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如此,何至于几十位国主都感动得想要献国称臣?”
蜀王讪讪道:“羽宰衡义薄云天,寡人早已知晓。如今只是太过震惊.她拒绝后,诸王如何说?”
向天师道:“诸王越发感动,越恳请她留下当王,还说当他们的王,不是享受荣华富贵,而是承担守护百万黎庶的责任。
不是享福,是受罪。
宰衡大人听闻此言,表情和语气都缓和了些。”
蜀王紧张道:“宰衡答应了?”
“没有。她说不用当王,过几年她回西蜀,也会帮他们清除妖患。”向天师道。
蜀王面色再变,缓缓道:“羽宰衡果真义薄云天!”
这一句感慨,比之前真诚太多。
哪怕他心思再阴暗,单单就这一件事,也挑不出羽宰衡的任何黑点。
向天师叹道:“南方群豪也这么说,还都跪下来,请羽宰衡一定要留下当他们的王,他们心服口服。结果羽宰衡跑了。”
“她跑哪去了?回蜀国了?”蜀王探头向窗外观望。
“不是,她跑到流沙河,跳进河里清洗耳朵。”向天师道。
蜀王表情扭曲,憋了半响,才哼唧道:“羽宰衡果真有上古贤士之遗风。”
上古时代,尧帝认为儿子不成器,私行访察,欲找贤人禅让帝位。
尧帝果然在溪边找到一个名叫“许由”的品行高洁之士,他跟许由说了禅让的事,要禅让帝位给许由,结果许由立即跑到溪水边洗耳朵。
还有另一位贤士正牵着牛到溪边饮水,询问许由为何一直洗耳朵,许由说明了缘由。那贤士骂道:“水被你洗污了,如何又污吾牛口?”
就赶紧牵着牛去了上游。
向天师道:“许由眼空一世,忘富贵之荣,远是非之境,的确是高洁之贤士。
可他只顾自己清净,对天下大事、万民疾苦视若无睹,于国于民无丝毫贡献。
这种人值得无能者学习,却不适合才华过人者效仿。
贤才隐世,是大大的浪费。
宰衡大人只是不当王,却承诺隔几年去南方一次,帮他们剿灭妖患。”
蜀王点了点头,又问:“见到羽宰衡洗耳朵,他们该放弃了吧?”
“群豪见此,立即明白宰衡大人的决心,无可奈何只得作罢。诸王却改了念头,想要效仿西蜀,献上王印,请宰衡大人也担任他们的宰衡。”向天师道。
蜀王怒了,“果然是恩将仇报,狼子野心!羽宰衡是我大蜀的定海神针、擎天玉柱,他们竟公然撬墙角,太不把本王放在眼里了!”
向天师愕然,道:“大王不是颇为忌惮宰衡大人,如今为何”
蜀王表情别扭,道:“寡人的气量,总不至于比不上那群破落户。”
——羽凤仙是宰衡,宰衡几乎就是‘假王’,连寡人的王子都直接砍杀,寡人当然要忌惮。
可羽凤仙兼任了南方诸国的宰衡,她依旧是西蜀宰衡呀!
遇到了犯事儿的李家王子,她照样砍杀。等寡人犯了错,说不定连寡人也砍了。如果她兼任多国宰衡,“国主”的数量比西蜀王子还多,杀起“国主”来一点不含糊。
他的处境更危险了。
“只要羽凤仙还是‘宰衡’,寡人就一日不得安心。”蜀王终究是对自己的心腹说了实话,“反正都要忌惮她,担任我大蜀一国之宰衡,至少能将全部心血投入西蜀。”
向天师刚要安慰老王两句,忽有寺人在宫外惊呼,“宰衡大人回来啦!大王,宰衡大人驾到!”
“啊,宰衡回来啦,寡人.”蜀王脸色煞白,神情慌乱道:“向天师,刚才寡人的话.”
他话没说完,外面的寺人又开始大叫,“大王,宰衡大人走啦,天呐,宰衡大人走啦~~~”
声音中似乎带着哭腔。
“走了?”蜀王呆滞了一瞬,怒道:“王双,你敢戏耍本王?”
“大王,宰衡大人挂印而去啦~~~”
中车府令王双跌跌撞撞跑进内殿,泪流满面,哭嚎道:“大王,祸事啦,祸事啦,宰衡大人挂印而去,宰衡大人走啦,离我大蜀而去~~”
“挂印而去?”蜀王先猛地松了一口气,身子软绵绵瘫在龙塌上,好一会儿又挣扎着起身,叫道:“宰衡啊宰衡,你莫要离寡人而去啊~~~”
他也在嚎哭,眼眶有泪。
不看内心,只看表面,比寺人王双还要真诚。
在寺人和向天师的搀扶下,蜀王哭着走出宫殿,左右看了看,并没看到印玺。
王双指着下方,道:“大王,宰衡大人没进入宫内,只将印玺挂在‘仁和门’上。”
仁和门距离内殿有点远,先下阶梯,再过金水桥,又往前走了五十多步,老蜀王终于看到悬挂在“仁和门”牌匾下的黄布包。
王双为寺人首领,是个“大太监”,虽未凝丹却拥有人仙的实力,目光很锐利,看得很远。
“真的走了.”老蜀王吐出一口气,忽然有些怅然若失,神情萧索。
“你们可见到羽宰衡了?她走之前说了什么?”他问跪在门口的侍卫。
“宰衡大人的确有话说,她说‘妖患已清,印玺当还,我去也’。”侍卫道。
“只说了这一句?”蜀王越发失落。
羽凤仙走得如此潇洒,她对他屁股下的王位,压根没半点念想啊!
“嗯,宰衡大人笑着说完这一句,就和来时一样消失在风中。”侍卫道。
蜀王沉默半响,道:“羽宰衡实乃我大蜀之伊尹周公!”
人家都挂印而去,是忠是奸已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