开放,咱们的读者好像也有了类似于美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阅读的兴趣反倒越来越广泛,我俩就觉得,可以创办一部这样的副刊试一试,给这刊物暂定了个名字,就叫《人民文摘》。”
“《人民文摘》?”
周洋点了点头,“嗯,这个刊物名字取得不错。”
林默涵、刘白羽几个人也跟着点头。
刚才还冒着火药味儿的会议室,因为江弦的一席话,气氛一时间竟然缓和许多。
主要原因还是江弦说自己要去办这个《人民文摘》。
这就让几个比较关心《人民文学》的偏左派领导松了一大口气。
都听着了嘛。
这小子自愿去办副刊。
这就是自愿远离《人民文学》的权力核心嘛。
一时间,几人看向江弦的目光都缓和下来许多,少了几分凌厉,多了几分欣赏。
比较着急的是光未然。
在他看来,江弦去办这个《人民文摘》,那是暂避锋芒。
如今的形势,他选择退出《人民文学》的权力核心,这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他从藤椅上坐起,敲打起江弦:
“办刊物可不是儿戏,我们都是过来人,都办过刊物,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了,你说的这个文摘,在美国办的行,在咱们这儿,一定能办好吗?”
“当然能了,光老。”江弦满脸爽朗。
“你拿什么作保证?”光未然声音往下压了压。
“害,光老,咱们《人民文学》已经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
江弦神采奕奕道:
“其实咱们中国早办了一本《读者文摘》,甘肃那边办的,和美国的那本模式相同,这些年办的可好了,你说这钱,还能让他们全都赚去?”
“啊嚏。”
甘肃,《读者文摘》编辑部的曹克己忽的打了个喷嚏。
转过头看了眼背后。
空空如也。
他却莫名觉得阴冷。
心里一阵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