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4章 余家讲坛(大)(2 / 2)小时光恋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儿童书店的诗词书籍成了热门书籍,离开九龙城寨时,余切等人是被三合会礼送出境的,他们的背后是一双双望着他们的眼睛。

余切说:“我说不定还会来,九龙城寨比我想的复杂,现在比起混乱、无序,我更看到了他们对原先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坚持,这是一种力量,华人就是靠这种力量,才能不被其他异族人同化的。”道上的人回答:“余先生,你写的什么小说?我对大陆的小说有些兴趣了。”

“你很快就会在港地看到。”

道上的人点点头,对他很是客气。

不论是三合会的前身,还是之前的洪门,都对负责塑造社团意识形态,提供发展方向建议的“军师”有很大尊重。因为他们忽悠底层矮骡子的纽带正是“义气”、“兄弟”、“团结”这些传统文化中可用的部分。

倪永孝不就是个大孝子嘛。一边杀了几个老大,一边为了自己弟弟陈永仁昏招频出,最后满盘皆输。

嘿,这搞得像是去社团做演讲一样。

据说大文豪鲁迅加入过和洪门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光复会,并且混过一段时间的民国政坛,为光复会的发展出心出力,可惜后来迅哥儿被派了个“暗杀”的任务,让他去送死。

迅哥儿当即跑路,但之后也保持了联系,这种联系在那个年代数次拯救了他的性命。

诗琳通心道:这个余切很擅长“蛊惑人心”,如果去做政治人物,恐怕也能有一片天地。拉玛九世是个风评不错的国王,他的儿子却是个穿超短裙和比基尼的奇葩,望之不似人君。

不然也不会轮到诗琳通一个女人来做王储。

如果这个哥哥,能学一点余切的路子就好了。

——————

众人回到酒店,纷纷交流出游体验。

去维多利亚港的同志大开眼界,赞叹道:“资本主义确实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当地的华人富商大多信佛,也信基督,信儒家,得知我们是大陆来的学者,请我们到他们的游艇上相会,我们研究员有的人一边喝八二年的红酒……”

有人回忆道:“拉菲!”

“对,拉菲!”

“我们有的人不是和尚,一边喝酒,一边讲解《金刚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的表象都是虚幻的,是由我们的心所幻化出来的,所以大家只要心中崇佛,不必要拘泥小节,当然了,这是给有钱的施主一个变通的说法。”

“余切,你呢?九龙城寨怎么样?”

余切借用了一句话:“当坚冰覆盖着北海,我看到了盛放的梅!”

“什么意思?”

“九龙城寨这个地方虽然犯罪横生,又是三不管地带,却保持了对华文的学习,形成了自发的社会集体,长远来看,孩子还是有希望的。但是也很严肃,不能让孩子被往相反的方向教导,否则后患无穷。”

季线林作为访问团的正团长清点人数,副团长是一个叫赵朴处的佛学家,这人是当时中国佛教协会的老大。他对余切去九龙城寨的经历很感兴趣。

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头是一个真正的佛学徒,每年都会去泰国和东南亚几次,用经学理论来搞统一战线,藏地那边有个班禅制度,赵朴处做了班禅的老师,他的理论就是爱佛之前要先爱国、爱民族。

可谓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佛学主义者了。

赵朴处和季线林两个人,在余切的房间里面聊了几十分钟,诗琳通得知三人都在后,也加入到这场讨论中。

可惜余切对这些并不是太感兴趣,问他对佛学的看法,他就避而不谈。

诗琳通给几人点了港地的宵夜,情况就变成了余切在那咣咣猛吃,三人在一旁聊经学见解。

季线林夸下海口:“余切,你聪明的厉害,真不看看这方面的经学?我们这边,都是梵文、佛学上的专家,而且代表了小乘、大乘和藏传好几个不同的流派,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人比我们明白了。”

余切说:“诸位看过《西游记吗?那里面唐僧是金蝉子的转世,金蝉子原先心高气傲,法力高强,他的转世应该是拿着降魔杵大喊,‘悟空,不要留下一个活口’,‘悟空,你退到我背后,为师帮你诛灭妖怪’,‘妖怪就是妖怪,一辈子都是妖怪’……”

“然而,唐僧实际是个人不像人,懦弱慈悲的性格,我不喜欢这种发展,所以我也参悟不出那些佛理。”

三人哈哈大笑。

余切的意思就是委婉的表达了他就是“金蝉子”,不想学这些影响了自己的年轻气盛。

翌日,余切在九龙城寨的演讲上了本地新闻,《明报给了个版面。

恰好,《明报就是武侠小说大家查良庸创办的报纸,这份报纸原先是一份纯粹的通俗读物,后因为时常关注大陆来的消息,成为了兼具严肃性质的时事报纸。

目前,这份报纸仍然孜孜不倦的关注大陆的重要消息。

上面写道:“大陆来的作者传授文学知识,本是其乐融融,两地之欢,但免不了有鼓动内容,利用了人性;不知是大陆作家之特色,还是年轻人阅历尚浅。”

“今天是《滕王阁序,明天是《义和团起义书?太急,太切。”

“文学的才气不等于思想的深度,期望他能经历更多事情,然后明白世事之艰。”

余切到了曼谷好些天之后,才从泰国华人报刊那边,看到了这份报纸上的评论。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