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有一个出口去缓慢的平抑和释放这种后遗症。
田泽不愿迅速一统天下,部分原因便在于此。
此前官场上掀起的风暴,并未引起太大波澜,而且自上而下顺畅无比。
但若是中原诸侯尽数被灭,结果只怕就不会如此了。
庞大的既得利者,将会使田泽的一些命令寸步难行。
只有在天下尚未承平这种需要事急从权的环境下,田泽才能一点点的掰正骨头、剜去腐肉而不用担心反弹。
“贵霜虽是强敌,如今亦处于中兴之态。但是已然开始腐化,内部矛盾积蓄已久,只是外强中干罢了。”管宁沉声道。
“相较于外患,田承寿更加关注的是大齐的内忧。大齐这辆战车行驶的速度太快了,不能就这么戛然而止,必须要缓缓的停下。”
“哪怕攻打贵霜会艰难些,但是对比大齐内部问题的恶化,还是更划算些的。”
诸葛亮闻言,微微颔首。
阅历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终究还是有所差距的。
诸葛亮的视野虽广,但总是注重于大局,而忽视了上下的一些细微之处。
经过管宁的点醒,他也明白了田泽这么早就准备的原因。
“管师所言甚是,不过如此多的人口离开,只怕刚经营起来的东北平原要遭受一次巨大的动荡。”诸葛亮不禁叹息道。
要知道,世家豪强的人口占据了东北平原总人口的六成以上。
这么多的人骤然消失,带来的影响短时间内是难以平复的,必然会有大量的土地荒芜、工厂停摆。
而且一应的生产体系、市场格局都会被打破,需要重新组建。
这背后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从头再来,对于我们不正是又一次改革拓新的机会吗?”管宁微笑道。
“我们既然已经走过了一次,就不会害怕再走一次。而且这一次,我们必然会走的更好!”
经历过汉末那种无力至极的境况后,管宁更倾向于一切从头开始。
想要修剪一棵已经成了型的树,太过艰难了。
无论你再怎么修剪,原本的成长轨迹都会使得他本能的按照原来的方向和路径再度成长,根本无法改变。
而种下一棵新树并进行修剪,虽然一开始要费不少的心力,但却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不断的进行微调,而不用担心白费力气。
管宁并非没有参与过改革之事,而且不止一次,但每一次改革之后,都会发现一些不当之处和进步的空间。
虽然后面也能够通过种种手段弥补,但原来的影响已经造成,想完全扶正代价太大,而且几乎不可能,只能选择取中妥协或者矫枉过正。
所以,在亲自操刀了东北平原改革之事后,反思、萌生了大量想法的他早已生出了再另辟一地重新开始的念头。
而现在田泽刚好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因为东北平原此前的改革本就是以世家豪强为核心进行的,因为他们无论在人口还是资源方面都占据了支柱地位。
而如今的他们将要被送走,原本的改革痕迹便几乎全部被抹除。
这就好比一副已经成了型的画,再度被打回了草稿状态,只剩下大致的轮廓,有了大量的空间去重新修饰上色。
管宁已经做好了打造一副远胜往昔的作品的准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