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公司派出来一些任务,才勉强去忙其他的。不过来到八月份,郭启林有事情了。
开始认认真真和团队宣传电影《隐入尘烟。
新电影出来。
借着他自己的人气和影响力,把一部没有任何噱头的电影成功带起了一波热度。
现在的粉丝都了解他的电影或者作品不会错。
所以愿意相信和等待电影的上映。
看着网络上的呼应。
郭启林对自己作品更加有了几分信心。
但这还远远不够。
这一次作品成本只有三百万,三百万里面还包括宣传费用。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这个宣传顶多给些图文、海报、预告片就足够了。
没有大幅度的网络和线下宣传。
所以按照这样去上映电影,预估票房也就过亿。
毕竟太小众了,又是一部文艺片。
当然三百万成本弄到过亿票房也是大赚,身为主投资人他能一下赚几千万,可他并不满足,下定决心提升宣传成本。
一提上去,宣发资金直接到了千万级别。
于是《隐入尘烟四个字成功出现在微薄上的热搜榜和话题榜单。
也让越来越多人瞧见。
尽管微薄的热度也就那样,可为了能多增加一些票房,还有更多人看到这样一部不错的电影,郭启林只能想尽办法的暴光。
“大林,这一下你丢的钱不少了,接近两千万了。”
马上九月份,海青和郭启林在新闻媒体的总部马上要进行一个专访,专访之前,两个人在休息室聊天。
原本预估的票房也就差不多几千万。
是郭启林的名声才能提升到过亿。
结果他一下宣传就丢了不少。
能不能赚回来真是一个未知数。
“不碍事,有一个明星效应,再说如果票房高了,赚的钱可不都是我的?”
郭启林的乐观让海清没有话说,的确如此,如果电影大卖所有赚取的钱分成下来可全部是他的。
如果票房达到五亿。
可比他五十亿票房的《塘山大地震还赚钱。
但可能吗?
概率很小。
文艺片天生比不过商业片。
这不是水平和名气问题,是题材问题。
“大林老师,海青老师,我们可以开始了吗?”
不一会儿,媒体人员过来。
“可以了。”
一切准备就位。
郭启林和海清接受采访,原本武仁林也会过来,但是前者考虑到他目前的忙碌,所以暂且没接到燕京,况且目前的宣传用他们的明星效应就足够。
“请问海青老师是什么契机和大林导演合作的?”
海青余光看了看大林,“是大林导演找到我的,我当时准备去旅游,他拿过来剧本我一看这是一个很特殊的作品。
整个圈子我很少见到,所以我退掉一切过来表演。”
“对。”郭启林搭一句,“非常感谢海清老师,其他演员恐怕没有这么大的魄力。”
“请问海清老师是怎么下定决心去体验生活的?”
“当时没有下定决心,只是看见剧本后,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要学习方言,而且这个生活对我来说是非常陌生的。
之后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过去,才发现村里面的动物全部排斥我,羊见了我羊跑,驴见了我驴跑。
好在等到我拍的时候它们都和我混熟了,尤其那个驴,我一牵它就跟我走。”
提到这一点,海青有些骄傲。
“那么大林老师,你为什么邀请海清老师呢?”
“主要她这方面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看到剧本那一刻想到了她。事实证明,海青老师非常合适。”
“请问大林老师,您对这一部电影的预估票房是多少。”
采访问到一个最主要的问题,郭启林没半分犹豫,“肯定越多越好,希望更多人看见。预估的话差不多五亿就可以了。”
五亿?
海青在旁边表情微妙地变化了一下。
尽管他的电影之前卖了不少票房,几十亿的都有,可是文艺片的五亿,难比登天。
要知道预估都预估不到这,一两亿已经算最好成绩。
宣发资金投资的再多,也得看作品的上限。
文艺片的上限并不高。
专访足足持续了半个小时,半个小时结束,海青终于忍不住瞧一眼大林,“大林,你真的有信心吗?为什么我觉得很悬过五亿?”
有时候口碑的确能换票房。
可过往也不乏大牌导演电影拍出来票房只能勉强过亿,被人吐槽无数的。
“嗐,随便说呗,希望能让人更多人看到吧。”
“希望吧。”
不到最后,两个人不能肯定到底有多少。
只能先把宣发给打开。
于是专访视频和一大堆宣传再一次向公共抛去。
其中五亿的票房预估深入人心。
粉丝和网友对郭启林也十分有信心。
按照过往成绩来看,对他并不困难。
等时间来到八月下旬,便是电影首映礼。
首映礼前一天,郭启林、海青以及于迁等人一块儿前去村子接人。
于迁纯属好奇,看看村子什么模样。
孩子拍摄期间,他没来过一次。
到达地方才发觉风景很好,一片田野风光,空气也比燕京好上不知道多少。
“姨夫,我们来了准备好没有?”
走到院子外面。
海青喊一声,目光朝客厅打量,陡然发现客厅里,姨夫正在收拾衣服,马上要去燕京参加首映礼,他心里的紧张程度不亚于那时候给她搓澡。
为此手中的农活都停了一天。
一直在被妻子挑选什么衣服带走。
这一次去知道要待好几天,听说电影的宣传很长。
而听到熟悉的声音,中年男人身体一愣,跟着媳妇儿一块儿去迎接。
大林导演和海清老师认识。
看到于迁老师的时候,小姨异常开心,仿佛认识,笑得合不拢嘴,“于迁老师,我太喜欢你了。”
“???”
郭启林站在旁边一脸懵,村里人大多不认识他,但对师父却了解,他第一次怀疑自己的知名度了。
要知道这里离燕京可不是一般的远,结果师父的国民度极高。
关键不大一会儿,村里人听见于迁老师来了,再一次过来看热闹。
当徒弟的终于明白零几年德芸社火遍全国各地不是假的。
见被人认出来,于迁上前和他们打一个招呼。
他也没想到自己能有这么多人气。
开始和他们聊天,没有半分架子。
其中提到郭老师不少次,不过他们并不了解如今的德芸社不是当年的德芸社,也更不了解于迁已经退社,而面前的大林导演还正是那位郭老师的儿子。(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