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军在短暂的休整后,再次朝着英军阵地发起了进攻。
这一次,隆美尔站在观察哨中,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他的神色相较于之前,多了几分平静,少了初次见到意军作战时的那种无比震惊。
隆美尔,这位以卓越军事才能和坚毅果敢著称的德军将领,曾在战场上创造奇迹。
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与复杂,也习惯了面对各种棘手的局面。
但意军的表现,却一次次挑战着他的认知底线。此刻,他紧盯着战场上意军的行动,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忧虑。
意军的进攻队伍显得有些杂乱无章,士兵们的步伐缺乏默契,队列也不整齐。
军官们在队伍中大声呼喊着,试图整顿秩序,但效果甚微。
当他们接近英军阵地时,英军的枪炮声骤然响起,密集的火力如同一道死亡之网,朝着意军倾泻而来。
意军士兵们顿时慌乱起来,有的士兵下意识地停下脚步,寻找掩体躲避;有的士兵则盲目地朝着英军阵地开枪射击,完全不顾及射击的准确性和战术配合。
坦克部队的表现同样糟糕,它们没有按照预定的战术队形推进,而是各自为战,有的坦克甚至偏离了进攻路线,陷入了沙漠的沙坑中。
看到这一幕,隆美尔悬着的心彻底沉了下去,他心中暗自叹道:“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赢得战争?必须尽快将归属自己的部队调上来,否则,这场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他已经无法忍受意军如此糟糕的表现,在他看来,这简直是对战争的亵渎。
然而,现实却给了隆美尔沉重的一击。
短时间内,直属他的部队还无法抵达前线。
大量的装备需要运送,那些先进的武器和精良的装备,是他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他绝不可能接受自己的部队使用那些破烂不堪的武器投入战斗,这不仅是对士兵生命的不负责任,更是对战争的不尊重。
所以,尽管心中忿怒不已,他也只能强忍着,眼睁睁地看着意军用着先进的武器,打着一场烂到家的战争。
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着,意军在英军的顽强抵抗下,逐渐陷入了困境。
他们的进攻越来越乏力,士兵们的士气也越来越低落。
终于,在英军的猛烈反击下,意军开始撤退。
他们的撤退同样混乱无序,士兵们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看着眼前意军的表现,隆美尔只能在心里轻叹一口气。
但他还是努力在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对身旁的格拉齐亚尼元帅说道:“元帅,他们有很大的进步。”这句话,与其说是对意军的肯定,不如说是隆美尔为了维护与意军的关系,不得已而为之的敷衍。
格拉齐亚尼元帅听了隆美尔的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真心觉得经过整顿之后的意军战斗力有了不少提升,虽然这次并没有拿下英军阵地,但至少坚持了两个小时。
在他看来,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换做以前,这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看着格拉齐亚尼元帅那真诚的表情,隆美尔也不好戳破这层虚幻的表象,只能配合着对方演戏。
他在心中暗自思忖:“元帅啊,您难道真的看不出意军的问题所在吗?这样的自欺欺人,又能维持多久呢?”
而在对面阵地上,英军士兵们看着正在撤退的意军,忍不住纷纷调侃起来。
“也不知道这些意军到底想要干什么?每次都是一触即溃。”一名英军老兵一边擦拭着手中的步枪,一边忍不住说道。
他在战场上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对于意军的表现,他早已见怪不怪,但每次看到,还是忍不住要吐槽几句。
“是啊,感觉跟演戏一样。”旁边的一名新兵附和道。
他刚刚加入部队不久,这是他第一次经历如此激烈的战斗,意军的糟糕表现让他感到十分惊讶。
“我看他们根本就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给我们送补给的。”另一名士兵笑着打趣道。
他的话引起了周围士兵们的一阵哄笑,紧张的战斗氛围也因此得到了些许缓解。
意军的失败仿佛是一场闹剧,而英军的调侃则像是这场闹剧中的插曲。
但对于隆美尔来说,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无比沉重。
他深知,要想改变目前的战局,只能依靠自己的部队尽快抵达。
他开始频繁地与后方联络,催促着部队加快行军速度。
英军指挥部内,坎安宁上将的神情相较于之前的焦灼紧张,此刻竟显得格外轻松,周身仿佛卸下了一层沉重的枷锁。
他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目光透过指挥部的窗户,望向远方那片被战火笼罩的沙漠。
曾经,面对德意联军的步步紧逼,北非战场的局势岌岌可危,坎安宁上将的每一日都被浓重的阴霾所笼罩。
他无数次在深夜中辗转难眠,为英军的防御部署和兵力短缺而忧心忡忡,焦虑如同藤蔓一般,在他心中肆意蔓延。
然而,就在不久前,他收到了来自首相丘吉尔的承诺,这宛如一道曙光,穿透层层乌云,照亮了他心中的希望。
丘吉尔明确表示,将有源源不断的援军奔赴北非战场。
曾经,大英帝国或许并未对北非给予如此高度的重视,但今时不同往日,北非发现了石油,这一珍贵的战略资源瞬间改变了整个局势。
石油,宛如战争的血液,谁掌控了它,谁就有可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