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2章 你到底要说什么?(2 / 2)祝家大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如此亡国,岂不也教人唏嘘?

李处温第一次,如此透彻的去想这个国家未来可能的走向,也是苏武把他带到这个许多人都不愿意面对的问题里面……

宰相宰相……此时此刻,不免也有一种无奈的悲哀……

苏武不多话了,他就静静在旁站着……

直到许久之后,苏武忽然一语:“大王手下无兵马,所以,定要处处小心,处处先谋,万万不能……”

苏武之意,其实直白,这个世道与局势,没有兵马之人,便是连最后一点逃生的能力都有欠缺……

李处温点点头:“苏武……苏子卿……这个名字啊,许来日,真要名动天下。”

“大王如此抬举,着实受之有愧。”苏武习惯性谦虚一语,还有后话:“也说这兵马之事,其实,大王可有一支兵马在侧……”

“嗯?”李处温着实意外。

此时此刻,苏武只管直白:“怨军,郭药师,若是大王有暇,不如与他见一见,就如今日你我,如此见一见……”

这已经是明示了。

“他如何?”李处温疑惑在心,何以一个宋人,来说这话?

苏武不答李处温的疑惑,只是来说:“他麾下兵马虽然不是很多,但善战之辈倒也不少,若是危急之时,有他在侧,许关键时候,多几分保障……”

李处温点点头:“你既是如此说了……那此事,想来差不到哪里去,本王自见他一见,试探一二……”

苏武嘿嘿一笑:“定有收获!”

李处温忽然一语:“这大辽之事,莫不皆在你之掌控?”

苏武连忙苦笑摆手:“侥幸得知一二,就这么多,多的就真不知道了……不然,何以如此犯险来拜会大王?”

李处温也微微一笑:“你这一来啊,倒也不知为何,当真教我心安几分……”

这话,是给苏武的一个态度,他真能不知道为何心安吗?

人在危机的时候有了后路,岂能不心安?

苏武笑来:“不免还是要说那句话来,兄弟之国,汉家血脉,终究是一家人!”

“此时再听此言,倒也听得进一耳,女真虎狼之辈也,蛮夷罢了……”

算是彻底成了,苏武心中心情大好,拱手:“那在下就不多叨扰了,在下会在燕京城里留一些人手,那个宋来,就留在大王身边听用,他本辽人,旁人起不得疑心,信件来去之事,皆交给他来处理就是,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李处温点点头:“本王倒也无甚担忧,也是一心为朝廷为社稷着想,而今城内人心惶惶,夺嫡也好,战事也罢,忙乱一团,也没人会去在意什么宋人之事……你也不必担忧其中……”

“那在下就放心了。”苏武还真就放心不少,也还担心燕京城里有什么辽国朝廷的机密机构,监视诸多官员臣子。

显然如今,大厦将倾,哪里有人还顾得上这些……宋人此时此刻,也不是敌人。

当然,不久之后是……

“告辞!大王多多保重!”苏武一礼。

“去吧,来日许当还能再见……”李处温心思也有变化,苏武是个象征,象征着后路,象征着最坏的情况下的一根救命稻草。

用不上,再好不过,要用上的时候,可千万不要掉链子。

苏武出门去也,一直出门,一直走,并不与人交谈,只是明里暗里,几十人在左右悄悄跟随,这也是头前的严谨计划。

众人悄悄跟随,为的是查看苏武身后,有无其他人跟踪……

只管是有备无患。

直到苏武兜兜转转,再回住处,其实也无人跟踪而来。

再见众人,李纲急忙来问一语:“成了吗?”

苏武笑着点头:“成了,比头前想的还要顺利。”

李纲大喜:“辽之宰相,如此也算通了宋,为将来之事,再好不过,大利也,苏学士此番之功勋,真是太大了!”

赵良嗣也激动起来:“那他同意让我随去身边走动吗?”

苏武点头:“自是同意……”

“好好好,学士之才,如秦之张仪,合纵连横,谋天下之大局!”赵良嗣当真就夸。

众人刚才,在苏武进那宰相府邸之时,都是一颗心提到嗓子眼了,只管那是龙潭虎穴,苏武一去,九死一生。

此时顺利而归,众人岂能不激动?

便是李纲再说:“若是天子知道学士今日之功,为家国之事,犯险至此,再如何封赏也不为过啊!”

苏武却来一语:“此乃最机密之事,不传多耳,不与人言,直到当真燕云归复之日,才可再谈!”

李纲连连点头:“知晓知晓,更也知学士不是为那点功勋封赏前来犯险,此忠义无双之举,来日,定要史书留名,只待老迈去,我当愿去修史,就修这一段!好教子孙万代皆知,何为楷模,为家国事,当生死置之度外,不当惜身!”

苏武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连连摆手:“算不得什么,李御史言重了。”

不想李纲大义凛然:“我辈读书人,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当如此修史!”

便是此时,吴用看向苏武的眼神里,都带着一股热切。

苏武不接李纲这些话语,直接来说事:“要挑人留在此处,就留燕小乙在此,如此大事,万万不能出得差错,此乃泼天之功,史书留名之事也,书信来去之路,就按照咱们此番来去之法,过得一些时日,只当那李相公也习惯了,多信任了,再请他帮忙也可,他当也有心腹人手,有他帮衬,事半功倍……一定要保证,书信往来,时时刻刻,及时且通畅!”

燕青上前:“得令!相公放心,我自以死成事,百死!”

“好!”苏武点头,一圈人看去,此时一个个,都是摩拳擦掌的模样,便也都知道,燕云之事,成功的方向上,今日往前走了一大步。

“事已成,不必多留,把人手挑定,沿途安排,我等明日就返。”苏武说着,也是松下一口大气。

李纲却也皱眉:“倒也不知弹劾之事如何了……”

苏武开解李纲:“若成,再好不过,若是不成,我等只管回去积蓄粮草,整军练兵,厉兵秣马,搏命一番!”

李纲闻言来说:“军将士卒要来用命,学士也亲身犯险至此,若是来日还有那些腌臜之事,我心何安……我为御史,罪责大也!百死难辞其咎!”

苏武看了看李纲,这李纲也真是……君子!君子,活得其实最累!

所以,世人多不愿当那真君子……

却是世间,竟也真就有真君子,岂能不叫人敬佩?

“不关李御史之事,如今,就是尽人事听天命!”苏武还是安慰。

李纲先是一语不发,眉头之间皱松几番,眼神死死盯着地面,忽然开口:“若是弹劾之事不成,我便进京,咆哮朝堂,咆哮天子驾前,死谏!”

苏武听得一惊,连连摆手:“不必如此,万万不必如此!”

此时此刻的李纲,还有点……天真!许将来不会这么天真,年纪大了之后不会这么天真。

当今那位天子,是能咆哮朝堂解决问题的吗?是能死谏就搞得定的吗?

当今那位天子,待人最好,行事之上,只有一个准则,那就是看远近亲疏,李纲之法,不可取也!

只会让天子难堪,只会让天子无颜,只会得天子不喜。

那位天子,最重自己的心理感受,便也是最重自己的脸面,他要的是人夸,不是要听人咆哮来骂!

却是李纲眼神不散,坚定非常:“家国社稷,当是朗朗乾坤,今日随学士犯险来此,深受感召,我辈为国,岂能瞻前顾后?学士合纵连横,上阵骁勇,我辈御史言官,就当直谏死谏,如此,各司其职,天下何愁不兴!”

“再说,再说再说……”苏武觉得李纲是在做傻事,得劝,作为朋友,真得劝,如此一遭,天子不喜,来日,李纲就难用了,苏武还想用它。

李纲却是面色严正,拱手一礼,不多言。

夜,深……

苏武回到屋内,长吁短叹,作为好友,苏武是要阻止李纲做傻事的,苏武头前就想,要还李纲一个热血人生,一旦李纲陷入不可用的境地,还怎么让李纲这辈子热血起来?

岂不更是郁郁寡欢?

唉……这君子,真难弄。

却听门外敲门声,是吴用,苏武应他进来。

吴用先是拱手,再来说话:“相公……忧心何事?”

“你来都来了,也就不必问了……有话直白来说。”苏武岂能不知吴用之能?

吴用倒也不尴尬,微微一笑:“相公……若是愿听,那下官就当真说几句……”

“说……”

“相公,李御史若是当真愿去咆哮朝堂,去直谏死谏,其实……再好不过……不仅不必阻止,还当暗地里推波助澜才是……”吴用如此一语,便立马关注起了苏武的表情变化。

“这是什么话?”苏武已然来气。

吴用立马更说:“相公息怒,相公向来心善,待人义薄云天,所以,这般话语,也就只能由下官来说……其实……君子之流,最悲戚,莫过于……”

吴用顿了顿……

苏武不耐烦:“你到底要说什么?”

(兄弟们,晚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