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章 新城(感谢书友贪尘缘的支持)(2 / 2)卷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宫天五这边的地盘看似没有扩大,但实际上随着焉支河的水量越发充沛,已经将大量的商品贩运了出去,又将各类外地的特产源源不断的输送了回来。

水运的优势在这里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不少普通人在这里鱼跃龙门,从一无所有变成了富豪巨贾。

一种难以形容的兴旺和繁荣笼罩在了这里,那种生机勃勃是别处根本不曾拥有的。

这里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了整个图兰大草原的商业中心,就像是无底洞一样的吸纳着草原上的各类特产,同时中原的各类特产也开始在这里井喷也似的出现。

当然,居延,洛浦,还有焉支三城也是开始迅速扩张,而且是在官方的刻意规划下。

最大的改变就是人口,这三地当中的人口本来只有五万多,大部分还是牧民,但现在已经足足膨胀了四倍,直逼二十万人了。

并且焉支河两岸也开始有大量的田地被开垦出来,大量的自耕农入驻。

根据城主府这边的预测,两年之内,这三座城市的人口将突破六十万人。

五月的草原风裹挟着青草与牲畜的气息扑面而来,其中混杂着远方商旅带来的异域香料味道。

宫天五带着一干手下来到了新修的朔方大市场,这里乃是由蔡元长亲手督办,在三周之前才建成,彻底结束了之前交易市场混乱,环境糟糕,难以管理的历史。

日后所有的大宗交易都被强行要求来这里完成,否则的话会被强行收缴货物。

这个大市场由宫天五亲手参与了设计,并且加入了很多来自现代的理念,因此在旁人看来异常精妙。

最靠近港口的是固定商铺区,清一色的砖木结构平房,排列成整齐的田字格。

道路笔直,预先铺设了污水管道和排水设施,甚至在道路的中央种植花卉和树木将道路分成了两部分。

用石灰+黏土+细纱硬化的地面上还镶嵌有一粒一粒的鹅卵石,这样的话雨天就不会搞得泥泞异常。随处可见的长椅也让走得疲惫路人可以随意休息。

大概每隔百米,就有一处公厕,由人定期打扫,同时粪便也有专门收夜香的人运走,卖给种田的农夫。

能够入驻此地的大多属于长期在此经商的胡商和中原大商号,门前挂着汉文和胡文并写的招牌。

同时,只有几条规定了的运货通道才能让牲口行走,其余的道路都只能人行或者坐轿。

当然,任何规则都不能指望人们自觉遵守,所以市场当中也是充斥着大量市令。

这些人袖子上面有着红袖套-——这是宫天五的恶趣味-——腰间别着棍棒,脖子上挂着竹哨,警惕的张望着四周,既防范有人违规,也要负责收拾那些作奸犯科的家伙。

而这些市令有一小半都有明显的残疾,这是因为他们的前身便是军队当中的战士,所以才能来这里做这份管理人,薪俸高,并且权利不小的工作。

对他们的安置也让军中的士气有了明显的提升,因为在此之前,在战争当中伤残的将士往往下场都很惨,能拿一笔补贴钱回乡的已经很不错了。

事实证明,朔方大市场能运作良好,井井有条,这些很负责任的市令功不可没。

“这边,这边!!”

顺着吆喝声,宫天五朝着旁边看去,一队身着翻领胡服、头戴尖顶毡帽的粟特商人正驱赶着二十余峰骆驼进入远处专门划定的驼马停驻区。

那些骆驼背上高高耸立的货物被麻布包裹得严严实实,只从缝隙中隐约露出波斯地毯的艳丽色彩。

“是从吐火罗过来的商队。“杨伦眯起眼睛辨认着他们旗帜上的徽记。“比往常早到了三日。“

宫天五点点头,然后继续前行五六百米之后,来到了临时摊位区。

这里的地面也是被硬化处理过,以卵石镶嵌出一个个方形区域,每个约一丈见方。

来得早的商贩已经支起简易帐篷,摆放货物。宫天五注意到摊位区按照商品种类自然分区:

东侧是皮毛山货,西侧是粮食盐铁,南侧则是各种手工艺品。

“让一让!让一让!”

几个穿着青色号衣的市吏推着独轮车穿过人群,车上堆满了一捆捆竹制的“市券“——这是蔡元长的安排。

每个商贩缴纳十文钱便可领取一块刻有日期和编号的竹牌,凭此在指定区域经营一日。

仅凭这个和卖夜香的收入,便能差不多抵消掉整个市场的运作成本。

每隔三十丈左右,就立着一座两丈高的木制望楼,上面有兵士负责监察整个市场的秩序,主要是防火,然后是缉盗。

临时摊位区的正北方,则是专门的吃食娱乐场所:百味区,吆喝声此起彼伏。

“新鲜出炉的胡饼!三文钱一个!

“上好的焉耆枣!先尝后买!“

“龟兹乐舞,五个铜钱看一场!“

“.”

在宫天五的身边,有一个突厥打扮的老人正用结结巴巴的汉语与一个中原商人讨价还价,旁边站着个年轻的粟特人充当翻译。

更远处,几个吐蕃商人围着一堆青稞酒坛子高声谈笑,他们的辫子上缀满绿松石和珊瑚珠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